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玲艷
《語文課標準》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一條重要的學習目標。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應首先學會正確地朗讀課文。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前提之一。所謂“正確”地讀,是指能讀準字音,做到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改字,不拖長音,再逐步較準確地讀出輕聲,變調(diào),兒化等音變。
從現(xiàn)狀來看,低年級學生朗讀時普遍存在以下幾個缺陷:①讀課文不準確,讀書念錯字,添字,漏字情況多。②無法把握正確的停頓。由于低年級學生語言內(nèi)存不夠豐富,自然找不到句子的停頓,并且段與段之間的間歇也不能明顯地表示。③語速緩慢。低年級學生讀書時仍然靠拼音,因此,他們在讀書的同時還在判斷、分析怎樣讀準字音,沒能意識到朗讀速度,只是按部就班地將每個字眼表述出來。只能做到念字而非讀書。④“大聲朗讀”。學生朗讀時不懂得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只要他們認真讀書,音量總放到最大,有時還會令人感到那是嘶聲力竭地叫喊,那么他們在表示語調(diào)時已經(jīng)是無能為力了。⑤缺乏朗讀興趣。讓班中每一個孩子從頭到尾地將文章有感情地朗讀很困難,總有幾個孩子不動口,即使動口了,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讀得十分勉強。
針對低年級學生朗讀的弱點,我認為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激活學生朗讀情趣的同時,還要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一、抓基礎訓練
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確,也就是用普通話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字句。低年級學生最容易犯的朗讀毛病就是添字掉字,重復字句,如果低年級不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把這個習慣帶到高年級。所以,朗讀訓練中要始終貫穿這一訓練,加強對朗讀課文的正確性要求,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
二、抓好節(jié)奏訓練
朗讀者通過輕重、快慢、停頓、連接等語言節(jié)律來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一個句子,由于重音不同,可以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比如:“我喜歡看書”,把“我”讀成重音,就回答了“誰喜歡看書”這個問題;把“喜歡”讀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不喜歡看書”這個問題;把“看書”讀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歡什么”這個問題。低年級學生的朗讀容易產(chǎn)生一字一頓讀或者無停頓的連讀,或者自由停頓而讀破句等現(xiàn)象。教師必須讓學生形成“詞”的概念,指導學生掌握句子中重點詞的朗讀技巧,使學生知道句子之間的句號、嘆號、問號一般停頓稍長,頓號、逗號、分號、冒號停頓略短一些,句子中的詞或詞組之間還要有長短不一的語氣和語法停頓,從而才能使學生的朗讀做到有節(jié)奏的流利。
三、滲透語調(diào)訓練
低年級學生朗讀時語調(diào)較平,沒有層次,而且不會控制音量。對音量的控制訓練比較容易,只要告訴學生,自由練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聲音要輕;齊讀的時候,聲音不要太響,要像大合唱一樣,聽不出個人的聲音;指名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但不要直著嗓子喊。音量控制好了,語調(diào)的訓練也就容易多了。長期對學生進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訓練,語調(diào)自然也就讀的出了。
朱自清曾說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梢姡首x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的重要!朗讀取得的效果,有時靠分析是永遠得不到的。因此,今天的課堂出現(xiàn)了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等多種教學形式,目的都是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讀中輕松愉快的理解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中以“讀”始終,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讀中放飛學生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