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理念得到了普遍認可,已成為重要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整本書閱讀是指以一部經(jīng)典或者一個核心人物為中心,根據(jù)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本文在分析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教學經(jīng)驗,提出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
作者簡介:鄒杏芳,廣東省廣州市五羊中學教師,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廣東? 廣州? 510000)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7-0071-02
整本書閱讀的提出,與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為應試而閱讀等現(xiàn)象密切相關。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整部名著作品展開與作者、文本、同學和教師之間的對話,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活動,深入把握名著的復雜性和多義性,培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等。相較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名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學生閱讀整本名著,可以積累優(yōu)質(zhì)的語言素材,學習名著中的寫作手法,進而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整本名著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閱讀整本名著,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發(fā),提高寫作水平。在思想教育方面,名著以其精到的心理描寫、道德啟發(fā)、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揭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思想觀點,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2.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主要指的是學生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文學名著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較強,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典范文本,閱讀文學名著可以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認識自我、認識人類、認識文明的重要階段,名著是人類思想和世界的重要載體,包含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和理想信念,以及人類社會普遍的價值認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許多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名著貫注了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和感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核,繼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學傳統(tǒng),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還是新時代涌現(xiàn)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均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名著進行深入仔細地閱讀,增強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1. 閱讀引導。閱讀引導是整本書閱讀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教師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精心篩選書目,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挑選難度適中的名著供學生閱讀。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名著整本書閱讀時,偏重對作品思想主題和人物性格進行分析與探討,忽略了名著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手法分析,沒有充分利用名著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完成諸葛亮的《誡子書》的教學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通常比較關注桃園結義、草船借箭、空城計等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擁劉反曹”的思想觀念,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重要人物形象,而對書中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如夸張、對比、烘托、懸念設置等缺乏足夠的關注,極易忽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適當?shù)剡M行閱讀方法指導,強化重點內(nèi)容,指出學生容易忽略的部分,糾正學生的閱讀偏誤?!度龂萘x》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語言特點鮮明,即便是章回標題如“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袁本初敗兵折將,關云長掛印封金”“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等,也都充滿語言魅力,教師要在名著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可運用熟讀經(jīng)典段落、撰寫書評等形式加強學生的閱讀認知。
2. 過程記錄。名著結構嚴謹,信息量大,學生需要較長的閱讀時間,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做好讀書筆記,記錄閱讀過程和閱讀感想,方便隨時查閱,鞏固反思。名著一般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寫作背景,包蘊的思想內(nèi)涵豐富多元,學生需要反復閱讀、認真思考,才能領略一二。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跟進學生的閱讀活動、掌握閱讀動向,及時給予指導,啟迪學生思考,并做好指導記錄。
3. 閱讀點評。名著具有多義性,且線索繁復穿插,學生往往需要多次閱讀才能領會作品意蘊,加之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對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交流、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共同對作品進行闡釋、分析、品味、鑒賞、點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名著鑒賞和點評能力,養(yǎng)成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名著的習慣。
以《西游記》的閱讀為例,在其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你們印象最深的是誰?他(她)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閱讀氛圍十分活躍。之后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閱讀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小組成員實際情況,制訂分層閱讀目標任務和考核評價標準。在閱讀過程中,如遇到字詞語句或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理解障礙,小組成員可以把問題記錄下來,合作探究解決或?qū)で蠼處煄椭?也可以先跳過障礙部分繼續(xù)閱讀,后續(xù)再集中解決。閱讀進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可以暫停閱讀活動,讓學生就已讀內(nèi)容談談心得體會,教師則以鼓勵和肯定為主,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實現(xiàn)觀點的碰撞與交鋒,在熱烈的討論中激發(fā)閱讀興趣,深化閱讀領悟。
以《昆蟲記》的整本書閱讀為例,這本講述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對大部分長時間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來說,他們?nèi)鄙俸痛笞匀挥H密接觸的機會,對昆蟲的認知普遍比較有限,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時對書中描述的各種昆蟲缺乏親近感,難以體會到作者對昆蟲的癡迷。鑒于此,教師應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昆蟲的科教片,展示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輔助學生閱讀和理解。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或田間,尋找一些常見的昆蟲進行詳細觀察,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需要教師轉變閱讀教學思路,拓展教學視野,綜合考慮學情,精心設計閱讀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整本書名著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教師要充分重視名著的閱讀價值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意義,在整本書閱讀中摒棄功利思想,尊重學生的閱讀意愿,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愛上名著。
[1] 陳芳.整體·整合·整理——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途徑[J].江蘇教育,2018,(83).
[2] 張竹.完善初中語文閱讀體系——“整本書閱讀”倒逼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J].中學課程資源,2018,(9).
[3] 牛迪.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責任編輯 曾軼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