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郭象升與黃侃、江瀚交游考

        2019-09-10 06:18:46李曉敏
        北方論叢 2019年3期
        關鍵詞:黃侃

        [摘要]郭象升是山西近代著名的文史專家,著述頗豐。他與黃侃、江瀚等民國時期著名學者有著密切的交往。郭象升與黃、江二人不僅作詩文相互酬唱,還在學術上多有切磋和討論。郭象升論“古文”,重小學、重考據(jù),更注重經世致用的文章品格,希望以此矯正桐城古文末流的空疏之弊。在這一點上,郭、黃、江三人可謂同道和知已。這些主張,折射出晚清民國學界有識之士面對民族危難,在精神上的擔當和學術上所做的努力。

        [關鍵詞]郭象升;黃侃;江瀚;古文觀念

        [中圖分類號]1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9)03—0073—06

        郭象升是山西近代著名的學者,著述頗豐,代表作有《五朝古文類案敘例》《古文家別集類案》《文學研究法》《左盒集箋》等。其學術成果,涵蓋文學、史學、經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被譽為“山右第一才子”。黃侃是近代學術史上著名的國學大師,尤其在音韻、訓詁等方面的研究,至今沾溉學界。

        在20世紀20年代,郭、黃兩位學者曾有過密切交往。同時,郭象升與黃侃的啟蒙恩師、民國著名學者江瀚,也過從甚密。對這三位學人的交游往事鉤沉梳理,不僅有助于對黃侃、江瀚生平事跡研究,還可以從一個側面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郭象升的“古文”思想。

        一、郭象升與黃侃交游考

        就現(xiàn)有材料看,黃侃與郭象升何時訂交,似不能確考??赏普撜?,二人或在北京時就有交往。這一推斷的理由在于二人有著共同的好友劉師培。關于郭象升與劉師培的交往,筆者曾撰文進行研究,認為郭、劉二人不但在生活,上相互關懷,而且在學術上惺惺相惜。劉師培于1914年受閻錫山舉薦人袁世凱幕,1917年受聘北大”,一直到1919年去世皆寓居北京。而黃侃于1914年秋入北京大學,1919年9月離開北京南下回到武昌。郭象升則在1918年赴京任第一屆眾議院議員,清史館纂修,一直到1921年離京返晉。據(jù)此,三人是完全有可能出現(xiàn)交集的??赡苷蛉绱?,黃侃才在后來與郭象升談及自己拜劉師培為師的往事。其曰:

        黃季剛語余云:“已未,在京師,互見劉申叔。一日,語侃日,吾于樸學尚未達一間,能相師乎?不然者,請自從章太炎游也。侃翌日即具四色贄禮登門謁之,方下拜,以為劉先生念十年友誼,必乃我也。不意挺身有立,受拜不辭,不得已,遂下四拜。自此稱之日老師,自署受業(yè)矣?!庇嘈υ唬骸肮诖怂陌莺酰俊奔緞傇唬骸昂位谥??我與先生乃心誠悅服者?!庇嘣唬骸熬臀恼抡撝?,公之文似在申叔上。公筆意綿渺,申叔不免戛然如磬音,若考證則吾不知也?!奔緞傇唬骸皠⑾壬恼乱嗉眩疗浣泴W之精深,太炎實有時不及。彼云侃未達一間,意間有章先生在耳?!庇嘀^申叔初起蕪湖時,議論多附會章氏,待書及居東,始有意見。后乃邁往,自立意中,實不甘居第二人也。古歷之學最所自喜矣。季剛拜師一事,亦學界佳話,漫記之。

        從這段材料看,郭象升和黃侃經常提及共同的好友劉師培,而且此處對黃侃拜劉氏為師一事的記載與歷來諸說頗有異同,值得學界參看。從這段回憶中,我們可見郭象升與黃侃的關系是很親近的,否則,黃侃不會將自已拜劉師培為師的細節(jié),尤其是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郭象升,而郭象升也不至頗帶調侃的口吻問其是否后悔。其后,郭象升對劉師培和黃侃的文章成就提出自己中肯的評價。認為黃侃的文章能夠做到“筆意綿渺”,即耐人咀嚼。而劉師培文章則“戛然如磐音”,往往一瀉而下,缺乏余味。

