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
【摘要】小學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階段。要想教育好低年級小學生,使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必須從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入手。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實施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同時要注意學校與家庭長期相互配合、良性互動才可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心理教育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強培養(yǎng)小學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使之逐漸強大起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人的健康定義為:“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不僅沒有身體缺陷,還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彼?,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顯得尤為重要,有部分學生這一階段容易產(chǎn)生自我認識不全面以及自我評價偏頗的現(xiàn)象。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改善其狀態(tài),必須讓學生看到自身“長處”和“短處”,進行具體形象的對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夸贊自己,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自己是很能干的,嘗到一定的甜頭,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不能忽視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師作為少年兒童的教育者和引導者對此應該有意識,有方法地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人生的起始階段,生理和心理的各個方面都極不穩(wěn)定,不夠成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因此,低年級教師應該從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有意識地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關注學生,滿足低年級兒童的合理需求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來看,低年級兒童年齡小,較幼稚,活潑好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尤其在感知過程中無法有意識地調(diào)整和控制,不善于對事物的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識和情緒化等。為此,需要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更要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有必要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難,從中也能建立師生之間愛的橋梁,一旦得到學生喜歡,老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就像追星族一樣,一呼百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問題也就更容易得到解決。否則,學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現(xiàn)在小學生中還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絕大多數(shù)都與其合理需求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有關。因此,低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有愛心和耐心關注孩子,即便你認為他并不是那么聰明伶俐,但在健康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指引,慢慢轉化,使其懂得能夠正確理解一個人的需求以及與他人溝通的正確方式。長此以往,就能逐漸形成健康心理。
二、教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兒童保駕護航
低年級兒童還時常存在情緒不穩(wěn)定,思考能力不夠完善,給他們講大道理不容易聽明白。對他們的心理教育,我們必須善于抓住有利的時機,力爭做到循序漸進,做到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要不斷矯正其不良心理因素,使脆弱的心理轉變?yōu)閳詮姟M瑫r創(chuàng)建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利用有利環(huán)境因素,搭建平臺,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課堂教學也是低年級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事時,就容易表現(xiàn)為悲觀、失望的情緒,不能承受挫折。在師生雙邊活動中,促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diào)控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促使學生盡快擺脫障礙,調(diào)節(jié)自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認知水平,增強自我調(diào)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強大而勇敢的心理品質(zhì),有利于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事實上,一些教師已經(jīng)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自發(fā)地開展心理教育,而進一步挖掘其深度,豐富其內(nèi)涵,將使其教育意義更為突出。根據(jù)學生個體心理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要想方設法盡快解決,針對個別孩子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于其身心發(fā)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給予幫助、及時進行調(diào)整,為了調(diào)動低年級的學生興趣,可以采用各種游戲。例如,在剛入學時筆者設計“自我介紹”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是幾年級幾班的學生,我喜歡做什么等),內(nèi)容雖然簡單卻能幫助學生學會介紹自己,了解別人,既有利于提高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膽量,讓自身心理強大起來。
三、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及時調(diào)整,讓學生健康成長
開展心理輔導活動主要利用班隊會和晨會活動的時間,可以靈活處理心理輔導的內(nèi)容和形式,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排除心理問題,接受心理教育,健康成長。筆者認為,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只要操作性強,效果就會好,關鍵是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心理交融基礎,讓孩子得到情感友誼和愛的輸入。同時,教師應注意各種不同性格學生之間的差異,尤其需要加倍關注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特別是孩子心理狀況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視,工作多么細致,效果如何有成效,但有些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不夠理想,總會有少數(shù)學生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心理障礙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識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能夠與其父母取得聯(lián)系并提供建議,及時由專業(yè)人員有效地給予調(diào)節(jié)、疏導,令其健康快樂成長。我們要堅持以讓每一位低年級兒童都形成健康心理為目標,使這些兒童的心理問題能夠得到矯正,重新?lián)P起前進的風帆, 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將來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心理教育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往往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決心理問題,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痹谟绊憙和砷L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為重要,但缺失了家長的配合,往往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只是顧了孩子的衣食和身體方面,往往顧不上關心或者忽視了關心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的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溝通不融洽,導致親子關系不理想,有的家長不懂愛的藝術,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溺愛孩子,有的家長在矯正孩子心理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堅持正確的做法……等等。只有做好父母的工作,讓他們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這樣使他們在關注孩子考分和身體健康的同時,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小學階段是低年級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初期,在此階段,生理發(fā)育較快,心理方面也隨之變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中之重的課程,只有教師科學地實施,能夠制定合理的計劃,從小抓起,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更要注意學校與家庭之間相互配合和良性互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fā)展,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