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生 黨婕
理想模型,作為物理學家推導、建立許多的定理和公式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對整個物理學的研究與學習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在解決理論問題方面,還是在實際測算領域,理想模型都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所以,引導初學者經(jīng)歷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初步接觸、理解、應用乃至深度應用物理學中的理想模型。尤其是對于電動力學的初學者而言,毫無疑問,這是電動力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一、理想模型在電動力學中的應用
電動力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理想模型,下面就舉出幾個電動力學中模型的例子。
1.點電荷
某個空間內(nèi),存在著兩個相互作用的帶電物體,而這兩者之間相隔的距離遠遠大于兩個電荷的線度時,往往為了研究的簡便和單一性,我們把電荷理想成一個點電荷——這個點電荷的大小線度近乎為零,形狀也不足以會影響兩者作用結(jié)果,或者說,此時把它近似地看做一個帶電的純幾何點。這樣的近似模型,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理想模型。
點電荷有時會被認為是指幾何線度無限小即縮成幾何上的點的電荷,實際上并非如此。所謂點電荷并非是指幾何線度無窮小,而是其形狀與電荷在帶電體中的分布對所研究的問題已無關(guān)緊要。
點電荷這種理想模型是實際帶電體的抽象和近似。它使許多復雜多樣的實際問題分解或者簡化為某種基本問題。例如:洛倫茲力公式推導建立、試驗電荷的引入以及帶電體產(chǎn)生的電場和帶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等。
2.電場線以及磁感應線
為形象地描述出某種物質(zhì)的形狀、特征,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人為畫出一些有著特殊形狀的曲線,以便研究的實體形象化,這便是電場線與磁感應線產(chǎn)生的原始目的。
在研究電場過程中,電場線被畫出,作為電場分布形象描述的輔助工具。在電場線描述的電場中,一些物理量被合理地解釋和適當?shù)乩斫?,如場強等等。電場線也是一個理想模型,它實際上并不存在。
磁感應線與電場線十分相似,磁感應線也是假象出來,用作描述磁場分布的空間曲線簇,人們借助磁感應線更加形象地理解磁場中的相互作用和發(fā)生的一切變化。
二、理想模型在電動力學教學中的作用
1.理想模型形成了電動力學相關(guān)概念建立物理規(guī)律的基礎
電動力學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電磁場中各種粒子最基本的運動形態(tài)、粒子結(jié)構(gòu)及相互作用,要達到這種目的,必須得出反映微觀粒子運動過程在一定條件的物理規(guī)律,并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系統(tǒng)嚴密的電動力學理論,而由于微觀世界粒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完全按照物理客體的本來面目進行研究,問題將變得很復雜,很難得出定量物理規(guī)律和系統(tǒng)的物理理論,這就要求對其進行抽象,得出能反映粒子客體本質(zhì)屬性的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電動力學規(guī)律、理論與客觀世界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所以說,理想模型是電動力學規(guī)律和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
2.理想模型所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在構(gòu)建電動力學理想模型時,雖然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但由于保留了影響物理性質(zhì)的主要因素,因而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適用性,其結(jié)果雖然有其近似的一面,但物理學家們只要對這些結(jié)論進行適當修正,便可與實際物理過程較好地符合。
三、高中物理教學當中理想模型的應用
物理作為我國素質(zhì)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知識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規(guī)律和定律,對于這些抽象化的知識,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述,學生在學起來就會顯得比較吃力。理想模型是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夠?qū)⒊橄蠡闹R簡單化,從而便于學生掌握,保障教學質(zhì)量。
1.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知識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許多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利用理想模型,根據(jù)教學內(nèi)建立相應的模型,通過模型來將抽象的概念實體化、簡明化,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某高中教師在講解牛頓定律的時候,老師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建立這樣一個模型:兩個水平面,其中一個水平面上鋪設毛巾,兩分塊木頭別置于兩個不同的平面上,用力推木頭,木頭向前滑動,當推力停止時,木頭就會停下。通過這樣的模型來加深學生對牛頓定律的了解與認識,同時也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
理想模型是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客觀存在的特性進行模型建立,通過模型可以簡化知識,在一定條件下,作為一種近似,可以把實際事物當作模型來處理,從而揭示物理規(guī)律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某高中物理教學中,在研究天體運動這一知識時,老師利用計算機技術(shù),將天體運動的軌跡通過模型建造來進行表述,通過簡化天體運動這一抽象的知識,學生通過模型了解到天體運動的軌跡是橢圓運動,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橢圓運動又與數(shù)學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通過模型建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還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物理作為一門抽象化的學科,在我國高中階段,學生對抽象化的物理知識較為難以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我國當前社會發(fā)展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膨脹,高中物理作為我國素質(zhì)教育中的一部分,保障其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意義。隨著教學方法種類的增多,理想模型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被普遍地應用于我國當前素質(zhì)教育中。將理想模型應用于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建模,將物理知識理想化、簡單化、實體化,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物理教學質(zhì)量。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