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天津楊柳青年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顆燦爛明珠,有著悠久的歷史,題材豐富,娃娃類題材是早期楊柳青年畫的主要內容。本文通過社會學方法,研究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魅力和非遺發(fā)展問題。在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的線條圓潤流暢,色彩講究鮮明典雅,畫面精細,技法以版印和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相結合,具有院畫寫實、纖巧、工整的特征。無論是寓意、造型、構圖、色彩和線條等表現(xiàn)技巧,還是年畫的內涵、功用以及大眾審美,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都極具魅力,并且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中具有豐富的研究空間和價值。
我國年畫歷史悠久,從最開始的門神形式到現(xiàn)在藝術風格、題材、表現(xiàn)形式豐富的年畫藝術,它們都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北方年畫以天津楊柳青年畫為代表,其技法以版印和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相結合,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與民間藝術相結合,寫實與裝飾相結合,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藝術特色鮮明。本文選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天津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題材為研究對象,探索娃娃畫題材的不朽魅力。通過查閱大量參考文獻,收集詳實的歷史資料,筆者系統(tǒng)、全面地分析了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藝術魅力,研究其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更好地傳承下去。
一、天津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歷史背景及寓意
天津楊柳青年畫起源于元末明初,清代,此藝術的發(fā)展達到了頂峰,但道光年間之后開始沒落,新中國成立后又才開始發(fā)展。娃娃畫發(fā)源于漢代、鼎盛于唐代、發(fā)展于宋代、繁榮于明清、改進于近代,在現(xiàn)當代繼承并創(chuàng)新,發(fā)展至今。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也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清代康乾之際,人們不再只是追求安穩(wěn),開始轉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娃娃題材年畫便應運而生。娃娃題材年畫喻意吉祥,寄托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子多福、光宗耀祖的精神訴求,從古至今都是民間年畫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題材。在楊柳青年畫中,經典題材的娃娃形象具有代表性,擁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美學意義。娃娃類題材年畫是楊柳青年畫作品的重要內容,“連生貴子”“麒麟送子”“吉慶有余”“五子奪蓮”等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娃娃畫題材,代表性極強。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形象很好地繼承了宋代著名畫家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對兒童形象的藝術處理方式。娃娃畫在楊柳青年畫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原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重子孫繁衍,認為多子多福。
二、天津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構圖、造型、色彩和線條
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不僅有意蘊美,而且有裝飾美。關于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特點,有人概括為:“題材喜慶健康,體現(xiàn)人民理想。情節(jié)生動耐看,形象美觀大方。構圖勻稱飽滿,色彩鮮艷明朗。娛樂實用欣賞,要求裝飾性強?!?/p>
(一)豐滿完整、平衡的構圖
在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構圖的突出特點就是滿,構圖豐滿且完整,整齊且平衡,彼此呼應。其在構圖上慣用平面展開的方式,即左右平面展開,以保持人物形象外形的完整,既包羅萬象,又一覽無余。這種構圖方式與中國傳統(tǒng)觀念也有一定的關系,即崇尚圓滿、完美,亦有圓圓滿滿之說。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人物構圖有“八字要訣”,即真、假、虛、實、主、賓、聚、散。
在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的構圖強調突出主題,娃娃的位置就是畫眼且位置是聚,配景的位置就是散。娃娃畫是一個或幾個娃娃的圖,畫中配景也是代表吉祥如意的蓮、魚、桃等。例如,《五子奪蓮》(見圖1)畫面生動活潑,五個娃娃姿勢各不相同,配景就是蓮蓬,畫面簡潔,但顯得活潑自然,構圖重心不偏不倚,左邊四個娃娃相對緊促,所以右邊一個娃娃的蓮蓬較多,使整個畫面處在平衡位置。在構圖上,主體娃娃和配景屬于主賓關系。有主無賓,主顯得單調、乏味;有賓無主,畫面則亂、沒有情感。
