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菊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提出,對素質教育進行不斷深入,高中語文也逐漸脫離了傳統教學模式,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作為高中學習的一大主要科目,語文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確保其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關鍵的,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進行不斷探究。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評價的重要根據之一,本文將以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升教學質量為課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現如今,我國教育體制在不斷的進行改革中,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語文是高中階段較為重要的課程,也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堅持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實施更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當下在我國各高中階段的教學當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水平可謂是參差不齊,這些一方面是由學校所處的地區(qū)所決定,一方面是由教學教師的現有水平所決定。整體上,當下高中階段語文作文的教學呈現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但是在這些趨勢不斷變化的同時,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弊病始終沒有去除。
當下在我國各高中階段,語文教師的教學普遍向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看齊,因此在這種標準的制約下,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教學就會出現模式化、分數化等情況,學生的思維被緊緊框在一個范圍內,超出的部分就會被打上很低的分數,這嚴重制約了學生行文思路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同時,在語文教師自身作文能力有限,修養(yǎng)不夠的能況下,很難引導學生今日一個廣闊的文學世界和寫作世界,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帶領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在有身后積累的情況下,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除此之外,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和教學環(huán)境很重要,這不是泛讀好作文,模仿滿分作文,或是勤加練習能達到的,不少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勤加練習,多背誦豹頭鳳尾,學生就能考高分,寫好作文。但是這樣無異于殺雞取卵,飲鴆止渴,對于學生長遠的發(fā)展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毫無用處,甚至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僵化。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做到全面發(fā)展?,F如今,已經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學校的教育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也尤為看重,有效課堂教學對學生知識的積累、思維方式的訓練也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作為高中主要學科之一,語文課程不光光是一門簡單語言科目,教師應該對語文教學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才能達到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目的。
(二)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課堂充滿有效性,教師需要結合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進行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是更好的建設有效性課堂的根本。大部分學校為了達到提高升學率的目的,很少有將學生放在主導位置上進行教學,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理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才是有效性教學的最好發(fā)展意義。才能將學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認知,有更協調更完善的學習能力。
二、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大部分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往往會在語文課堂上產生這樣的行為,就是將自己放在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位置,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關鍵地位。教師在認真貫徹新課程的標準后,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主體地位。如背誦課本中的詩詞時,引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對詩詞進行解析,理解詩詞的內容后再進行背誦,在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的同時,達到背誦全文的目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師根據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教學內容中,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以寫促讀,以讀促寫,二者相結合
在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優(yōu)秀文章,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詩詞進行仿寫,提高學生對文章、詩詞的理解。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寫作分享活動,讓學生對自己和彼此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談論,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閱讀本身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還能在此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個人品質,給學生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讀寫之間相互結合,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效率更加提升。
(三)課前準備,課外拓展,做好延伸
教學,便是教與學的過程,主要涉及對象為教師和學生。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要對備課、課堂設計做好合理的規(guī)劃;作為教學的另一對象,學生也要做好準備工作,例如課前的預習。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課前預習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針對此現象要做正確的引導。課前預習是學好課程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學好課程的基礎。學生要對課本進行研讀,對于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做好標記,要多讀多看,學生要對陌生知識點進行分析思考,以備在課堂教學中著重關注。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發(fā)揮想象力,構建知識架構。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教師應該秉承的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轉化,課堂主導權還給學生,充分帶動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態(tài)度,為學生探尋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發(fā)展機會, 使學習有效化、高質量化,從而進一步的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陽明芳.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4(9):134.
[2]楊美杰.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