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蒙
摘 ?要: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集體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形式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加強針對集體教學活動的研究,在依據(jù)幼兒基本年齡特點設計活動的基礎上結合幼兒身邊的事物進行活動的開展,在實際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幼兒的智力水平和動手能力,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本文從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出發(fā),主要討論了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教學策略
集體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帶領、指導下,全班幼兒一起進行的有計劃、有目標的學習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的進行有助于幼兒在集體活動的參與過程中進行知識的攝取,能夠有效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促進幼兒的自我發(fā)展與提升。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卻存在著一些現(xiàn)實的教學問題,如教師設計的集體教學活動結構化和統(tǒng)一化明顯,幼兒參與活動的種類和形式被限制,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和時間不合適等等,導致單調死板的活動形式無法吸引幼兒參與活動。那么,應該如何組織和優(yōu)化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呢?
一、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教學
最近發(fā)展區(qū)是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心理學術語,體現(xiàn)到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主要是指幼兒能夠在成人的陪同下完成的任務以及幼兒能夠自主完成的任務這二者之間的差距,說明了幼兒實際的能力和可能達到的水平。針對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需要考慮幼兒心理和年齡特點,分析幼兒可能達到的水平和能力,使得幼兒能夠在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與成長。
例如,在學習“裝飾教室”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語言表達情況、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選擇幼兒喜歡和易于操作的材料。首先,教師將幼兒帶到新的教室,新教室內墻壁上沒有圖畫或文字,引導幼兒分析新教室和原來的教室有什么不同,并利用電子白板出示布置優(yōu)美的教室。其次,讓幼兒根據(jù)圖片來暢想自己喜歡的教室。同時,教師出示裝飾教室的材料,如水彩筆、各種類型的紙張、紙盒、干花、雙面膠、剪刀等,并將教室內的區(qū)域進行簡單的劃分,如評比欄、天氣預報、體育運動知多少等,由幼兒來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最后,幼兒選擇完自己需要的材料后,教師可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設計意圖,讓幼兒對之后自己的裝飾行為有一個具體的認知。
二、注重幼兒身邊事物,新穎又不脫離實際
知識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對于學習經驗較少的幼兒來說,引入生活中的事物或是生活實例不僅可以降低幼兒的認知難度,還能夠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身邊的事物,合理利用生活事物來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發(fā)揮生活化教育和活動的效果,促使幼兒在教育活動的參與中獲得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葉脈造型創(chuàng)意畫”時,教師需要利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樹葉來進行授課,在課上先出示優(yōu)秀的葉脈造型創(chuàng)意畫,在幼兒觀察和欣賞的過程中為每個幼兒分發(fā)一片葉子,組織幼兒交流葉子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同時,結合出示的圖片以及具體的葉子讓幼兒思考葉子上細細的紋路是什么,并進行葉脈的講解。隨后,教師分發(fā)素描紙和油畫棒,邀請幼兒在素描紙上模下葉子的輪廓,并創(chuàng)作全新的葉脈造型。最后,在幼兒的動手實踐后,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延伸至課下,組織幼兒在課下搜集自己最喜歡的葉子并進行葉脈造型創(chuàng)意畫的繪制。
三、觀察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教學設計
對于自己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認真觀察,積極反思。既要觀察幼兒在實際活動參與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也要分析自己和幼兒之間的對話,以及幼兒之間的交流等,了解集體教學活動的舉辦對于幼兒的實際作用,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仍需要改進。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有教師脫離出當時的教學環(huán)境,以評價者的身份來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才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這也是促進教師在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能夠促進集體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優(yōu)化。
在當前多媒體技術手段支持的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在課上可以利用設備錄制自己的授課內容。例如,筆者在查看自己“高矮排隊”的教學錄像時發(fā)現(xiàn),在課上提出要求小朋友之間進行高矮的比較時,沒有提前說明高矮比較的條件,導致有幼兒在沒有跟他人比較的情況下就斷定自己高。這是筆者沒有介紹高矮比較需要具備的必備條件,也就是兩個及以上的人才能夠進行比較,導致幼兒在概念上出現(xiàn)了認知差異,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筆者經反思后決定,結合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的生成以及這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進行一次復習教學,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判斷能力。
總之,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需要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潛在發(fā)展空間以及幼兒身邊的事物來設計,促進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和感受知識,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結合教學反思來促進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施雪蓮.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策略[J].甘肅教育,2018(18):122.
[2]陳瑞玲.對幼兒園集體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