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萍
【摘要】本文以新課標為理論基礎,在圖式理論和有效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反思,以發(fā)揮家庭生活主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為切入點,就此展開討論,探索在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英語話題教學的新思路。筆者希望通過此文,與廣大英語教師共同探討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話題教學;圖式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家庭生活主題
一、教育理論概述
1.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是英語閱讀的重要理論之一,對閱讀教學有普遍指導作用。圖式包括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指的是讀者先前的語言知識,即關于語言、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圖式指的是關于文章的內容范疇,即文章主題的知識;形式圖式指的是有關各類文章篇章結構的知識。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學工作者將該理論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然而,從該理論的內涵來看,筆者認為該理論不僅僅可以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而是可以運用于整個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作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包括聽說讀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都涉及到新舊知識的再聯(lián)系再啟發(fā)再融合再生成。從這個角度而言,圖式理論可以用于指導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2.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是正確的目標、充分的準備、科學的組織、清楚明了、充滿熱情、促進學生學習、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高效利用時間和激勵學生。一般來說,有效教學表現(xiàn)出多樣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筆者認為,有效教學的多樣性和發(fā)展性為我們開展英語話題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英語話題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英語教材所包含的話題涉及各個方面。新課標的話題附錄表含有24個大類85個小類。英語教學一般按照單元話題進行教學。但是對學生而言,有的話題是學生熟悉的,而有的話題卻是學生不熟悉的。對于熟悉的話題,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就比較高,學習熱情也比較高,而對于不熟悉的話題學生的積極性則相對比較低,甚至受挫。而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那么,現(xiàn)有的話題教學與實現(xiàn)這一總目標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英語單元話題教學中,積極發(fā)揮學生熟悉的話題的作用就十分必要。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學生所熟悉的話題,筆者對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做了一項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家庭生活主題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話題。在約800名受訪學生中,22.33%的學生認為家庭生活主題是他們熟悉的一個話題。而且66.74%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單元話題的影響。那么,家庭生活主題作為學生熟悉的一個話題,對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家庭生活主題的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充分發(fā)揮家庭生活主題在初中英語話題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的內容。近幾年的中考熱點也都圍繞這個目標進行命題,試卷更是題材廣泛,內容新穎且包羅萬象,涵蓋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命題既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運用,又側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綜合考核。這就要求英語課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達到《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而英語話題教學現(xiàn)在所存在的問題說明如果不對話題教學做出改變和調整,是很難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因此,英語話題教學呼喚改變,更急切需要豐富話題教學的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圖式理論指出,學生關于某一個主題的相關知識儲備得越多,其對該主題的學習熱情就會更加高漲。而有效教學理論也指出為了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必須有正確的目標,清晰的思路和對學生的激勵措施。那么教師在進行話題教學的調整過程中就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突破,以期讓學生熟悉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家庭生活主題作為學生熟悉的單元話題之一,其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此,筆者想就如何充分發(fā)揮家庭生活主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談談自己的設想。
1.以家庭生活主題為交際主題,提高學生的口語自信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口語教學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面對自己不熟悉的話題,學生不愿意或者不敢開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通過加強學生的口語練習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標就顯得十分吃力。所以,在進行家庭生活主題的單元教學時,就可以在這一方面做出一些嘗試,讓學生都參與到口語的練習中來。因為對于學生而言,一說到和家庭生活相關的內容,他們肯定都會有很多想和同學老師交流分享的東西。作為英語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交際需求,在教學中與家庭生活主題為交際主題,讓學生都能自信大膽地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從而實現(xiàn)訓練口語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目標。
以滬教牛津版教材7B的Unit 1 People around us為例。在進行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單元詞匯和單元主篇章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口頭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這個活動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口頭交流,然后再給學生班級展示的時間。這樣的一個活動可以讓學生由單純的模仿和機械操練向具有實踐性、交際性和啟發(fā)性的口語練習轉變,從而在口語練習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通過運用家庭生活主題這一學生熟悉的話題從而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和怯場心理,提高表達欲望。因為是學生熟悉的話題熟悉的內容,所以,學生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這樣他們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就會比較高,那么在和同學老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既能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能提升進行口語自信心
2.以家庭生活主題為寫作主題,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學生用英語進行寫作的能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之后,語言技能要能達到五級標準。在五級標準中,對寫的要求有5條。由此可見,寫作能力的訓練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英語寫作教學中,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熟悉的話題的作用,當然包括發(fā)揮家庭生活主題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就熟悉的話題進行寫作技巧的訓練,這樣他們才能寫作的靈感他們才有話可寫有話想寫。在此基礎上他們才會愿意動筆寫作,而不是一提寫作就犯難,一上寫作課就頭疼。
以滬教牛津版教材7A Unit 8 Collecting things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介紹的是爺爺奶奶的愛好,即喜歡收集東西。那么在進行完單元主篇章的學習之后,就可以以此話題繼續(xù)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如,讓學生介紹家人的愛好,可以介紹爸爸媽媽的,也可以介紹哥哥姐姐的。而相對于寫其他人的愛好,家人的愛好肯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那么學生在進行這一寫作練習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相反,學生還可以把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運用到這一寫作中,做到學以致用。
3.以家庭生活主題資料為補充資料,鞏固并提升學生所學
家庭生活主題作為學生熟悉的主題之一,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英語教材受篇幅所限,選取的家庭生活主題的內容也只是我們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在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上家庭生活主題能發(fā)揮的作用也受到限制。所以為了能更大限度地發(fā)揮這一主題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更大限度地發(fā)揮這一主題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在學習完教材的相應內容的基礎上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和家庭生活主題相關的資料進行作為補充和拓展,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
以滬教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筆者對6本教材的單元話題進行了梳理。經過梳理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單元話題中,家庭生活主題的比例很小。在46個單元話題中,僅有6個單元與家庭生活主題有關。所以為了充分地發(fā)揮這一主題的作用,在教材現(xiàn)有的基礎上,對這一話題進行補充和拓展很有必要。補充拓展資料可以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和家庭生活主題相關的內容,讓這一話題更加豐富立體。例如,可以加入以下內容:“family trip, family life at weekends, how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Day, how to solve a trouble with your parent, family activities at Chinese New Year”等等。這樣一來,補充拓展的資料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的家庭生活,從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英語學習的交際作用,即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
四、結論
英語話題教學是當今英語教育的一個趨勢。所以,如何更好地開展英語話題教學對每一位英語教師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工作者,在英語教學中,在進行家庭生活主題相關的單元教學時,筆者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這一話題在提升學生綜合英語運用能力過程中的作用。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在圖式理論和有效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設想和嘗試。當然,有的設想還未付諸實踐,而有的設想只是做了比較粗淺的嘗試,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能否進行推廣更是需要進一步論證。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家庭生活主題在初中英語話題教學中的作用,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思索不斷研究不斷推陳出新。筆者希望和大家一道努力,不斷探索,在今后能找到更多更好地使用角度和形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卓.數(shù)學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關于英語課堂跨學科滲透教學的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0.
[4]龐維國.自主學習:教與學的原理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與實踐[D].長沙:湖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