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妙杰
科學筐筐材料將科學嚴謹性與幼兒生活化巧妙結合,滿足幼兒對科學內容的好奇,對于幼兒探尋身邊常見科學現象,引導幼兒全面感知、適度探究具有重要價值。但受到材料隨機設計、繁多變量等影響,缺少系統(tǒng)性、階梯遞進性等。鑒于科學筐筐材料的優(yōu)勢與不足,我以“主題單元式”開展科學筐筐材料設計與實施策略的研究,旨在解決材料的系統(tǒng)性、遞進性、追隨性等問題,完善材料的設計與實施。
材料設計呈階梯遞進的結構模式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進行設計,將材料盛放在“筐”這樣的半開放容器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取放、自主探索,進行個別化學習活動?!爸黝}單元式”指圍繞幼兒園科學領域下某個科學現象,以該內容為中心進行設計與實施的系列筐筐材料,形成小、中、大三個經驗階梯遞進的結構模式。
“主題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的設計,是以科學小主題為內容自成一組的小中大系列材料,包括設計原則、設計策略、設計方式三方面。
設計原則。幼兒是天生好奇的科學家,喜歡探究周圍世界,用日常習得的信息發(fā)展出闡釋世界的理論。為了有效滿足幼兒需求,幫助其感知獲取科學知識經驗,需遵循源于生活、適宜操作、方便取材三個原則。
設計策略。第一,多個小主題單元并存。結合個別化學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點、探究欲望萌發(fā)時間等各不相同,滿足幼兒自主選擇需求,因此科學筐筐材料的“主題單元式”同時呈現多個小主題單元的系列材料供幼兒自主探索。
第二,年齡段樓層上升。不同年齡段幼兒經驗能力不同,科學筐筐材料設計同一小主題小、中、大年齡段的經驗鏈接,體現年齡段樓層上升的遞進性。小、中、大年齡段對應一、二、三樓層,圍繞同主題設計深度與廣度逐層提升的系列材料。
第三,趣味性雙線輔助。趣味性的材料更能吸引幼兒主動探索,可從兩方面雙線輔助,增強材料趣味性。一是現象夸張策略。當奇妙的科學現象被藝術性地放大展示出來,能帶來更大的視覺沖擊與愉悅感受。二是游戲情境策略。以“光影”系列材料為例,中班幼兒通過燈光秀的游戲情境觀察光影現象。幼兒將玻璃杯罩住手指燈,旋轉杯子感受光線折射的美,并為小舞臺擔任燈光師,這樣的游戲情境能夠持續(xù)激發(fā)幼兒興趣。
設計方式。首先,循環(huán)設計。幼兒作為材料的操作者和檢驗者,具有強烈的主體作用。因此,材料的設計與調整均來源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分析。比如教師以“觀察幼兒—設計材料—分析評價—調整材料”的循環(huán)思路對材料進行調整,其中二次及以上設計等同于調整材料。
其次,統(tǒng)整內容。設計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參照目標、設計意圖、材料說明、材料玩法、指導建議、圖片說明、科學原理八項內容,基于實踐并多次調整后統(tǒng)整出這樣的內容結構,有利于后期井噴式的材料研發(fā)。
再次,版塊導航。版塊導航能幫助教師客觀設計材料,它包括了解主題、材料介紹、分組研討、大組審核四個內容。了解主題,不僅了解科學原理及生活中的運用,而且了解幼兒實際經驗,再以教師視角重新闡述科學概念。材料介紹結合幼兒操作分析幼兒能力與材料特性。分組研討及大組審核,既考慮單份材料的適宜性,又兼顧小、中、大年齡段主題單元式的遞進性。
最后,換屆螺旋。幼兒升班會出現兩種可變因素:一是班級群體幼兒經驗水平有差異,二是同學期材料投放時間有先后。3-6歲幼兒能力水平差距不僅存在于小、中、大班的界限中,也存在于上、下學期的時期中,還存在于同學期的不同階段中。因此換屆移交時,通過換屆螺旋對材料再設計,分析其適宜性,再進行班本化實踐共享。
材料的實施要有策略
“主題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的實踐過程中,既要關注實施原則,亦要斟酌相關策略,最大效率地發(fā)揮材料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作用。它有別于其他個別化學習材料,更趨向操作實驗性,因此存在一定的失敗率,但這也是幼兒重要的探究歷程之一?!爸黝}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根據實施過程,從材料的整體實施和個體實施兩個角度展開。