        郭象升與黃侃的另外一次交游,是黃侃1921年受聘于山西大學期間)。如上所言,郭象升本為參議院議員,然而,北洋政府和軍閥的腐敗、黑暗讓他深感失望,他于1921年辭去議員職務,離京返并,任山西省圖書館館員,同時還在山西大學帶課。黃侃于是年10月受聘于山西大學,一直到11月12日回到武昌,前后僅40天左右的時間。他在南歸的車上作詩《南還道中憶太原諸知友及大學生徒》曰:

        誰遣辭親賦北征,卻緣屬疾得南行。輕車千里歸途易,落日群山客思盈。舊好新知俱可感,久離暫別尚難明。中懷更有猶疑處,畏負鳣堂請業(yè)情。

        從詩中不難見出,黃侃雖然在山西大學任教時間不長,但卻對山西“舊好新知”的深情厚誼頗為感激。他自稱此時“久離暫別尚難明”,對再次返回山西存在“猶疑”,但是其內心可能是不愿意再北返了。其后,山西大學的弟子們還寄來邀請黃侃再次返晉執(zhí)教的信函。在11月25日的日記中黃侃先生寫道:

        得山西大學文科第五班全體學生來函,邀余往晉。

        誠然,黃侃為山西師友的深厚情誼所感動。而在這些師友中,他最念念不忘的是郭象升?!饵S侃日記》中有一篇是黃侃寄贈郭象升的詩歌(《寄郭可階(象升)》),其曰:

        做客并州四十日,半預佳游半離疾。氣寒弱骨固非宜,俗厚新交總無失。就中最愛郭林宗,滿屋藏書腹笥豐。一瓻許借排羈悶,斗室常來豁蔽蒙。屬疾南還豈得已,兩朝便隔三千里。聞道深山足茯苓,服之可以起贏形。冬暄必踐重來約,載酒同觀晉水清。

        黃侃該詩中生動、細致地記錄了與郭象升在晉交往的情形。他將郭象升比作是東漢末年的山西名士郭泰,可見對其人品學問的推崇。黃侃北上人晉,同時又因“氣寒弱骨”,難免更增加了羈旅愁思,所幸還有郭象升這樣的學術知己。“一瓶許借排羈悶”,他可以經常借閱郭象升豐富的藏書,以此來排遣自己內心的郁悶。從“斗室常來豁蔽蒙”看,郭象升也常常來他家里做客,談學論道。這對于羈病中的黃侃來說,必然是非常快意的事情。于此,我們從現(xiàn)存郭象升的藏書題跋中,也能看到一些零星記載,如:

        (1)黃季剛語余云,此書雖不多,而大義悉舉,清一代治左氏傳例者莫能過之。

        (2)黃季剛語余:戴子高(即戴望)詩龍章鳳姿,顧亭林之后一人而已。余初甚信其說,頃復誦之,是凌次仲一流,高朗可喜,未耐再讀也。(《謫麟堂遺集二卷》)

        (3)余曾語劉申叔,明代假秦漢一派無足道也,而歸、唐之文又非君輩所喜,然則如后岡諸賢,君輩何不亟表揚之乎?亦曾以與黃季剛。

        以上材料(1)是黃侃與郭象升談論清代臧壽恭的《左氏春秋古義》六卷的學術價值。材料(2)是黃侃與郭象升討論戴望詩歌的文學史價值。郭象升一開始對黃侃的評論深信不疑,其后認真研讀,做出“高朗可喜,未耐再讀”的判斷。材料(3)則是郭象升與黃侃討論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陳束及其詩學價值。雖然這些僅為只言片語,但可見郭象升與黃侃所論,既有史學,亦涉文學;既有一本專著的價值衡估,也有某位文人的地位裁定。由此,我們也可窺見郭、黃二人當年相互交流討論之盛況。

        黃侃在贈詩中向郭氏解釋了自已南歸的原因在于要養(yǎng)病,并且承諾“冬暄”時必然回來。而“載酒同觀晉水清”,應該就是兩人日常交游的最好寫照,也足以體現(xiàn)了黃侃對郭象升的真摯友情。雖然黃侃其后未再返晉,但可斷定郭象升與黃侃并非泛泛之交,而是學術,上的知己和同道。

