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葉圣陶先生指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毙抡n標也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當前,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然而,單憑課堂時間,小學生還達不到應有的閱讀積累,閱讀習慣更多還要依靠課外閱讀來養(yǎng)成。
一、課內(nèi)閱讀引發(fā)課外閱讀
小學生的閱讀是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的,他們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也離不開課堂上教師的引導。為了讓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將“課外閱讀”綁定在“課內(nèi)閱讀”基礎上,既要讓學生相對輕松地完成課外閱讀作業(yè),又要及時鞏固和加深課堂學習內(nèi)容。常用的捆綁方法有:
1.對比式“捆綁”。對比是一種非常好的記憶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記憶一組事物且印象深刻。在閱讀時利用好對比,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如在學習古詩《秋思》時,教師就將《秋風引》引進來,讓學生對比兩首詩的相同與不同。有了對比,學生課上學《秋思》,課下讀《秋風引》,課外閱讀更加順理成章,增加閱讀興趣。
2.擴充式“捆綁”。要達到閱讀積累,單憑教材內(nèi)容遠遠不夠,課外閱讀量要達到教材容量的4.5倍,才能鍛煉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根據(jù)所學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推薦相關書目,擴充學生的閱讀量,一方面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
二、共同閱讀增強閱讀氛圍
閱讀方法有很多種,教師的示范能夠簡單有效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同時,由于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弱,他們很容易一時犯懶不想閱讀,這時候師生共讀就能很好地幫學生提起精神去閱讀。
共同閱讀,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和諧、美好的閱讀環(huán)境,是一種全新的高效的閱讀途徑。為了激勵學生保持閱讀、增加閱讀量,每過一段時間,教師要及時查閱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表揚閱讀積極的學生和有進步的學生,激勵大家的閱讀熱情。學期結束,我和大家一起總結讀過的書,檢閱收獲,制定新的閱讀計劃。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的鍛煉提升,隨時開展讀書匯報活動,以促進閱讀的深化。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填寫閱讀卡,包含好詞佳句、精彩段落、我的感悟等,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累自己的語文知識,在集中展示過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基礎知識的豐富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家校合力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單靠語文課堂或校內(nèi)閱讀很難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學校、家庭密切配合,家校合力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喜歡讀一本書不難,因為大家都有喜歡讀的書,平時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往往也喜歡看漫畫書。為什么?因為覺得好玩,學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除了幫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圖書,教師還要給學生灌輸閱讀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讀書的意義。丁繼泉老師說“教育是主動的”,要讓學生形成長期的課外閱讀習慣,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讓他們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對閱讀形成基礎的自覺性。布魯納斯說:“要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睆囊荒昙壭律雽W開始,我就一直向他們灌輸閱讀的重要性,同時,給大家制定簡單的閱讀目標,讓他們輕松閱讀。具體實施是每天閱讀40分鐘,其中20分鐘是校內(nèi)閱讀,20分鐘為校外閱讀。校內(nèi)每天的早讀為固定的讀書時間,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安徒生童話》《上下五千年》《名人成才故事》等。校外閱讀由家長監(jiān)督拍閱讀照片或視頻,最好親子共讀,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精力。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和重要保障。小學是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師與家長一起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堅持共同閱讀,與他們一起積極養(yǎng)成堅持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