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喬
【摘 要】用復調性織體寫作的伴奏,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其他聲部的旋律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意義。這些同一時間表達的不同的音樂形象或音樂形象的不同側面的寫作手法,豐富、完善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
【關鍵詞】歌曲;復調性織體;寫作;鋼琴伴奏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2-0049-01
我們以用復調性織體寫作的伴奏為主體的作品為這章的分析對象,按照復調寫作手法的三個類別,結合歌曲的風格特征、曲式結構進行逐一分析。
一、對比復調
舒伯特曲、尚家驤譯《搖八音琴的老乞丐》:歌曲旋律悲涼凄婉。結構為帶結尾的單樂段,即五句的樂段和兩句的結尾構成。一、二句是重復的兩個樂句,三、四句也是重復的兩個樂句,是與一、二句對比的新樂句,第五句是前四句的綜合,結束在八小調的主音上。結尾的兩句,具有副歌的效果,上句結束在主音上,下句結束在中音上。
伴奏部分本身是和聲性的寫法,但與歌聲則形成對比復調的關系,因此整個作品還是復調性的創(chuàng)作手法。伴奏的兩個聲部中,上聲部是與歌曲旋律形成呼應對答效果的單音旋律,下聲部是貫穿了主、屬雙持續(xù)音的長音音型,模仿八音琴的音響效果,烘托了陰暗的氣氛,伴奏與歌聲一呼一應的旋律,表達了在老人無奈的琴聲中悲哀凄涼的乞討。前奏是歌聲中伴奏部分的主要音調的變化重復及綜合,是主題精神的高度凝聚。尾奏是前奏的變化重復,對答似的前奏、間奏、尾奏讓音樂的氛圍貫穿始終。
蒙古族民歌《牧歌》。結構為雙樂句的單樂段結構。上句是圍繞著屬音逐漸上揚展開的樂句,描繪出草原遼闊的美景。下句是前句的下五度自由模仿,圍繞著主音逐漸回落的樂句,形成呼應對比,表現(xiàn)了草原上牧民的甜美生活。兩個落音:上句在屬音上,下句在主音上。
這首作品伴奏的寫法采用模仿復調的手法。伴奏由兩個聲部構成,上聲部在歌曲旋律進入一小節(jié)后,高八度模仿歌曲的旋律,四小節(jié)之后,轉入下聲部低八度模仿。另一個聲部是和弦震音,這種連綿的模仿表現(xiàn)了遼闊的自然景象和悠長的歌聲及回聲。前奏由主旋律模進構成,雖然前奏的句式完整,但開放性的和聲還是為歌曲的風格與主題的出現(xiàn)、情緒的烘托作了很好的鋪墊。結尾是歌曲結尾的重復,具有回音的效果,使得終止完滿結束。
二、模仿復調
熊復詞、鄭律成曲、屠治九配伴奏的《延水謠》,歌曲是帶有濃郁陜北民族風格的抒情歌曲,曲調優(yōu)美,曲風淳樸,節(jié)奏明快,極富個性。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二段體,第一段兩句,由商、徵混合的七聲調式的商音開始,具有“信天游”音調的高亢寬廣的旋律引出第一句并由上向下回落,第二句在平穩(wěn)舒緩的音調中,結束于徵音上。第二段節(jié)奏緊湊,音樂形象與第一段有比較大的對比,表達了抗日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急促的一字一音的音調反復構成第句,第二句變化再現(xiàn)第一段的主題動機,三、四句變化再現(xiàn)上段第一句的音樂,這種變化與統(tǒng)一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主題音樂的凝聚力。
三、支聲復調
云南民歌《繡荷包》這首云南民歌曲調優(yōu)美,膾炙人口。結構為單樂段,由兩句的反復句和結束句構成,具有分節(jié)歌的結構形式。兩句中上句是由婉轉抒情的音樂動機,圍繞著主音6上揚后回落于主音,第二句由前一句音樂變化而來,帶有前句的補充句的意義。結束句是第二句的變化再現(xiàn)。
作品的伴奏寫法采用模仿復調的手法。在伴奏的兩個聲部中,上聲部是與歌曲旋律形成對比的副旋律,下聲部是在上聲部旋律后一拍進入的模仿,但這個模仿只是節(jié)奏的模仿,音高和音的進行方向都是比較自由的,即為節(jié)奏模仿。調式是五聲e羽調式。在一、二句的重復句中,伴奏改為三個聲部,上聲部重復歌曲的旋律,中聲部和低聲部分別是兩個與上聲部對比的副旋律,調式改用六聲e羽調式(帶變宮)。聲部層次和調式的變化讓整個音樂豐厚,符合音樂內容的表現(xiàn)需要。前奏由歌曲旋律派生出的新旋律構成,伴奏用三聲部的對比復調寫成。前奏調性清晰、風格明朗,為歌聲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鋪墊。間奏在段落的重復之間,間奏還是用復調性手法寫成,音調來自主題音樂的加花變奏,使整個伴奏連貫統(tǒng)一。全曲的結尾處在歌聲的結束長音上,伴奏變化模仿主題音調,形成最后的對比與回應。
王灼詞、黃自曲《點降唇》,結構為復樂段,上段四句構成,弱起下行回落的音調在第二句得到伸展,形成較強的起伏。三、四句步步回落,結束在主音上。下段一、二句重復上段的開始,從第三句開始音調的回落結合分裂的手法,并使調性轉入平行大調,使下段衍生出第五句,結束在D大調的主音上。
這首作品伴奏的寫法采用支聲復調的手法。在伴奏的兩個聲部中,上聲部是用支聲復調手法由歌曲旋律派生出的副旋律,下聲部是和弦音型。前奏音調是由主旋律及其派生而來,和聲性的織體寫法,收攏性的和聲進行,調性清晰,句式完整,為歌曲的風格與主題的出現(xiàn)作了很好的鋪墊。間奏由變化模仿前句的對比旋律構成,既是前段的補充結尾,又帶有歌聲的回應效果。尾奏再現(xiàn)前奏的音樂,使全曲的伴奏首尾呼應,結束和弦的低八度重復讓結束更加完滿。
四、結語
復調性織體的結構層次就是不同的各個旋律聲部,各聲部之間形成對比、模仿或支聲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彭志敏.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2]桑桐.半音化的歷史演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