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渠道?!瓣P注社會、關注生活”是新課標精神的濃縮,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與時俱進,改變以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重視構建化學與生活的橋梁,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在豐富化學課堂教學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社會熱點問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社會熱點問題是指能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領域內(nèi),引起廣大民眾普遍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并形成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某種社會現(xiàn)象。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多以新聞焦點的形式呈現(xiàn)。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社會熱點話題由于其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的特點,能更好地引發(fā)社會民眾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恰當引入社會熱點話題,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好學樂學的目的。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引入社會熱點問題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讓學生“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新課標課堂教學十分重視以能力、素養(yǎng)為本位的教學過程。然而,調研發(fā)現(xiàn)還是有部分教師課堂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枯燥,過度依賴教材,不具備靈活性,脫離實際生活,學習形成了“識、記、背、練”生搬硬套的機械學習,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降低。而利用社會熱點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中學時期學生的想象力還不夠健全,對于課本上描述的化學現(xiàn)象很難透徹理解。利用社會熱點,通過多媒體顯示社會上真實的事件來引出其中蘊含的化學知識,不僅可以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種化學現(xiàn)象,從而能夠很容易地將其吸收、掌握并很快能靈活運用。此外,讓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熱點話題引入化學課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知識有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更要有辯證思維的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將教材內(nèi)容與熱點問題有關的化學規(guī)律進行整合,講授給學生,使學生從中得到啟發(fā)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社會熱點問題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現(xiàn)如今,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用性很強,與我們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此時老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把自己的化學知識進行不斷充實和完善,時刻關注化學領域的前沿動態(tài)。在網(wǎng)絡時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個平臺,利用網(wǎng)絡的大容量及方便快捷,圍繞一個主題搜集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化學老師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和社會熱點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熱點知識,使化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緊跟時代步伐。
1.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元素化合物是中學化學內(nèi)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識就基本上掌握了高中階段化學知識內(nèi)容的60%。元素化合物知識點零碎而且雜亂,很難掌握。在講《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可先引入社會熱點“氯氣中毒事件”。2018年2月1日17時許,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某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某浴池內(nèi)發(fā)生一起意外劇毒物中毒死亡事故。接報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趕赴現(xiàn)場開展救治和調查工作。經(jīng)警方調查發(fā)現(xiàn)孩子將潔廁靈和84消毒液混合,致一死三傷。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而潔廁靈的主要成分是濃度較高的鹽酸(HCl),二者一同使用,會發(fā)生反應,2HCl+NaClO==NaCl+Cl2↑+H2O,快速生成氯氣。而氯氣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在一定濃度下,人體吸入一定量的氯氣可能會中毒甚至致死。因此,84消毒液和潔廁靈一定不要一起使用。另外洗潔精+潔廁靈=清潔效果減弱,很多人喜歡洗潔精的香味,在清洗廁所的時候,會倒一點洗潔精進去,來改善廁所的氣味,但是此做法也不可取。洗潔精是堿性清潔劑,潔廁靈含有鹽酸,是酸性清潔劑,如果二者混合,會發(fā)生中和反應,變成鹽和水,清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些生活實例,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進一步探究新知的興趣油然而生。
2.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化學反應原理知識的學習。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理論性比較強,內(nèi)容比較枯燥乏味,在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社會熱點,使學生加深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元素周期表》教學中,先引入社會熱點“中國多位科學家為元素代言”。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自2018年7月開始,通過每月評選,向世界介紹118位優(yōu)秀青年化學家,并形成一張“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其中華東師范大學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選為硫元素代言人,蘇州大學劉莊教授被選為Hg元素代言人,為中國青年化學家贏得了世界榮耀。然后從一張“完美的化學地圖”如手,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死記硬背的枯燥模式,緊接著課堂上,教師用PPT為學生展示形形色色的元素周期表,既富于歷史感的門捷列夫制作的首張元素周期表,又富有時代感的漫畫人物、機器人型、實物立體的元素周期表,還富于學術型的零件模型、工程圖、晶體結構元素周期表,均使學生興趣盎然。課后,學生自主學習元素周期表,一改以往反復默寫的情況,有的學生可以對元素周期表進行背誦,此外他們還動手設計制作了元素周期表。