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慧敏 陳建強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界的普遍使用,如何能高效的利用多媒體這一問題日益被教師們所探究。根據(jù)小學生的不同特征,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會有所改變。文章分別從三個方面對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育的應用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有效整合
引言
作為學習所有知識的基礎,無論是對理學的探索,還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揚與繼承,小學語文的知識都是一個起點。20世紀80年代,各種電子媒體開始興起,隨著發(fā)展,課堂上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電子媒體的影子,90年代起,計算機技術開始迅速發(fā)展,逐漸滲透于各個行業(yè)包括教育行業(yè)[1]。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等都暗示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給教育界帶來了新的春天,與此同時對于如何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這一問題教育者們也在不停地探索。
一、有“聲”有“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發(fā)育身體、增長智慧、吸取知識的時期,并且是一個對于學生的道德形成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十分重要的階段。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正在從具象走向抽象,即正在由感知存在向思考內在過渡。所以外在的感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們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但是對于自制力比較低的小學生們來說,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低年級學生在了解外面世界時思維是較籠統(tǒng)的,大多注意的是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以及它的個別特征[2],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且集中的時間較短,學生們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感官上的刺激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多媒體技術恰恰可以對傳統(tǒng)教學這方面的欠缺進行補充。
以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詩歌憶江南為例,白居易對于江南的描寫,無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還是“春來江水綠如藍”,都描寫的極富有色彩,畫面感十足,但是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畫面的想象還是比較難的,他們可能還未接觸過這些景色,想象力是有局限的,這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就可以很好的補充這一點。在講解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錄像將詩中的意境盡可能的傳達給學生們,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詩中所蘊含的無限遐想。并使學生深刻理解詩中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在講解“日出江花紅勝火”時,配上一張?zhí)枏乃矫嫔鸬膱D片,或者太陽升起的錄像,會對學生們有一個視覺上的刺激,同時結合著講解,使同學們分別在視覺和聽覺上感受這首詩的韻味。在內容講解完畢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仿寫句子,并將此作為課后的習作任務,通過使學生對“日出江花紅勝火”所描寫的景色進行仿寫,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圖片或視頻,從而使多媒體技術與課后習作相結合,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此外,“聲”與“色”的結合,可謂是教學上的“風箏”與“線”,有放有收,高效結合。
二、層次分明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難道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越多越好嗎?并不是。在課堂上,教師可能為了提高學生吸取知識的可能性,盡可能的準備項目,比如準備道具、準備互動、準備演講、等等,盡可能的將這些活動壓縮在一節(jié)課里,可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很短,往往給予這些活動的時間都很短,學生們可能并未領略到教師的意圖,學習的重點不容易抓住,學習的難點也不容易理解,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結果。對于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的結合也是一樣的,不是有了多媒體就可以萬事大吉,教學與課文的結合也很重要。
以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文章“和時間賽跑”為例,這篇文章主要在于學生們對于文章背后意義的思考,對于文章的深深的感觸,而對于感官上的應用是較少的。所以,對于這篇文章的講解,教師就不能用大量的幻燈片、大量的視頻和圖片來進行講解,更多注重的應該是,啟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自我思考能力,同時做出引導讓同學們自己感悟到“時間寶貴”的道理。當然,對于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藝術加工”,并在加工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課文講解比賽。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藝術加工功能,使文章變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組織比賽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利用語文習作等形式來促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達到一個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目的明確
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對于基礎性的小學語文來說更是如此。目的性明確,才能夠應用正確的工具,制定方向正確的方案。多媒體作為一門廣泛應用于教學的技術,能夠及時應用它而使課堂效果達到最好的基礎,就是明確教學目的。教師授課的有目的性以及對于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缺點的熟悉,是用好多媒體技術的前提。
以小學語文s版課文《黃河魂》為例,教師講授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黃河作為母親河所展現(xiàn)出的磅礴氣勢以及博大的胸懷,發(fā)揮出多媒體的動態(tài)性、直觀性和交互性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有關黃河波瀾壯闊的氣勢以及作為母親河的精神氣概,使學生通過圖片或視頻等形式了解黃河的精神,充分感受到文章所傳遞的情感與意境[3]。同時也要進行課堂互動,即習作任務,課堂互動起到了“頭腦風暴”的作用,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如“本篇文章中為描寫黃河使用了哪幾種表現(xiàn)方法、作者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使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進行景物描寫”等課堂任務,使多媒體設備與習作進行有機結合,學生既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了解與掌握,又可以在完成習作任務時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方式進行反饋,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交互性,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進行整合,發(fā)揮出其各自的作用,使學生充分理解文章背后的意義,并促進其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
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目的性明確非常明確,即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一方面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供參考意見。另一方面,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加以理解與掌握,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結:多媒體越發(fā)廣泛的應用于教育行業(yè),它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而這些功能高效利用的方式也是教育者不停探索的。小學語文作為學習所有知識的起點,對于多媒體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利用,能夠使課堂越發(fā)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 鄭洋. ?科教文匯. 2011(08)
[2]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J]. 張東敏. 科學教育. 2011(01)
[3]情感交融 魅力語文——構建小學語文高效閱讀課堂[J]. 黃紅英. 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7)
作者簡介:
歐慧敏,出生年月:1987年10月,性別:女,籍貫:湖南麻陽,所在單位: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黃桑小學,職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陳建強,出生年月:19880905,男,籍貫:湖南麻陽,工作單位: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長潭學校,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