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摘 要:城市的發(fā)展從繪畫表現內容、繪畫形式、繪畫手法無一不深深的影響著山水畫,本文通過梳理中國古代至近現代城市題材的繪畫作品,對山水畫的影響。探索了中國筆墨技法在城市題材的應用方法。城市發(fā)展對當代的山水畫具有積極的推進意義。
關鍵詞:城市發(fā)展;中國山水畫;城市題材山水畫;影響
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使得中國山水畫隨洪流之奔涌向前,能夠表現現代人居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時代意義的山水畫,從表現內容和構圖形式上必然要從傳統(tǒng)完備的美術史的系統(tǒng)之中跳脫出來,突破中國畫的傳統(tǒng)程式。不同時代的山水畫作品具有不同時代的特征,當今的中國山水畫該怎樣用筆墨語言表達當代居民的生活感受?使我們在繼前人基礎之上繼續(xù)探尋城市發(fā)展對當代山水畫發(fā)展的重要動因。
一、中國古代的城市題材山水畫
漢朝,山水畫以人物畫的襯景出現的。后來魏晉南北朝時期,起作用也是為人物畫的陪襯。到了唐代,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繁榮,開始出現以表現城市面貌的山水畫,展示了城市生活萬象。山水畫的快速發(fā)展得益于這個時期的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到了宋代,以表現宮廷生活景象的題材的“宮室畫”有些具體的記載。社會性質的變革促使一些畫種的興起。這與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從漢代到唐,中國一直處于封閉的狀態(tài),直至到了北宋初期,才打破了那樣的弊端,城市開始出現了空前的繁華的景象。這種繁華的景象,使當時的畫家以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體現在山水畫卷中。
綜上所述,人的活動是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古代城市風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真實寫照,從單一的以襯景到全面城市景觀的描繪構圖形式的山水畫作品,在山水畫中充分再現了城市發(fā)展的縮影。
二、城市題材對山水畫發(fā)展的影響
中國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城市換了新貌,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是我國繁榮昌盛一線城市的代表。以中西部城市成都的發(fā)展為例,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高科技發(fā)展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交通方便,一幢幢大廈坐地而起,在建工地隨處可見,出行常常因為馬路的修建而堵車,城市的環(huán)境也遭受到考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生活方式與審美思想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城市題材作品的涌現,藝術家用當代的繪畫語言,呈現對現實的關懷,在傳統(tǒng)的山水畫基礎上進行升華拓展。從當代藝術家對城市山水楷書探索開始,到對他們用畫筆描畫出一幅幅展露內心切實感受的畫卷,是他所具有的時代特征。現當代的中國畫家以積極的行動和態(tài)度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人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在藝術作品與學術觀點上面都有非常大的進步。
三、在中國畫傳統(tǒng)之上的再認識
在古代與近代的城市題材山水畫作品中,雖然表達內容與表現手法有所不同,但是城市的發(fā)展、人與自然的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依然是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關系。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作為現城市繪畫形式中的一員,是千百年都在討論的話題,南齊謝赫《古畫品錄》的“骨法用筆”,五代荊浩的《筆法記》,清初石濤的筆墨論,近代黃賓虹總結的“五筆七墨”,現代吳冠中的“筆墨等于零”等。每一個人由于時代不同,生活體悟不同,對筆墨的 認知感也就不同,有的人喜歡蒼潤厚重的筆墨,有的人則喜歡干澀勁老的飛筆。凡事無具有雙面性,過于強調筆墨,會出現現“形而上”的程式化,繪畫效果變得死氣;不顧筆墨,又會丟了中國畫的特色?,F代山水畫家,英采取中庸之道,既不拋棄筆墨又不丟失意境,繪畫貼近時代意義的表現內容,在傳統(tǒng)的筆墨技法基礎上探索新時代的新技法。
只有根植于深厚城市文化涵養(yǎng)、思想的基礎上所產生的藝術作品,才是耐得住品讀和發(fā)人深省的。而深厚的文化涵養(yǎng),是了解中國城市發(fā)展進程,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學作品、詩詞、書法、哲學等深入研究后厚積薄發(fā)出來的。作為年輕的藝術家應該堅守自己的藝術方向,去深切感悟這個時代,在傳統(tǒng)繪畫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形式,從而創(chuàng)作出令人感動的繪畫作品。
四、結語
縱觀時代發(fā)展,人們審美方式無疑不在變化,城市題材的山水畫層出不窮,城市發(fā)展對當代的山水畫具有積極的推進意義。但在新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時不能摒棄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借鑒西方優(yōu)質繪畫方法,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獨特性,將體現中國城市風貌與文化內涵的繪畫作品更好的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參考文獻
[1]林聰.城市發(fā)展對中國當代山水畫的影響芻議[D].西南民族大學,2016.
[2]吳里銀.中國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郭文.現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