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鑒賞和領略了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之美,理解了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了構建元素周期表的嚴謹態(tài)度和學術理念,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3.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有機物的學習。例如,在對“生活中兩種常見有機物”中的“乙醇”開展教學時,由于涉及的知識內(nèi)容與我們實際生活比較貼近,為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引入社會熱點問題“乙醇汽油”。前些日子國家宣布將在2020年全國推廣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按照國家標準用90%的普通汽油和10%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和普通汽油一樣,也分為四種標號,不過在標號上加上了一個E的標志,分別為E89號、E92號、E95號和E98號,乙醇屬于可以再生的資源,燃料乙醇一般是由高粱、玉米等日常食物發(fā)酵而來的。這就可以節(jié)省一些石油資源,還可以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積極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符合國家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xiàn)代能源體系的要求,可以減少機動車尾氣中的顆粒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排放,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治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更加有目的的學習,會積極思考乙醇完全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是什么?乙醇的分子結構是怎樣的?它還有什么樣的重要性質?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探究能力,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4.將社會熱點問題編寫成化學實驗探究題。結合“高中生讓假蝦仁顯原形”的熱點新聞報道,給學生出了一道實驗探究題。“幾位高中生在一家20元自助火鍋店用餐時,覺得自選菜品中“蝦仁”的顏色和味道不對”。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自己做實驗,檢驗蝦仁是真蝦仁(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是淀粉。如果你是這幾位高中生中的一員,你將如何設計實驗?簡述你的實驗步驟、現(xiàn)象及結論?學生自己也曾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所以他們能感同身受,學生想到了灼燒、用濃硝酸、用碘水檢驗等多種實驗方法,可以證明蝦仁的真假?;瘜W課實踐性較強,這就決定了化學并不是書面上的死知識,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的學科。教師要時刻通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加強動手能力,將化學課堂打造成學生樂于探索,敢于質疑的自主性課堂。
5.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使備考更高效更貼近高考。為了體現(xiàn)化學教學的與時代發(fā)展的密切關系,在近幾年的化學高考試題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與近期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化學試題。盡管這些試題一般都不會太難,但由于學生不熟悉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在做題解時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障礙,部分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不足,而不能順利決問題。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如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新能源,新材料等往往成為高考命題的素材,形式靈活多樣,只要找到題設與高中知識的契合點即可解答。教師平日里要關注與化學教學有關的時事資料,留心從網(wǎng)絡、書刊、報紙等處收集與化學相關的信息,然后進行篩選??珊Y選的科技熱點主要包括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科技成果、文獻中我國科技工作者取得的最新成果等信息,諾貝爾化學獎,挖掘其中與化學相關的素材,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價值的試題情境,抓住學習化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能夠高效備考。
將國家科技的重大進步融入到化學課堂教學當中,必將能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2018年全國I卷13題,II卷12題以我國科學家在化學頂級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發(fā)表的“一種對天然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的高效協(xié)同去除轉化裝置”“一種室溫下可呼吸的鈉、二氧化碳二次電池”為背景,考查電化學的基本原理。試題反映我國最新科技成果,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也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化學領域的巨大成就,讓考生感受到祖國的發(fā)展變化,使考生在解答試題中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發(fā)揮試題的育人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考化學試題上的真實體現(xiàn)。將諾貝爾獎引入到化學課堂教學當中,可以使學生了解科學前沿并開闊眼界,加深感性認識,并受到了諸多化學家科學精神的召喚。諾貝爾獎是目前國際上最負盛名的學術大獎。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幾乎每年都會結合諾貝爾獎出題。這些試題最能傳遞最新科技信息,情景新穎,體現(xiàn)了中學化學知識與高科技的聯(lián)系,頗富時代氣息。社會熱點永遠是高考命題的風向標,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yǎng)的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根據(jù)這一社會熱點,在2016年北京卷和2018年天津卷高考題都有涉及青蒿素的相關化學知識的考查。通過建構相關知識的實際應用背景和問題的學科價值,體現(xiàn)“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內(nèi)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結語
總之將社會熱點問題及時有效地引入課堂必將給化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課堂教學魅力無窮,精彩疊出。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探索和分析,改變了以往學生刻板的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自覺掌握課內(nèi)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并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柴勇.關注近期社會熱點問題預測2013高考化學命題[J].數(shù)理化學習:高中版,2013,(3):38-41
[2]王永海.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195-195
[3]肖中榮,如何將社會熱點問題編寫成化學習題[J].化學教學,2006,(5):53-54
作者簡介:吳云,1983年1月5日出生,女,漢族,安徽宿州人,2008年7月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同年8月在湛江市第二中學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2011年評上中教一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