        二、郭象升與江瀚交游考

        黃侃早年曾受學于江瀚。另據(jù)高福生先生研究,“在黃侃心目中,對江瀚這位啟蒙老師一直執(zhí)弟子禮甚謹”。頗有意味的是,郭象升不但與黃侃交游甚密,與乃師江瀚更是相互激賞。1922年,時任京師圖書館館長的江瀚被閻錫山禮聘為山西大學《毛詩》講授。郭象升時為山西省圖書館館員,或受閻錫山之命作陪,因有機會與江瀚先生交往。其后二人交往甚密,或與他們有共同的友生黃侃有關。郭象升與江瀚雖年齡相差24歲,但卻表現(xiàn)出對彼此學問、人品之服膺。郭象升曾作《陪江叔海先生游晉祠小坐難老泉上率成一章》,其曰:

        湯湯難老泉,終古流不竭。別來方一年,念之肝肺熱。側聞西人言,地軸有時脫,安知懸甕流,不畏虎溪喝。征衣乍浮塵,趨視步欲蹶。失喜千頃波,依然鑒毛發(fā)。琢石作船形,風利如不泊。壺觴紛移置,小坐蔭清樾。奔流掣迅霆,陰洞銜半月。轉輪萬斛翻,激矢千秋閱。搏弄意無厭,更取一掬啜。亦知鼴鼠癡,未觸潛龍覺。架架蓋世翁,量與海天闊。觀水得其妙,遂有卜居約。醵資起草堂,門下多賢杰。我亦愿追隨,注籍弟子末。執(zhí)經就泉旁,坐聽微鐘歇。庶幾得懸解,用釋杞憂切。青青長生革,庖廚勤采掇。一食生羽毛,黃精何足說。

        這首詩的大部分詩句主要寫他陪江瀚游覽晉祠難老泉的水光山色。從“槧擊蓋世翁,量與海天闊”開始,落入對江瀚先生的描寫。前句贊先生之雄才,后句則言先生宏量。正因為如此,先生門下賢杰齊聚?!拔乙嘣缸冯S,注籍弟子末”兩句,寫郭象升愿意對江瀚執(zhí)弟子禮。如此,相伴先生左右,經常執(zhí)經問道,可以“庶幾得懸解,用釋杞憂切”,自己的學問也必有精進。詩歌最后的“青青長生蘋,庖廚勤采掇。一食生羽毛,黃精何足說”四句,則用比喻的手法,言接受江瀚先生的訓導,自己就如日日服食靈泉蘋草一般,“一食生羽毛”,得道成仙。郭象升另有《復呈叔海先生二首》,其一曰:

        寒支文筆厚庵經,閩學千秋有典型。當代何人追左海,吾生猶得見長汀。天留碩果非無意,云與神龍定孰靈。難老泉聲終古在,愿陪杖履歲來聽。

        以上詩歌首四句“寒支文筆厚庵經,閩學千秋有典型。當代何人追左海,吾生猶得見長汀”,可見郭象升對江瀚先生的學問倍加推崇,為自己能與其交游而慶幸。而“難老泉聲終古在,愿陪杖履歲來聽”兩句,則再次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經常陪伴江瀚先生游難老泉,談學論道的愿望。

        郭象升有詩相贈,江瀚也作詩酬答。其有《允叔仁兄同游晉祠猥蒙寵贈佳篇率爾賦謝》曰:

        頻年幾至太原城,始見觥觥郭子橫。三晉儒林推獨步,五朝文苑仗公評。生逢亂世書猶著,坐對靈泉酒共傾。一紙瑤華褒已過,自慚皓首百無成。

        在這首答詩中,江瀚給郭象升以很高的評價。詩中敘及自己頻頻來到太原,由此與郭象升結識。詩中“觥觥郭子橫”是用東漢郭憲的典故,郭憲在光武帝劉秀即位后拜博士,屢次據(jù)理諫諍,光武帝感嘆:“常聞’關東觥觥郭子橫’,竟不虛也?!笨梢?,江瀚借此稱贊郭象升不僅學問精深,而且為人耿直。其后“三晉儒林推獨步,五朝文苑仗公評”兩句,前句言郭象升儒學修養(yǎng)為三晉翹楚,后句則就郭象升著《五朝古文敘例類案》而發(fā),贊揚其學術功績之高?!吧陙y世書猶著”,再贊郭象升生逢亂世仍勤勉于學術?!白鴮`泉酒共傾”則追憶兩人游覽難老泉,詩酒論道的場景。最后對郭象升“一紙瑤華褒已過”的贊譽表示感謝,以“自慚皓首百無成”的自謙作結。由此,兩個人一唱和,表現(xiàn)出對彼此學問的推崇。

        郭象升引江瀚為師,在1926年江瀚七十大壽時,陳三立、梁啟超等人皆有賀詩相贈。而郭象升也作《江叔海先生七十壽序》曰:

        古者,師儒異術?!吨芄俳洝吩唬骸皫熞再t得民,儒以道得民?!编嵶⒁詾椋恢傅毓僦畮熓?,一指地官之保氏??贾兜毓佟穭t曰:“師氏掌以三德三行教國子,保氏掌以六藝六儀教國子?!薄驇熑宓篮隙ㄈ送Τ觯h同妒真之弊亦可泯矣。然儒者多發(fā)皇要,必以洽熟經傳為本。不如是,則必見笑于經生。是故師不必有儒之才也,而儒則必兼有師之學。儒術益恢而通人見貴。夫豈無得而然哉?長汀江叔海先生,今世之通人也。于學無所不究,于道無所不貫。然論說折衷于周孔,本原必培育于六經。所著諸書,既章章布在條牒,雖專門樸學之師無能非間也。然好稱述徐偉長言曰:“凡學者,大義為先,名物為后。大義舉而名物從之。然鄙儒之博學也,務于物名,詳于器械,矜于訓話,摘其章句而不能統(tǒng)其大義之所極。以獲先王之心,此無異于女史誦詩,內豎傳令也。故使學者勞思慮而不知道,費日月而無成功。”平生所著書,一再舉示此語。津津乎若有余味也。先生鐵巖名場五十年,所識方聞之士遍海內,晚交得象升以為能知所學旨趣也。則數(shù)數(shù)相遇從為深談。又總所著書而屬之序。象升謙讓不敢當。然時復撫衷自疚,謂會當自貢一詞,以塞文諾。今者先生七十壽辰,象升豈敢再問其言乎?先生往仕晚清,嘗躋方伯矣。經世理人之用,當世稱之。然不肯一日廢書,尤究心于訓詁、名物而又疏通知遠,不凝滯其磊落之懷。中間屢棄其官,入教國子,迄至民國。猶時時以師氏保氏之業(yè)自乇。先生殆甘以經師老乎?吾故言之,師不必兼有儒之才,而儒必兼有師之學。先生蓋真能合師儒一之而不愧通人者也。通人者,無所往而不通,寧獨于經業(yè)魯莽耶?近代名儒,仕至布政使,前有孫伯淵,后有龍翰臣。龍既不惑永年,孫僅一周甲子。自言晚病厥逆,不能夕食。以視先生精神涌溢具壽者,相可同日語哉?必不得已而求其比,則高郵王懷祖有子克家,早躋公賦,雍容晚歲,極券鞴鞠跽之歡,差似耳。此又前世通人所不恒有之境遇。而先生為得天獨厚者歟!晉祠難老泉上,先生之別業(yè)在焉。薪木不傷,寇退已久,他日杖屢來還,象升猶望把酒泉上,暢論師儒之同異也。

        在這篇壽序中,郭象升從師、儒的本原開始考論,從學術史的角度深入辨析了師、儒之流變及區(qū)別,得出“師不必有儒之才也,而儒則必兼有師之學”的結論。而這里的“儒”實際上是指儒師道合之后的“通人”。而江瀚“于學無所不究,于道無所不貫”。既有樸學家的文字、訓詁根底,同時又能本六經而發(fā)論,“經世理人之用,當世稱之”,在學術上可謂做到通人之學。其后,郭象升更是將江瀚與著名學者孫星衍、龍啟瑞相比,然二人雖成就斐然,卻皆未能長壽。這就更見得江瀚七十歲仍然“精神涌溢”之可貴。序文的最后同樣表達了希望能與江瀚再次醉臥難老泉邊,暢談學術的愿望。