除了主賓關系,還有靜動關系。年畫中的娃娃多為動,而其配景則為靜,動靜結合,畫面豐滿且生動,又不失整潔。動靜和主賓,亦相輔相成。除此之外,整體畫面構圖,還注意虛實、疏密、簡繁關系的處理。
(二)夸張變形、寫意傳神的造型
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其娃娃造型大都是佛顏、童身、武架、戲姿,體態(tài)豐腴、活潑可愛。娃娃有手持蓮花、懷抱鯉魚,都象征吉祥美好,惹人喜愛。鯉魚的魚子是極其多的,預示多子多福,且“魚”是“余”的諧音,所以魚也預示著富裕;蓮,一個蓮蓬多個子,象征人丁興旺,“蓮”和“年”也是諧音。娃娃畫的人物造型有很強的主觀傾向,注重夸張變形、寫意傳神、概括綜合等。人物造型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是主觀意象的夸張變形,二是有綜合概括性。
娃娃畫中的娃娃造型是根據(jù)現(xiàn)實中娃娃的形態(tài)姿勢加以夸張創(chuàng)作的。年畫中的娃娃,通常模糊了性別,這也象征著多子之意。娃娃臉大都是全正面的描繪,大都是笑臉。姿態(tài)上,娃娃多有游戲、抱魚、奪蓮之態(tài)。娃娃配景造型具有吉慶祥瑞的寓意,富有裝飾性,呈現(xiàn)出一種理想之美,與娃娃造型特征合二為一,共同構成了娃娃畫的造型美。如圖1所示,《五子奪蓮》中,娃娃發(fā)飾都是小發(fā)髻,身體造型豐腴,有富貴之感,都是頭大無脖身子小,頭部的夸張是為了更好地刻畫臉部特征。臉部傳情,圖中,娃娃奪蓮嬉戲,造型夸張但充滿生氣,是娃娃題材年畫的典型造型特征。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的造型口訣是:“短胳臂短腿大腦顛,小鼻子大眼沒有脖,鼻子眉眼一塊兒湊,千萬別把骨頭露?!?/p>
(三)鮮艷明快的色彩
色彩鮮艷明快是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突出藝術特色,用色技巧是:多原色、少或無間色,顏色對比鮮明,具有主觀性、夸張性和象征性。楊柳青娃娃年畫大多采用的是暖色系的亮色調,皆以紅、黃、綠為主色調,紫青色為輔色,運用最多顏色的仍然是紅、黃、綠、藍、紫、黑。
民間藝人對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著色有著熟練的配色技巧:“紅靠黃,亮晃晃;粉青綠,人品細;紅忌紫,紫怕黃,黃喜綠,綠愛紅?!泵耖g把大紅、深綠、深藍、黑色稱為“硬色”,把天藍、粉紅、粉綠、淡黃這類稱作“軟色”,軟靠硬,色不楞;粉靠綠,人品細。年畫藝人十分注重色彩的均衡運用,同時用這幾種顏色,把兩種色度分開。例如,在大面積使用“軟色”時,會刻意在娃娃的衣領、袖口等衣物角邊處描出一點黑邊,用來襯托娃娃面部的嬌嫩,也使整個畫面的顏色分化比較清楚,整體色調柔和、典雅、清麗。例如,《蓮年有余》(見圖2)的畫面主要用八套基本顏色:紅、黃、綠、粉綠、藍、粉紅、紫、黑。整體顏色搭配鮮明,即紅配綠,整個畫面既有鮮艷對比,也有軟色搭配,所以領口會有重色加邊,形成強烈而又和諧、絢麗爛漫的畫面效果。
(四)以線造型、概括夸張的線條
以線造型、概括夸張是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突出用線特點。其采用圓潤、流暢、細膩的線條,表現(xiàn)娃娃稚嫩的肌膚,線條的描繪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一般采用圓潤流暢的細線條,以表現(xiàn)娃娃的稚嫩,娃娃形象的線條工細挺健、細膩。娃娃畫有游絲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等線條技法。如圖3所示,對開娃娃畫《五谷豐登》中,娃娃臉部和手部都用細線和淡墨勾出,身上的衣紋主要用游絲描,畫面中的線條分出層次變化。游絲描,就是因線條描法形似游絲而得名。在楊柳青年畫中,娃娃畫的線條輕快流暢卻不失剛健,沉穩(wěn)有力又不失夸張,所以整個畫面用線十分講究,多一條是累贅,少一條不得形質。
三、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再思考
娃娃畫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受時代背景影響,其中娃娃象征著多子多福、子孫興旺。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繁榮,人們開始追求美好生活,希望多子多福,娃娃畫應運而生。但是,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摒棄了多子多福的傳統(tǒng)觀念,那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津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能否繼續(xù)生存發(fā)展呢?以現(xiàn)在市場上的年畫來看,娃娃畫的畫面更側重娃娃的配景,這些配景更多地表達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娃娃畫雖然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要求,但是是否符合楊柳青年畫的創(chuàng)作標準呢?例如,現(xiàn)在,男童的發(fā)型大都是板寸,有的受成人審美理念影響,兩鬢會繪出流行圖案。那么,如果按現(xiàn)在孩童的發(fā)型做改變然后運用到娃娃畫中,這算是創(chuàng)新還是破壞傳統(tǒng)文化呢?
目前,天津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面臨的基本問題有兩個:一是娃娃畫加入現(xiàn)代社會流行元素會不會破壞非遺精粹;二是如果不加入新元素,娃娃畫這種非遺文化會不會逐漸消失。這兩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并加以解決。
四、結語
天津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是一種歷經歲月洗禮、沉淀的藝術,經楊柳青年畫藝人長年累月的創(chuàng)造與完善,已經成為一種有著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畫無論是寓意,還是構圖、造型、色彩和線條等,都展現(xiàn)出娃娃畫題材的獨特魅力。新時代,人們要不斷探索天津楊柳青年畫的發(fā)展新模式,做到既創(chuàng)新又不破壞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的菁華,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