“主題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的整體實施。第一,規(guī)劃表格助幼兒有序操作。第二,合理收納促幼兒習慣養(yǎng)成?!爸黝}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豐富,是整理習慣的培養(yǎng)契機,材料筐亦能促進習慣養(yǎng)成。第三,支持保障護幼兒開展活動?!爸黝}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需要相對完整的時間以及場地的保障。
系列材料的年齡段實施。第一,捕捉共性問題。幼兒操作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捕捉共性問題能為材料調整提供依據。以中班溶解材料“變色鳥”為例,二班幼兒提出“方糖只能溶解一半”,三班幼兒提出“顏色變得太慢了,我不想玩了”,一班幼兒也不再搶著玩這份材料。究其原因,是入冬后冷水融化方糖的速度緩慢,超出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幼兒就共性問題多次嘗試,選擇用直飲水機的溫水解決問題,重新煥發(fā)了操作熱情。
第二,統(tǒng)計使用頻次。使用頻次,是指筐筐材料活動時間內幼兒選擇該材料的次數。頻次高低體現了材料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也是材料迭代的依據之一。
第三,遞進材料玩法。隨著操作經驗的積累,系列材料逐層遞進。如大班系列材料“旋轉秋千”,從最初“讓秋千轉起來”的玩法,感知旋轉時離心力的存在;到“讓秋千轉得穩(wěn)”比較不同方位的座椅與紙盤旋轉平穩(wěn)狀態(tài)的關系;再到“讓秋千轉得快”探究不同長度、材質的皮筋與旋轉速度的關系,體現了大班幼兒探究的持續(xù)深入。
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重幼兒探究興趣:激發(fā)—培育—保持?!爸黝}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注重激發(fā)幼兒興趣。通過單份材料的遞進性設計和系列材料的小、中、大年齡段設計,幼兒保持興趣持續(xù)探究活動。如“空氣流動”系列材料。小班幼兒扇扇子產生風,透明箱的彩色羽毛高高飛起,興趣被迅速激發(fā)。于是繼續(xù)扇動,羽毛沖出管道、四散飄落,興趣在培育發(fā)酵。還有什么能飛得高?幼兒對彩紙、棉花繼續(xù)探究,這就是興趣的保持。
重幼兒經驗體系:螺旋上升—自主建構。幼兒探究過程包括觀察比較、提出問題、思考猜測、合作交流等內容。這些內容互相作用,最終幫助幼兒自主建構經驗體系。
重幼兒思維推進:低階思維—高階思維。以“滾動”系列材料為例,小班幼兒表述“見過”是生活經驗的記憶,而“汽車輪子在滾動”是幼兒對滾動的理解。大班幼兒比較球在不同材質上的滾動距離,有了猜測驗證。KT板最光滑球在上面滾得最遠,幼兒對結果做出了分析評價。還有什么影響滾動呢?幼兒基于疑惑深入探究,這是高階思維的創(chuàng)造?!爸黝}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正是通過這樣的材料設計,幫助幼兒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邁進。
“主題單元式”科學筐筐材料注重材料的結構性、遞進性和迭代性,通過橫向延展與縱向發(fā)展逐漸形成一套園本特色體系。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兩種資源。一是實體材料的匯總使用,即每個系列材料投放到科學筐筐材料專柜,整合便捷式操作臺面、優(yōu)質材料收納與展示、原始材料存放三項功能。二是電子信息的資源匯總,呈現相應年齡段、材料名稱與設計意圖,小、中、大年齡段幼兒根據實際經驗能力的縱向對比進行合理使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紅纓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