        此外,郭象升還經常寄書與江瀚就一些學術問題展開討論,據(jù)《郭象升藏書題跋》曰:

        昔曾有書與江叔海論夏靈峰為石介,叔海深以鄙論為然。

        梅伯言[即梅曾亮]不當有臣事太平[指太平天國]之事,昔曾與江叔海書論之,惜未留稿。江先生則云“吾必抄君書相寄也”

        (后亦未行)

        郭象升與江瀚論夏靈峰的書信我們未能見到,但江瀚《與郭允叔論靈峰集書》卻公開發(fā)表過。這些記錄雖然只言片語,我們對兩人的具體意見也不得盡知,但是,這種學人之間書信往來談學論道的風氣,個中甘味,實在為潛心向學者方能了解。同時,也可從一個側面見出郭、江二人的學術交流之情形??傊笊c江瀚的交往是很密切的。郭象升對江瀚的學問十分傾慕,而江瀚也“晚交得象升以為能知所學旨趣也”。兩個人可謂惺惺相惜,成為一對學術上的忘年交,也成就了近代學人交往的一段佳話。

        三、郭象升重實尚用的“古文”觀念

        黃侃和江瀚皆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郭象升之所以能與他們有如此密切的交往,根本原因還在于他們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學術旨趣。江瀚和黃侃這對師徒皆有著扎實的文字、訓詁等樸學功底,成就斐然。以此為基礎,他們再去進行經學、文學研究,就不至如桐城末流般盲目空疏。尤其是江瀚,更能在樸學基礎上,著書發(fā)論多有“經世理人之用”,這就更是難得的“通人”之學。而這些,皆與郭象升的“古文”觀念是合若符契的。

        首先,黃侃、江瀚論文重訓詁、重考證的實學旨趣,與郭象升是一致的。以黃侃為例,他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就曾表現(xiàn)出對桐城末流空疏之病的不滿。1919年,《公言報》曾刊文《請看北京學界思潮變遷之現(xiàn)況》,其間評價劉師培、黃侃曰:

        劉、黃之學,以研究音韻、說文、訓詁為一切學問之根,以綜博考據(jù)、講究古代制度接跡漢代經師軌。文章則重視八代而輕唐宋,目介甫、子瞻為淺陋寡學。其于清代所謂桐城派之古文家則深致不滿,謂彼輩學無所根,而徒斤斤于聲調,更借文以載道之說,假義理為文章之面具,殊不值通人一笑。

        《公言報》所載的這篇文章,旨在評論當時北京大學新舊兩派之間的學術論爭。該文將劉師培劃歸舊派之首,這一度招致劉師培的不滿。然該文的評價卻切中了劉、黃學派的要害。無論是劉師培,還是黃侃,都有感于桐城末流空疏不學之病。加之二人皆以治“音韻、說文、訓詁為一切學問之根,以綜博考據(jù)、講究古代制度接跡漢代經師軌”,這種崇尚實學的學術旨趣,更讓他們能看到桐城古文的空疏之弊,批判其“學無所根”。進而,在“古文”評價的問題上,黃侃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考據(jù)的重視。如他評吳汝綸的《深州風土記》曰:

        此書信是奇作,即令章、洪、李、汪為之,亦不過如此。吳氏文筆雄厚,而無桐城末流單弱之弊。又生考證大精于世,史法、史例甄明既多,顧能承用以無失,而反痛詈考證,此為登枝而捐其本。要之,桐城習氣如此,誠不足怪爾。

        吳書《物產篇》有一節(jié)論深州文化之衰,歸咎于考證之學,此亦奇論矣。

        在這個問題上,郭象升表現(xiàn)出與黃侃同樣的觀點:

        清代文章之衰,由于考據(jù),故言文者必排考據(jù),而考據(jù)家亦不屑言文。雖然,考據(jù)非文章之病也。

        郭象升認為,清代文章之衰的根本原因并非考據(jù);相反,他試圖以考據(jù)之實學來救桐城末流空疏之病。他認為:

        韓柳而后,北宋亦講究古文,古文中堅分子,普通謂之八家,到了南宋,八家文統(tǒng)已成。北宋雖間有作駢體者,然亦微乎其微,因人性喜散文,有時即離開駢文,而且散文內皆含歷史性質,可以參證,如元遺山考證時代即借助古文,至駢文則關于考證甚少耳,所以古文以歷史觀之亦可,以文章論亦可。

        在他看來,自北宋以后,散體文大作,駢文則日見式微。這不僅是因為散文本身受到人們的青睞,更重要的是散文往往兼具史事性質,這就決定了文章本身往往對于人們是有用的。而且由于散體文自由的文本形式,還便于將其應用為考證歷史。如元好問在考證史實時,就往往借助于古文散體的形式。這樣的文章不但形式自由,而且大多對現(xiàn)實有用。當然,在考慮實用性的同時,郭象升也不是主張將古文等同于枯燥的文獻考辨。他只是希望吸取考據(jù)的實證性質,增強文章的實用性和說服力,以此救桐城末流高談闊論而不免空疏之弊。因此,他的主張是:“考據(jù)家之不足以言文,余于《文派篇》中略論之矣。然參取其長,則可以濟空腔滑調之病,此亦學者所當知也?!?/p>

        與之相類似的是,郭象升的“古文”觀念中對“小學”非常重視。如其言:

        劉才甫才分,蓋與潛虛相次,稍取望溪所吐棄不為者,祓拭而更薦之,于采色聲音,頗有妙會;而昧于小學,詞不雅馴,則與望溪一也。

        劉才甫即劉大棚,本是桐城古文派方苞之后的旗幟性人物。郭象升雖贊其才華與戴明世(即潛虛)相當,作古文主“采色聲音”,確有一定建樹,但批評他和方苞一樣,“昧于小學,詞不雅馴”。再有如:

        而方苞識解獨高,始嚴古文義法,以之裁量古人,不少假借,曾批唐宋八家文,自韓退之一家外,悉加抹擲。世謂其但繩柳文,非也。篤于倫理,其言有中心慘怛之誠,自非其他文士可及,然其失也局,亦由小學三家未有明也。(參彭紹升、羅有高兩家說)

        這里郭象升同樣批評方苞,雖然在古文寫作上頗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慘怛之城”,但是,其文局促不暢,其原因正是因為小學的功夫不足。

        在這方面,我們從上引郭象升為江瀚所作的壽序中不難看出,江瀚同樣是注重小學和考據(jù)的??傊?,郭象升的“古文”主張表現(xiàn)出對小學和考據(jù)等實學的重視,希望以此來拯救桐城末流的空疏之病。而這些學術旨趣,正與黃侃和江瀚是非常相似的。

        另一方面,單純追求作文上的言之有據(jù),不發(fā)空論,最終也只會使得學術變成一種高深莫測的上層建筑,而學者本人也最多只能是象牙塔中的學究。這并不是郭象升本人的學術追求,也不是黃侃、江瀚的學術理想。在重實學的基礎上讓文章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關系,才是郭、黃、江等三人的共同愿望。

        正如上引郭象升給江瀚的七十壽序中所言,江瀚學問“經世理人之用,當世稱之”的實用性,正是郭象升非??粗氐摹6S侃先生更是“國勢日見微弱,嘗懷憤慨”。從其一生的行跡及詩文作品來看,時時表現(xiàn)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注和擔當。這與郭象升關注現(xiàn)實,注重古文的經世致用品格是一致的。他有感于程朱理學倡興之后,古文的日益空疏,所以才力倡經濟以拯之。其曰:

        自程朱提倡道學,所得皆寡欲廉退之士,而豪杰命世者無聞。閱數(shù)百年,效不一觀,世遂相與憝置之。然而講學之風既微,士大夫沉沒利祿,無所顧忌,人道幾淪于牛馬。有志者欲自拔于泥涂,亦倀倀焉無所歸也。夫知德者鮮,則好學者抑其次……是故玩物喪志,明道所以呵讀史者也。而在今日則能讀史者,道德猶有存焉。玩物之譏,非所急也。且夫人之日即于惡而流湎忘返者,以雜念擾擾無所施寫也。為宋學者日遏絕之,為漢學者日銷磨之。遏絕固未易言,銷磨亦為可惜,亦歸之有用而已矣。然而名未登仕版,業(yè)不在工商,當遂任其擾擾耶?沉酣文史,窮極理亂,有志者固宜早自為計。今日之無用,即他日之有用也。

        從這段文字不難看出,郭象升強調古文對現(xiàn)實政治的干預。古文應該是有志于現(xiàn)實治亂的仁人志士表達自己主張和干預現(xiàn)實的重要手段,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簡單的情感抒發(fā)和技巧展示。經世濟用,本身就是古文評價的重要標準。所以,他說:

        余昔閱《柏峴集》,徒以文而已矣,謂“言翁本不以學名,且有空疏之誚,則以文取之可也。”已而覺其有學,學與清代治經尚考據(jù)者異耳。然無學也。今茲則又變其觀感焉。凡文集之可尚者,必富于時代性,借此一篇,使三四十年中,國運、民風、士習、學派莫不由我見之,斯文章所以可貴、別集所以可珍也。道光三十年中,作者多矣,庶幾其包世臣乎?然流轉江湖,依棲甩幕,不曾置身皇都與朝士游也。次則李中耆,文字煩多,十之五出于酬應,亦不能代表時局也。然則龔定庵、梅伯言兩集為最善矣,昔年固曾許龔而不許梅,今觀梅集,亦道光朝之別史也。以此著眼光,不妨將文章置諸不論不議。

        可見,郭象升認為,文章的寫作是否能夠關注時代,是判斷其價值的重要標準。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他稱贊梅曾亮和龔自珍的文集可以看作“別史”,而包世臣和李兆洛的文章則相形之下則不具有這一功能。先生從此出發(fā),對李、包文集的價值也頗有微詞。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郭象升對閻若璩的評論獲得佐證。郭象升在全祖望《鮚垮亭集外編》卷二十七題曰:

        謝山詆百詩為陋儒,最為有見。張石舟撰《顧閻年譜》采及此語,亦承認之,此非淺學所能了了也。百詩見聞博矣,考證精矣,開一代漢學先河,何陋之有?所謂陋者,就其意識襟抱言之也。

        閻若璩本是清初著名學者,學識淵博,精于考證,是清代漢學發(fā)軔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全祖望卻批評其為“陋儒”。對此,郭象升首先肯定其“最為有見”,并且說“此非淺學所能了了也”。那郭象升何以會贊同全氏的這一觀點呢?或者說閻若璩何陋之有呢?郭象升給出解釋,即“所謂陋者,就其意識襟抱言之也”。也就是說,雖然閻氏上承顧炎武、黃宗羲,下開惠棟、戴震,是清代漢學的直接先驅,但是其將學術引人對古代文獻的詮釋、整理、考證一路的同時,卻離開了清初思想家所強調的經世致用的目的,所以全祖望譏其為“陋儒”,郭象升深表贊同。

        另外,現(xiàn)存郭象升的遺作中,表現(xiàn)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切關注。他在其所藏《淮南子》卷八的題識中說:

        余老丁亂世,幸不失其圖史滿前、讀書稽古之樂。然而每一展卷,則萬緒紛來,于此等文字尤觸目驚心、流連忘返也。今之淺丈夫,其論立身處變但分兩途,曰如此則合義,如此則不合義,而不察其實者多矣。以至美之名假之于呂叔簡所謂四種奸民。而使不在四者之科者,日受屠掠,垂垂將盡。再閱三數(shù)年,惟有旅途千里,無復人行,白骨如山,重見漢之中平、建安,晉之永興、永嘉,隨之大業(yè),唐之廣明(天寶但亂天下之半者,姑不算),宋之靖康,金之興定、正大,元之至元,明之崇禎、永歷,清之咸豐(此亦僅亂三分之二,然是奸民,故列之),或目視此諸亂更甚而后已焉,不亦悲乎!

