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凜冰
能上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是許多老師夢寐以求的夙愿。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么,語文課的魅力在哪里?我認為,它應該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我們要讓讓語文課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那么,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特級教師鐘瓊老師一次借班上課人教版五年級《楊氏之子》的課例就是很好的闡釋。
一、導入新課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鐘老師與學生展示了一個魔術表演,這個魔術的作用就是縮短因為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里。教師借用學生喜歡的魔術表演一下拉近了距離,向零距離心理教學靠攏, 然后用文言文: 此乃雕蟲小技矣,何足掛齒!欲得魔術之秘,且看汝等表現佳否?導入新課。
優(yōu)秀的導入或自然、或新穎、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導入語言必須在內容上與教學內容有必然聯系,否則,不是嘩眾取寵,就是喧賓奪主;不是教師賣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個好的“揭題談話”或“新課導入”,在內容選擇上應該有以下要求:①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②要能和教學內容有機聯系,自然相關;③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敝熳魅氏壬仓赋觯骸白プ≌Z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比~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fā)出的一種直覺。
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符合閱讀規(guī)律?!白x”而不思則罔,有些深奧的課文,如果離開教師適當的引導和精講,不要說讀一百遍,就是讀一萬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我們要把握朗讀教學中讀的度,要有辨證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讀、讀、讀。鐘老師運用各種手段促進學生讀書,變著戲法讓孩子愛上讀書,下面看鐘老師是怎么做的:
(1)去標點讀: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標點符號不見了)古人寫文都無標點符號,這些標點符號都是后人加進去的,這樣你們還能讀嗎?誰想要單讀來試試?
(2)豎排讀:看看大屏幕上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中國古書上千年來都是從右到左,豎排排版,據說這當中還蘊含著古人的許多智慧呢。讀誦豎排文字,閱讀者頭部需要上下運動,猶如點頭句句認同,無意中表達了對古圣先賢的崇敬與認同呢)豎排字體,要從上往下看,頭部能夠上下活動。
(3)繁體字讀:這可怎么讀?男同學試試?
(4)重點讀(人物對話):師生合作讀。
(5)古今對譯讀:這篇文章還可以這樣說,從前,梁國......(出示白話文并追問:哪個字意為“非常”?“甚”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看注釋)——我們班這位女同學長得甚——;她朗讀課文——。)誰能接著說下去?(第二句意思: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
(6)配樂來背誦:通過剛才的慢慢讀,反復讀,理解讀,我們一起來挑戰(zhàn)試著背一背?來,我們學著古人吟詠時的入情入境,搖頭晃腦,配著音樂,美美地誦讀吧!從以上課例可以得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
三、質疑問難,顯示教師啟發(fā)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為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要讓學生敢問、善問。敢問,是心理問題,勇氣問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不唯書、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識,敢于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書本和教師挑戰(zhàn)。我們一起來看看鐘老師是怎么啟發(fā)學生,體現楊氏之子的甚聰慧的: 圈畫探究——悟聰惠。
(1)經過多遍的朗讀,文中的楊氏之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一說。(師:全文就是圍繞著這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就叫全文的中心句,文章雖短卻講究章法,值得我們學習。)
(2)說他聰明,你有什么理由嗎?(出示自學導航:快速瀏覽課文,用“~~~”圈畫出體現楊氏之子甚聰慧的詞或句子,小組內交流,比比哪組的發(fā)現最多。)
(3)品語言之妙——(小組匯報)。①“聽得明、答得巧”——孔君平不一般的身份,這玩笑開得也很有水平。指著楊梅問,“這是你家的水果”,這句話有沒有言外之意呢?他為什么只指楊梅,不指其他水果?孔君平用“楊梅”和“楊姓”的聯系開玩笑,楊氏子用什么和什么來回答他呢?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這么聰慧的孩子,如果來的不是孔君平,是黃君平,楊氏子會怎么答?小結:都能聽得明、答得巧,這楊氏之子不是一般的聰慧,是(指板書)—甚聰惠。②悟“未聞”“夫子”。你還從什么詞語感受到呢?“未聞”是什么意思?楊氏子可以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為什么拐個彎說話呢?小結:這楊氏子多會說話呀,同樣一個意思,稍稍拐了個彎,就委婉、得體、不失禮貌了。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這就是此兒的(指板書)——甚聰惠。③反應快——悟“應聲答”。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什么叫應聲答?情景解意:那好,我是孔君平。(走到一生前)楊氏子,此是君家果。(若學生發(fā)愣就再指一生)孔君平的話音剛落,(指著生)楊氏子隨聲而答,這就叫——生:應聲答。
小結:一個應聲答,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楊氏子的(指板書)——甚聰惠。鐘老師上課聲情并茂,還調動體態(tài)語言參與評價。除了有聲語言外,鐘老師還善于調動體態(tài)語言,豐富評價的內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頭這些親熱溫暖的舉動能給學生身心帶來愉悅,教師那燦爛的笑容是開在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