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
摘 ?要:農村學校的學生,團隊意識淡漠,在學習活動與在校生活中多以自我為中心,很難適應以合作,交流,分享,提高為主要內涵的行為共同體學習生活方式。行為共同體在班級活動中對班級文化的形成,凝聚力的提升和團隊意識的養(yǎng)成的作用日益彰顯。在建立行為共同體的組織形式的基礎上,注重自主管理內驅力的生成,變由外而內的強制注入為由內生成的主動構建,促進行為共同體團隊意識快速成長。
關鍵詞:行為共同體;自主管理;生成機制
“行為共同體”形式與班級里分的小組有些相同,但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行為共同體以學習共同體為依托建立。在班級里成員一般比較固定,不僅僅是學習小組,“行為共同體”有自己的團體文化,自己的奮斗目標。共同體成員間互助,互補的關系決定了內部復雜的利益訴求,成員間的矛盾沖突有時會影響到共同體整體的發(fā)展。
在進入高段后,通過低中段班級建設,逐步養(yǎng)成的共同體成員間互助提高,為集體榮譽而努力的組內文化受到組員的質疑,組內輿論環(huán)境復雜且難以控制。共同體建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呢?那就應該從改造班級共同體建設自主管理的生成機制入手。
一、行為共同體的自主管理成長應該是由內而外的,由學生自發(fā)地參與自主管理實踐而生成的
共同體的自主管理是全員參與的管理,不是組長(班長)一個人的管理。進入青春期,隨著進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覺醒,本就潛藏在意識深處的個人主義開始顯露出來。學生開始認識自我,反思自我,這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并不是壞事,但由于學生思想的不成熟與自我認同的期待形成極大的沖突,共同體自主管理的生成機制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一些不合符班級建設目標,學生成長目標的言論與行為嚴重影響到了共同體建設與班級建設。
(一)走入學生心靈的班隊活動課,激發(fā)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熱情
進入五年級,班主任通過觀察分析,把握住學生當前思想狀態(tài),端正思想,提高認識,促進共同體的品質在更高品質得到重建。
班主任有預見性地設計好開學第一課,以提出班級奮斗目標,讓學生對高段的學習和生活充滿希望。有了希望,學生才有前進的動力。班級目標內容要有激勵性,簡明性,更要符合自己班級的特點。同時這也是班主任為共同體的發(fā)展定下基調,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認識。
(二)矯正由青春期給共同體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心理健康輔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作為心理輔導課,有拉進學生與老師的心靈距離,消除師生間對立心理的作用。小學高段的班主任要做好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工作,是改造共同體自主管理生成機制的基礎。如“小組榮辱與我的名譽”為主題的心理輔導,就是針對班級中出現(xiàn)的嚴重的個人主義現(xiàn)象來設計的。學生個人主義多表現(xiàn)為對集體榮譽漠不關心,甚至認為共同體的好壞并不影響到自己的成績。在心理輔導中,班主任就這部分學生中的錯誤認識進行歸納,通過邏輯游戲讓學生明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讓學生從內心生長出愿意把自己的榮辱與共同體的榮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愿望,規(guī)范班級輿論導向的同時,更關注心靈的成長,及時矯正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生成與成長。
(三)班級建設離不開文化環(huán)境的構建,共同體內部環(huán)境比外部環(huán)境更重要
班主任首先應該抓住每個小組的組長。在共同體建設中,組長的作用就應該是共同體建設的領頭羊,是自主管理的踐行者,也是組織者。比較有效地方式是共同體成員共同協(xié)商制訂小組公約,提出奮斗目標,達成共識,在這個時候,小組長在活動中定基調,唱響主旋律,把小組內部環(huán)境建設引向健康的軌道。在形式上講,這種方式既體現(xiàn)了共同體內成員平等,民主,又實現(xiàn)了共同體建設中班主任的意圖。
二、行為共同體的自主管理的成長更應該是在有效的方法指導下生成的
(一)好的方法會讓共同體自主管理的生成少走彎路
雖然高段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班集體生活經驗,但并不是說就已經有了比較有效的自主管理的方法。方法正確了,當然是事半功倍,但方法不恰當,卻會對共同體的自主管理效果造成很嚴重的影響。班主任更應該在具體的案例中教給共同體自主管理的方法。如很多班主任常用的“案例重演法”,讓各個共同體通過重演案例,談體會,提建議,自主發(fā)現(xiàn)共同體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自主管理的品質。
(二)引導各個共同體積累日常管理工作好的方法,并不定時交流
班主任通過觀察與記錄各個共同體在處理共同體事務時自主管理參與者采用的方法,總結出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教訓,形成案例。學生參與這些經驗教訓的總結過程也是自主管理水平提高的過程。班主任不定期召開共同體自主管理經驗交流會,在會上各個共同體總結前面進步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使共同體成員都得到教育與提高。
三、共同體自主管理的生成,需要激勵機制來催化與推動
(一)不同階段的工作激勵機制應該關注不同的方面
每個階段工作的重點不一樣,激勵機制關注的方面就要和相應的階段重點對應起來。比如五年級初期,關注的重點是共同體自主管理中共同體內部環(huán)境的改造,那我們激勵的重點就是內部環(huán)境面貌改變大小,內部環(huán)境改變對共同體學習生活的影響的大小來評價。六年級初期,關注的重點是提高自主管理效率,那我們激勵的重點就應該是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共同體建設效果。
(二)激勵形式經常變化,保持激勵的吸引力,使學生樂于參與自主管理
針對共同體建設,好的方法也需要用激勵機制來鞏固,促進各個共同體自主管理的生成。盡管到了高段,學生對小紅花小蘋果等印章獎勵和加分獎勵等評價機制仍有較高的熱情。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對自主管理方法創(chuàng)新并得到實踐檢驗有效的共同體評為“明星小組”。對小組成員獎勵小工藝品,教師小書法作品等,保持激勵的新鮮感。
共同體建設是我們面對的新事物,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當始終把調動學生積極參加到自主管理的實踐中,對共同體自主管理的生成下一點真功夫,多用一點心思,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何丙華.班級: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建設[J].班主任,2006,8.
[2] ?李國強.學習共同體理念下農村小學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研究[M].首都師范大學,2012.
[3] ?馮姬冬.淺談小學高段班級管理之小組競爭制[N].太行日報,2015.3.21第S03版理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