        郭象升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晚清到民國這段中國近代史上急劇變動的時代。不僅有清末的喪權辱國,還是辛亥革命的風云變幻,北洋軍閥的分裂割據(jù),以及日寇侵華的屈辱抗爭。從這段文字可見,郭象升有感于自己所處的世道亂局,即使是在讀到一些相關的書籍的時候,仍然能夠勾起他對世事的感慨。尤其是有感于某些淺薄之徒希望趁亂世而興風雨的病態(tài)心理,他擔憂如此之民很有可能會使得戰(zhàn)亂的歷史重演,而如“漢之中平、建安”等悲劇再現(xiàn)。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旅途千里,無復人行,白骨如山”,生靈涂炭??赡芄笊捎趥鹘y(tǒng)思想的影響,不免在思維上存在一定的保守性,所以,對歷史變革期的革命表現(xiàn)出某種警惕性。但如果站在其憂心世事的立場上,如此的文章,可以說字字血淚,而其作為知識分子的經濟與擔當也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郭象升的“古文”觀念既注重小學、考據(jù)的實學,更注重經世致用文章品格。他希望文章的寫作不僅要言之有據(jù),還要言之有用。這確實是切中當時風行的桐城古文末流之弊的糾偏之舉。而在這一點上,郭象升與黃侃、江瀚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綜上所述,郭象升與黃侃、江瀚交往甚密,相互之間經常談學論道、切磋學問,為學界留下了晚清民國學人交往的一段佳話。郭象升之所以與江、黃這對師徒學術交往甚歡,主要還是由于他自己重實學、尚實用的“古文”學術主張與二人深相契合。而由此,我們也可見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那段歲月里,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精神上的擔當和學術上的努力。這些,都是中國知識分子身上最可寶貴的東西,也正是現(xiàn)代社會很多學人缺乏的,理應引起我們的反省和深思。

        [參考文獻]

        [1]李曉敏.劉師培與郭象升交往考論[J].華中學術,2018(1).

        [2]司馬朝軍.黃侃年譜[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馬甫平.郭象升其人其事[J].滄桑,2005(4).

        [4]郭象升.左盒集箋[M].1932年鈐印本.

        [5]黃侃著,黃延祖重輯.黃侃日記: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王開學輯校.郭象升藏書題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7]黃焯.季剛先生及其生平著述[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6).

        [8]高福生.江瀚其人及與黃云鵠.黃侃之關系[J].中國文化,2010(3).

        [9]郭象升.陪江叔海先生游晉祠小坐難老泉上率成一章[J].宗圣學報,1923(3).

        [10]郭象升.復呈叔海先生二首[J].宗圣學報,1923(3).

        [11]江瀚.允叔仁兄同游晉祠猥蒙寵贈佳篇率爾賦謝[N].來復報,1922(225).

        [1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3]江瀚編集,高福生釋箋.片玉碎金一近代名人手書詩札釋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4]郭象升.江叔海先生七十壽序[N].來復報,1922(422).

        [15]江瀚.與郭允叔論靈峰集書[J].實學,1926(5).

        [16]請看北京學界思潮變遷之現(xiàn)況[N].公言報,1919—03—18.[17]余祖坤.歷代文話續(xù)編;下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18]段亮臣,山西省立教育學院寒假講學會講學錄[M].鉛印稿本,1934.

        猜你喜歡
        黃侃
        拆包裹和挑蓋頭
        拆包裹和挑蓋頭
        拆包裹和挑蓋頭
        黃侃拜師
        最后一句話該誰說
        最后一句話該誰說
        黃侃的癡迷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11-12 14:06:35
        四位文學巨人的母親
        中華家教(2018年9期)2018-10-19 10:01:38
        狠,有時是一種愛
        饞嘴大師黃侃
        真人直播 免费视频| 国产最新地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少妇| 青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91|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黑丝|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a| 日韩一级137片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 |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闺蜜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91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日产人妻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喝醉在线| 免费不卡无码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明星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久久|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国产精彩| 国产三级在线看完整版|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麻豆免费观看高清完整视频 | yeyecao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 激情五月天俺也去综合网|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丝袜无码|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