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明,趙彥輝
(1.哈爾濱市衛(wèi)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2.黑龍江省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項挽救生命的急救技術,是發(fā)生心臟呼吸驟停時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據(jù)報道80%的心臟驟停在醫(yī)院外發(fā)生[1],而心搏驟停急救成功率尚不到1%[2],其原因之一是CPR操作質量不達標。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2015國際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強調高品質CPR的重要性。為了讓護生更好地掌握CPR理論和有效操作技能,對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進行標準化測試訓練并考核,以期評價CPR實踐與CPR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進而達到具備高品質CPR操作技能,提高心肺復蘇術培訓效果。
本研究對象為我校2016級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每班隨機抽取6名學生共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55名、男生5名,年齡16~18歲,平均17歲。
1.1.1納入標準 自愿并經(jīng)考核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參加研究的學生,在常規(guī)急救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重點訓練和評估CPR操作質量。
1.1.2 排除標準(1)在規(guī)定時間內不能參加研究的學生;(2)
在規(guī)定課時內未完成培訓學時數(shù)的學生。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研究相結合,以技能檢測保質量,以質量提高促教學,以學生達到操作標準化為目標。
依據(jù)《指南》實施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培訓,共6學時,包括培訓前理論及示教授課2學時和教師指導下學生訓練2學時,考核2學時。首先教師依據(jù)《指南》重點對CPR按壓技術標準和實施標準按照操作流程在簡易心肺復蘇模擬人身上做分解示范和講解,學生在模擬人身上練習2學時,具體為每4個學生分配到一組簡易模擬人,配一名教師進行現(xiàn)場操作指導,突出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yè)教育教學特色。
考核目的是評估學生是否達到《指南》操作標準,提高心肺復蘇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急救現(xiàn)場能夠應用標準的急救技能。考核方法:(1)教師目測評價,依據(jù)2018年全國護理技能大賽心肺復蘇考核標準進行考核;(2)利用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達標數(shù)據(jù)進行反饋評價。
1.5.1 教師目測評價 依據(jù)《指南》標準,教師主要通過對CPR整體操作過程進行目測評價。包括判斷意識、判斷自主呼吸、判斷頸動脈搏動、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等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
1.5.2 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價 教師目測評價只能針對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進行考評,對于學生操作是否達到《指南》標準沒有客觀依據(jù)。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是嚴格按照《指南》標準設計生產(chǎn)的,通過實時監(jiān)測按壓位置、按壓深度、按壓頻率、通氣量等監(jiān)測是否達標,提供評估報告及成績。
表1 教師目測評價正確結果[n(%)]
表2 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價正確結果[n(%)]
教師目測評價和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價正確結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 3。
表3 教師目測評價和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價正確結果比較
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強調高質量的心肺復蘇。高質量心肺復蘇必須實施有效的胸外按壓,有效的胸外按壓必須快速、有力。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成人不少于5 cm,但不超過6 cm,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盡量避免按壓中斷[3]。本屆護生心肺復蘇術訓練并通過教師目測評價與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價結果顯示差異有顯著性。盡管學生對CPR的技術標準要求了然于胸,但按壓部位、深度、頻率,胸廓回彈,吹氣量等方面結果并不樂觀,CPR質量有待提高。為了提高心肺復蘇術訓練效果,建議使用CPR反饋裝置,通過實踐、反饋、改進,再實踐、再反饋、再改進,幫助學生掌握CPR標準急救技能,以提升CPR訓練效果。
患者應仰臥平躺于硬質平面,按壓部位在胸骨下半段,按壓點位于雙乳頭連線中點。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壓部位,另一手掌根部疊放其上,雙手指緊扣,以手掌根部為著力點進行按壓。身體稍前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軸線上,用上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壓,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但放松時手掌不離開胸壁[3]。操作方法是否規(guī)范直接影響急救效果,教師要詳細講解并分步演示。
單純使用簡易模擬人進行CPR訓練和教師目測評價只是針對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進行考評,對于學生技能是否達到《指南》標準要求沒有客觀依據(jù),同時也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急救心肺復蘇模擬人能根據(jù)操作正確與錯誤以語音提示,實時監(jiān)測按壓位置、深度、頻率及通氣量是否達標,使學生及時收到操作反饋信息,并根據(jù)操作結果自主調整動作,增加了操作者與模擬人之間的互動,達到實時優(yōu)化心肺復蘇術訓練效果目的。使用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是提高心肺復蘇術訓練質量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要保證CPR訓練效果,必須建立有效的CPR評價和質量控制體系。使用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通過及時反饋能指導施救者操作,以最大限度保證高質量CPR的實施,提高心肺復蘇質量,從而達成CPR訓練目標,提高護理專業(yè)學生心肺復蘇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