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登,張支鳳,吳康樂,楊樹龍,張德卓
(甘肅省血液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調查顯示我國普通人群的乙肝病毒流行率約為7.2%[1]。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傳播備受人們的關注[2]。隨著無償獻血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獻血隊伍不斷壯大,血液質量日益提高,血液經采集到臨床經過了層層篩查,血站承擔了采集、保存、檢驗、制備、供應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因此,為保證臨床用血安全,減少因輸血導致的HBV感染,從2015年起,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5版)》的要求,從以前的“兩遍ELISA檢測”改為“兩遍ELISA檢測+一遍核酸檢測”的模式。本中心自執(zhí)行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以來,將2015—2017年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者HBV感染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檢測的169 808份無償獻血者標本作為研究對象。
HBsAg體外診斷ELISA購于北京萬泰和廈門新創(chuàng)公司,HBV/HCV/HIV-1核酸檢測試盒購于上??迫A公司,HBsAg及HBV DNA質控品購自北京康徹斯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批批檢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奧斯邦HAMILTON),FAME24/20全自動酶免系統(奧斯邦HAMILTON),科華核酸血液篩查系統。
1.3.1 血清學檢測 對所有樣本使用兩個不同廠家的ELISA試劑進行HBsAg的檢測,若兩遍檢測結果為反應性的標本及單側試劑為反應性的標本判定為ELISA檢測陽性。
1.3.2 病毒核酸檢測 若兩遍檢測結果無反應性的標本及單側試劑為反應性的標本,使用上??迫A公司的全自動血液核酸檢測系統,進行HBV/HCV/HIV-1項目8混樣分項目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的pool繼續(xù)做拆分實驗,拆分鑒別試驗反應性的標本判為HBV DNA陽性,陰性則判為HBV DNA陰性。
依據本實驗項目質量控制的要求,試劑盒中的陰陽性對照符合預期要求,室內質控符合L-J質控曲線中的在控,則本次實驗有效。否則,本次實驗無效,分析原因并重新實驗。同時,參加國家衛(wèi)健委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和本省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通過參比,結果合格。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對影響獻血人群HBV感染的情況進行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2015—2017年無償獻血者共計169 808人份,總陽性率 0.393%,ELISA 陽性率為 0.359%,核酸陽性率為 0.034%,見表 1。
表1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2015—2017年無償獻血者HBV感染總體情況[n(%)]
通過分析獻血人群中HBV不合格人數比例發(fā)現,HBV感染者獻血人群的特征為18~25歲、男性、中專及以下、漢族、其他、初次獻血。
表2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2015—2017年獻血者人口學特征
表3 獻血者HBV感染率的單因素分析
通過獻血者的單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和獻血方式影響了獻血人群中HBV的感染,而民族并非是影響獻血人群HBV感染的因素。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自2015年開始使用“兩遍酶免+一遍核酸”的檢測策略篩查HBV,即對所有檢測樣本使用兩遍酶免進行檢測,對酶免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標本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文獻表明核酸檢測技術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能顯著縮短血液感染病毒檢測窗口期[3]。本調查研究為方便統計,使用2015—2017年以來的HBV檢測數據進行分析,以檢測陽性數字等同于感染人數,了解最新的獻血人群HBV感染分布規(guī)律。
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檢測169 808份無償獻血標本,檢出HBV陽性668份,其中ELISA陽性610份,NAT陽性58份,HBV平均陽性率為0.393%,低于國內如廣州0.9%[4],杭州 13.08%[5],滄州 0.51%[6],重慶市江津區(qū) 1.17%[7]。由于各地人群HBV流行率不同,血站采用的檢測流程和檢測試劑不同,各地HBV陽性率差異較大,本站對獻血者進行獻血前體檢,分別用干式生化法檢測ALT和金標法檢測HBV的聯合篩查,合格后進入獻血環(huán)節(jié)。
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HBV DNA核酸檢測陽性率為0.034%,低于2010—2013年濟南地區(qū)NAT檢測陽性率 0.067%[8],2012—2013 年青島地區(qū) NAT 檢出率 0.068%[9],常州NAT檢出率0.1%[10]。這可能與人群地域差異有關,各地使用的核酸檢測試劑和檢測策略有差異,同時流行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使用的血清學和NAT檢測方法的靈敏度[11],核酸檢測實驗室在加強實驗室管理的同時,要做好核酸樣本管理,從采集、離心溫度和轉速設置、保存和運輸溫度監(jiān)控、檢測時間控制等方面做好控制,做好檢測過程質量控制,制定質控規(guī)則和監(jiān)控指標,優(yōu)化檢測流程,不斷提高HBV DNA試劑的檢測下限,在選擇探針時必須至少覆蓋HBV基因組的3個基因區(qū),并在驗證時應能至少檢測出基因組的兩個區(qū)[12]。筆者對蘭州地區(qū)2004—2010年無償獻血者HBsAg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13],2015—2017年間的 HBV 陽性率(0.393%)與 2004—2010年間的陽性率(0.454%)有顯著差異(χ2=9.416,P<0.05),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固定獻血者數量逐漸增加并日趨穩(wěn)定,無償獻血宣傳、科普充分,低危獻血者參加無償獻血,檢測試劑特異性提高。但是檢測陽性率降低與輸血感染HBV殘余風險關系還需收集更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但是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對于發(fā)現隱匿性乙肝人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檢測優(yōu)勢,同時開展核酸檢測可以有效縮短HBV檢出的窗口期,降低輸血傳播風險。
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獻血人群169 808人次的 HBV 感染情況分析表明:18~25歲、26~35歲、36~45歲、46~55歲4個年齡段獻血人數由高到低分布,HBV陽性率逐步升高;男性獻血者HBV陽性率明顯高于女性;中專及以下學歷獻血者比例將近一半,HBV陽性率在4個學歷分類中最高;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獻血者HBV陽性率無顯著差異;單身獻血者HBV陽性率比已婚獻血者高;在職業(yè)分類中,公司職員HBV陽性率較高;初次獻血者與重復獻血者的HBV陽性率無顯著差異;統計數據表明蘭州地區(qū)獻血者HBV感染者人群呈現一定規(guī)律,蘭州地區(qū)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獻血者HBV陽性率無顯著差異;初次獻血者與重復獻血者的HBV陽性率無顯著差異,與南京地區(qū)[14]、四川綿陽[15]無償獻血人群HBV感染情況調查統計結果不同。少數民族人群在蘭州地區(qū)占一定比例,可以繼續(xù)加大少數民族人群招募力度;做好保留重復獻血者隊伍的同時,應大力發(fā)展初次獻血者隊伍。
綜上所述,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最突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作為經血傳染病,應當做好管理,提高輸血安全性,需繼續(xù)大力宣傳無償獻血,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做好獻血前獻血者征詢,婉言勸退高危獻血人群,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自愿無償獻血者隊伍,采用特異性好、靈敏度高的HBV篩查試劑,全面進行核酸檢測,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由于本次調查對所有陽性結果未進行確認檢測,調查感染人群中存在假陽性結果,還需進一步增加檢測方法,不斷完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