何為
新鮮的原料、豐富的品種、古樸的吃法、熱烈的氣氛,無論何時,湯汁鼎沸的火鍋總是讓人胃口大開,心情愉悅。
電影《讓子彈飛》中的臺詞“吃著火鍋唱著歌”一度成為火鍋“發(fā)燒友”之間的流行語。
新鮮的原料、豐富的品種、古樸的吃法、熱烈的氣氛,無論何時,湯汁鼎沸的火鍋總是讓人胃口大開,心情愉悅。先不提,天南海北五花八門的火鍋中,你是鐘情于以川系火鍋為首的南派,還是偏愛以老北京火鍋為代表的北派。遍嘗各地火鍋后,吃火鍋這件“小”事兒,你真的懂嗎?
量“身”選擇最適合你的那一款
火鍋種類那么多,如何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呢?根據(jù)體質(zhì)上的差異,中醫(yī)交出了份完美答卷。
海鮮火鍋鮮甜可口,富含膠原蛋白。但奈何大多數(shù)海鮮偏寒涼,又比較滋膩,所以最適合瘦人“獨享”。因為從中醫(yī)上講,“瘦人多火”,吃補益或溫性的食物,往往容易上火,出現(xiàn)口舌生瘡、口干、便秘等癥狀。而海鮮火鍋似乎是專為瘦人“量身定制”,既補益又滋陰。
不少女性冬季手腳易冷,此時羊肉火鍋是個不錯的選擇。羊肉性偏溫,又兼具了冬季養(yǎng)陰、補陽兩個功能,對凍手凍腳、痛經(jīng)、體質(zhì)虛寒的女性大有好處。吃羊肉火鍋,大多采取葷素搭配的方式。平時體質(zhì)比較虛,可以措配茼蒿、香菜、小白菜、魔芋、金針菇、土豆等性質(zhì)溫或平的蔬菜。平時體質(zhì)比較熱的,可以搭配一些性質(zhì)寒涼的蔬菜,比如油麥菜、菠菜、生菜、蘿卜、豆腐、西紅柿、娃娃菜等。
菌類火鍋則最適合那些高血脂、高血壓等需要控油的人群。因為菌類火鍋的湯底味道鮮美,卻沒多少脂肪,比較健康。即使吃多了,也不會像肉類火鍋那么油膩。所以,菌類火鍋可以說是滿足了那些既想吃火鍋,又不想吃大魚大肉、追求健康的人群的一切幻想。
涮火鍋時的“先來后到”
很多人涮火鍋時喜歡“三下五除二”,速戰(zhàn)速決,卻不知其實涮火鍋的順序也大有講究。除了所謂的儀式感,更重要的是,正確的順序可以均衡攝入營養(yǎng),減少腸胃負(fù)擔(dān),達(dá)到健康飲食的目的。
最好飯前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接著吃蔬菜和肉,最后才是主食。很多人涮火鍋時“無肉不歡”,但也要知道“肉類誠美味,健康價更高”。按照膳食平衡的原則,吃l份肉類,至少需要2份蔬菜與之搭配,而且最好邊吃肉邊吃菜。營養(yǎng)學(xué)家指出,綠葉蔬菜不僅可以供應(yīng)維生素C和胡蘿h素,還能消除大量吃肉帶來的不利影響。比如,蔬菜中的纖維素不僅可幫助打掃腸道中黏附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廢物,還能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讓“火鍋一族”吃得愉快、吃得健康。
不少人在火鍋吃到最后時往往會“漸入佳境”,要么忘記主食,要么“幡然醒悟”,在肉殘湯濃的時候才下一點面條、小餃子或年糕片。這種做法的結(jié)果就是肉類吃得過量,淀粉嚴(yán)重不足,體內(nèi)易產(chǎn)生大量廢物,所以為了健康著想,事先要為主食留一定的余量。
練就正宗的吃法
我們都知道,出色的相聲演員要精通“說、學(xué)、逗、唱”,京劇表演者要練熟“唱、念、做、打”4項基本功。而志在成為合格火鍋“發(fā)燒友”的我們.也需練就一雙慧眼:根據(jù)食材材質(zhì)的不同,熟練掌握“涮、燙、煮”3樣看家本領(lǐng)。
涮,即待水沸時將食材放入鍋中涮動。涮的用料應(yīng)是質(zhì)地柔嫩、立刻就熟的食物,如魚皮、肉片、雞腸、菠菜等。
燙,相對于涮,時間稍長。比如毛肚、海帶等質(zhì)地緊密、不易即熟的食物。燙毛肚、海帶時,應(yīng)將其全部浸入鹵汁,出現(xiàn)水泡時即可撈出食用。另外,喜歡辣味的人,可在麻辣鍋底鍋邊油多的地方燙食。動物性原料吃味不多、不太麻辣,而蔬菜吃味多、比較麻辣,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下料地點。
將食材投入湯中煮熟,即為煮。如魚類、海參、蹄筋、平菇、粉條、雞塊等。這些食物質(zhì)地緊密、不易即熟,但是時間也不能過久,過久會散、會化,如海參、銀耳等。但是血旺、蹄筋等可煮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