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妍子 王一宇
【摘 要】 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影片以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現實生活敏銳的捕捉,通過獨特的電影敘事方式真實地展現底層人物在社會變遷中的生活狀態(tài)。《江湖兒女》是賈導的新作,自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亮相以來,便受到了電影評論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符號學理論為基礎,來解讀該影片中表意性的符號語言及其象征意義。
【關鍵詞】 電影符號學 表意 江湖兒女
1.引言
賈樟柯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之一,他用自己特立獨行的風格和鏡頭語言去描繪在社會大轉型的背景下小人物的人生所發(fā)生的巨變。他的電影取景多源于其故鄉(xiāng)山西,用現實主義手法,真實地表現了當代中國面貌。其電影中的底層敘事、符號隱喻以及紀實性美學手法深刻影響了電影文化的發(fā)展。新作《江湖兒女》在延續(xù)了以往風格的同時以充滿象征和多義的“符號”幫助觀眾深入理解時代。
《江湖兒女》的故事起源于 2001 年山西大同,郭斌是大同雄霸一方的江湖浪子,巧巧是斌哥的女朋友,她的愿望是跟斌哥過上安穩(wěn)的婚姻生活,以及為老父親買上一間房。城市在改革的同時新勢力也在暗自涌動,在一次有預謀的襲擊中,巧巧為了解救斌哥,原本是江湖外人的她街頭鳴槍而后入獄,巧巧出獄后,為了尋找斌哥不得已獨自踏上漂泊江湖的路?!督号分汹w濤飾演的女主角,正是當年《任逍遙》中的巧巧。然而,敘事時空不再僅僅是2001年的山西大同。而是從大同開始,兜轉到三峽奉節(jié),行經新疆大漠,橫跨十七年之久,最終又重返故鄉(xiāng)山西,這也便是“江湖”的軌跡。
2.電影符號學相關理論
電影符號學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索緒爾的理論為基礎,其代表理論家及理論著作有法國克里斯蒂安·麥茨的《電影:語言還是泛語言》、意大利艾柯的《電影符碼的分節(jié)》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詩的電影》等。在索緒爾符號學中,單一符號分為意符和意指,而麥茨后對索緒爾的理論加以修改擴充,正式建立電影符號學這一電影研究學科,1964年麥茨發(fā)表《電影:語言系統(tǒng)還是語言》標志著電影符號學的問世。將電影中畫面與聲音的直接呈現作為意符,將鏡頭所展現出的意義概念和鏡頭間組接的相關性作為意指,電影符號學對西方電影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使西方電影理論進入現代電影理論時期。
3.《江湖兒女》——符號語言解讀
賈樟柯作為現實主義導演,電影中蘊含著大量的社會現實符號和超現實符號,影像中多次出現的故鄉(xiāng)——山西以和三峽這些地理空間也意味著象征性心理空間和情緒符號。賈樟柯的電影中從畫面的拍攝角度、光影色彩到畫面人物的非語言傳播,無不蘊含著豐富的符號語言,電影中的流行文化和聲音符號大都用來渲染特定的時代記憶,彰顯時代文化。他善于在電影中用各種隱晦的符號來建構獨特的影像世界,拓展自己的藝術空間,再現底層人物的命運嬗變和現實世界的發(fā)展變遷,形成個人獨具風格的標識。
3.1現實與超現實符號。社會現實符號的運用加強了影片的現實喻意,而錢則成為賈樟柯電影中社會現實符號的主角,金錢對于人類生活具有很大的意義,尤其是底層社會的弱勢群體,金錢對于他們有不一樣的生活意義。賈樟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江湖兒女》
原來的片名叫《Money And Love》,翻譯過來就是《金錢和愛情》,這個片名就是講廖凡所飾演的男主角郭斌,講男性忙忙叨叨,也就是金錢跟愛,電影里金錢、情、義的關系作為一條線索穿插在影片中?!渡胶庸嗜恕分袑τ阱X的呈現粗暴直接,在三人情感關系中多次出現。賈樟柯用不回避金錢的態(tài)度揭示出更為復雜的社會圖景。
3.2音樂符號。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音樂是電影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渲染和烘托情感氛圍,推動劇情的發(fā)展。賈樟柯運用音樂渲染人物情感的同時,也作為一種界定時間的時代符碼?!督号纷钪匾囊皇赘枋侨~倩文的《淺醉一生》,符合電影的情境,具有特別的江湖味道,情深義重,當年也是《喋血雙雄》的主題曲。聲音是賈樟柯表意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將聲音符號充分地滲透到電影的敘事結構中?;野档慕值馈⑧须s的鬧市聲、混亂的碼頭混合著的流行音樂,生活的瑣碎煩雜事、人間的喧囂煙火氣營造了邊緣人物真實的生存環(huán)境,這些聲音一方面將觀眾帶進賈樟柯的影像世界,一方面喚起觀眾滄桑的年代感。
3.3 意象化的符號。賈樟柯的作品中善用特有的符號和隱喻式的意象來建構個人特有的影像世界?!胺诰啤痹谫Z樟柯的概念中是一種情懷,是溝通感情、聯(lián)絡感情非常重要的一個催化劑,它成為山西人共同的聯(lián)系。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把酒的這種包容性進一步擴大、升華,“五湖四海皆兄弟”“肝膽相照”。所謂志同道合者才會出現在統(tǒng)一酒桌之上,喻意著深厚的交情。關公雕像在影片中是一種超然的存在,是一種義薄云天的信仰,無論是斌哥還是巧巧,身上都有關公義薄云天和敗走麥城的雙重色彩。
后來巧巧去找斌哥的過程中,手里自始至終拿著去了包裝紙的礦泉水瓶子,此時的礦泉水瓶子相當于她“跑江湖”的武器,是一把利劍。賈樟柯談到槍、熱血、五湖四海的豪情,最終江湖不過是女人手里的那瓶水。導演把這些意象符號化,隨著人物命運的鋪陳開來,變得更加鮮明、強烈和震撼人心。
4.結語
賈樟柯一直堅守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從“故鄉(xiāng)三部曲”到《江湖兒女》都立足于對現實社會人文關懷的紀實性表達和現實性批判。他將鏡頭對準社會歷史變遷中邊緣人物、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追求影像對現實表現的穿透力。賈樟柯的電影作品斬獲了很多國際大獎,在國際影壇享有很高的贊譽,同時在國內也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賈導的電影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喚起我們對現代社會生活及變革的深思。
【參考文獻】
[1] 張少華,陳愛國.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中的四種敘事模式[J].名作欣賞,2019(09):179-181.
[2] 王沁釧.淺析賈樟柯電影中的人文情懷[J].戲劇之家,2019(09):131.
[3] 程奇芳.電影《山河故人》的文化傳播與敘事解析[J].電影文學,2019(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