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品”“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師有效指導學生讀、品、悟首先要深挖教材,找準細讀文本的切入點。抓關鍵詞句就是有效指導的最佳方法,找準關鍵詞句,能夠使教學過程更為清晰,能夠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文章的閃光處,有助于理解語言內涵,體會人物情感。
關鍵詞:細讀;關鍵詞句;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做到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知道“讀”“品”“悟”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其中,“讀”是讀者與作者心靈交匯的起點,只有通過“讀”,我們才能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獲得知識,了解事件,獲得體驗?!捌贰笔俏覀兘柚约旱纳罱涷灪腕w驗與文本進行對話,將自己的經驗與作者的感受相融合,獲得新的體驗?!拔颉笔菍ξ谋鹃喿x的提升,是通過閱讀懂得道理,感受情感,升華思想,學習表達技巧,以此實現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有效指導學生去“讀、品、悟”呢?我們不妨先看,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表情達意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運用一些關鍵詞句,在文中起到點明主旨、埋下伏筆、引出線索、流露情感的作用。這些關鍵詞句往往能夠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它們有時是句子的中心,可以統(tǒng)率全句、全段,乃至全文,有時表達作者見解和觀點,有時點明事件的必然性。
所以,教師有效指導學生讀、品、悟首先要深挖教材,找準細讀文本的切入點。抓關鍵詞句無疑是有效指導的最佳方法,找準關鍵詞句,能夠使教學過程更為清晰,能夠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文章的閃光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相信我們教師定能夠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語文課堂定會煥發(fā)出真正的魅力,學生定會真正愛上語文。
如何找準關鍵詞句呢?首先,我們要告訴學生什么是關鍵詞。關鍵詞就是承載著句子主要信息、對理解句子起至關緊要作用的詞語。在描述性的句子中,描述事物特征或含義豐富的詞語,即為關鍵詞。其次,我們要告訴學生什么是關鍵句。能夠概括課文內容的、反復出現的、能在文中起到線索作用的、有對比效果的、反映情感的這些語句統(tǒng)統(tǒng)是關鍵語句。除此之外,還有文章的標題、起筆、收筆等也要略微注意。明白了關鍵詞句的內涵,學生再去找就輕而易舉了。
找準了關鍵詞句,接下來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反復品析詞句,啟發(fā)學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起到的作用。品味關鍵詞句的妙用,前提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它的意思,我常用的方法如下:1. 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理解字詞;2.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把握詞語感情色彩的變化;3. 疏導、注釋對學生閱讀造成障礙或是有特定歷史色彩的詞語。
比如在教學楊絳的《老王》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干?!薄氨洹薄袄⑩簟薄皽俊钡汝P鍵詞,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把握其中的奧妙,疏導對學生閱讀造成障礙或是有特定歷史色彩的詞語,然后以課文結尾關鍵句“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為課眼,有的放矢地展開挖掘、揣摩,體會作者對苦難者的悲憫情懷,最后結合寫作背景進而體悟楊絳先生那高貴的愧怍。文中反復出現的“錢”也是關鍵詞:送錢先生去看病,老王堅決不收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接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在行將就木之際還硬撐著拿了香油和雞蛋上門感謝;作者轉身進屋去,老王趕忙止住說:“我不是要錢。”從這幾處楊絳和老王對“錢”的態(tài)度上可知兩人之間其實是有隔閡的:老王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勞動者,無論在物質上,生理上,還是精神上,老王都是徹底的不幸者,可這樣的不幸者,卻在一個歷史時段里,與楊絳相識,在與楊絳一家的交往中,他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的溫暖和親近,這讓老王孤寂的心靈有了一種安慰,老王珍惜這樣一段相識,他用自己的方式(三送)來傳達這樣的一種珍惜,三送不肯要錢表達對楊絳的敬仰之情。老王的不要錢和楊絳的堅持給錢說明不同的階層之間在交往中對錢的認知是不同的,老王的苦心沒有得到楊絳的理解。這是老王最大的不幸!直到老王死后,這個有社會良知的高級知識分子才頓然了悟,自己既往與老王之間的點點滴滴,是那樣的不公平,自己對老王“錢”的回報與老王對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較是那樣的微不足道。這大概就是楊絳所說的“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真正原因吧。
引導學生抓好這些關鍵詞句才能透過文字表面深入文本,體悟文字背后的奧妙,捕捉文本的“關鍵”。換詞法是抓關鍵詞句細讀文本常用的一種比較閱讀的方法,它有助于理解語言內涵,體會人物情感,二者相得益彰。哪些詞的品悟適合換詞法呢?我認為課文中那些表層意思不深奧也不難理解,但卻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的詞語非常適合。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低段學生來說,可以通過換詞比較法辨析這些詞語在語境、情境、文采、讀音等方面的細微差別,在比較中真切地感悟作者錘詞煉句、鋪陳華章彩文的匠心,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和反應能力。比如《老王》課文中這一句“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我引導學生通過“鑲嵌”與“站立”比較、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鑲嵌”這一詞語對表現人物病入膏肓身體狀況的準確性和表現力。還有“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這一句,“活命”與“生活”的換詞比較,讓學生通過“活命”一詞領悟老王的艱辛和不幸。這種換詞比較法既能很好地讓學生明白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能體會到文中一字一句地關鍵表達作用,體會作者用語之精妙。學生唯有這樣的細讀,才能發(fā)掘文章的意蘊,才能養(yǎng)成遣詞造句的好習慣!
作為教學者的我們,只有課前潛心研讀文本,吃透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標點,精心選取關鍵詞句,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捕捉文章的“關鍵”,實現文本細讀!長此以往,還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提高嗎?
作者簡介:
劉勝潔,河南省長葛市,長葛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