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
摘要:磨課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磨課集教研組、新老教師智慧于一體,注入多方教學活力,本文以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趣味置換法”為例,通過磨課,細分模塊,達到課堂教學精準提升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磨課 細分模塊 精準提升
一、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磨課
磨課,是教師經(jīng)過備課,借助教研組的力量,采取多種形式對本課教學進行反思、研究。磨課分為“多人一課”或“一人多課”。磨課是建立在統(tǒng)一進度、集思廣益的基礎上。以本課為例,磨課經(jīng)過以下程序:選定課題,確定開課班級;開展備課分析,制定教學設計;組織教研組觀課,集體討論修改;二次修改教案,同行對比研討;再改教學設計,組織聽評課,直到形成比較滿意的教案。
二、磨課是否成功,決定于教師教學素養(yǎng)
(一)細分模塊,集思廣益
細分模塊,一方面將完整的教學設計拆分成多個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又將參加磨課的教師按特長分工,以便每位教師可以展開講評。借助每一位教師的優(yōu)勢,將團隊的價值最大化,讓磨課具有針對性,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施,得到精準對接。
(二)合理拆分,精準提升
以教材中第二章第一部分“置換圖形”為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班級學生情況和本課教材鉆研,備出《趣味置換法》一課的教案。
1.磨課開始。教案分發(fā)教研組內(nèi)八位美術教師,按教師特長劃分具體環(huán)節(jié),分工明確。課內(nèi)重點關注,課外深入探討。
2.磨課結束。教研組老師集中,探討設計思考與教學現(xiàn)狀對接。主要觀點有:
①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實時狀態(tài),以及想法。
②搜集到課內(nèi)發(fā)生的真實問題,進行現(xiàn)象分析。
③提問中有18%為無效問題。
④教師的表達多于學生。
針對以上問題,得出以下修改建議,并產(chǎn)生以下課堂效果:
①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減少疲勞感。
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任務發(fā)布”頭腦風暴的活動中。我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完成一張頭腦風暴圖,請同學上臺分享展示。組內(nèi)一教師對于活動環(huán)節(jié)有豐富的設計經(jīng)驗,以他多年的經(jīng)驗,給我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見:班級分為5組,可以請每一組都派代表上臺展示,給大家充分的分享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所以,針對性地吸收團隊的意見,反復推敲打磨,才能更好地把控住課堂的熱度,讓孩子們學出激情和興趣。
②改變提問方式,精準引導答題。
精準提問給學生指明了回答方向,減少了不知從何答起的情況出現(xiàn)。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會非常注意這個問題,注重錘煉自己的課堂提問。
③鍛煉自身素質(zhì),化錯誤為亮點。
在快速答題部分,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六個標志,小組同學快速回答,標志的哪個局部被什么圖形代替?有什么含義?作為新教師的我在學生答錯時給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并給出正確答案。評課時,一教師給了我建議,當學生給出的并非標準答案時,我們不要直接去否定他,而是要按照學生的邏輯去思考。用肯定的回復對學生表示認同,指出學生前進的正確方向,增強他們的問題反饋意識,也訓練了教師的應變能力。
④需要多鼓勵、肯定學生。
一教師在課堂總結方面做得很好,她給我的意見主要集中在總結時的語態(tài)和教姿,將籠統(tǒng)的“對”“好的”,改成“你很棒哦”。通過不斷磨煉,我很快就學會了使用,從學生的神情狀態(tài)中捕捉到他們的閃光點,用充滿愛心語言去熏陶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教師富有個性的評價中,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從教學反饋中調(diào)整教學設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磨課要時刻圍繞學生展開,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本課的備課過程中,我在想課堂小結是由教師來總結,還是由學生來談談比較好呢?我把這個問題帶入課堂,讓學生來解答我的疑惑。我嘗試了這兩種方法。親自實踐才能得出我自己在書桌前得不出的答案,學生的反饋明顯地告訴我,學生自主總結評價這節(jié)課的收獲遠比教師在講臺上概括總結要好得多。
三、成功磨課,助力教學后勁
本次磨課運用了細分模塊的方法,是為了達到課堂效果的精準提升。嘗試下來,整體感覺較以往的磨課有所進步。
首先,將團隊教師進行分工,每人明確自己負責的環(huán)節(jié),帶有針對、任務性地聽課。指導點評時每人抓住一點分析透徹,把這堂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精準、深入化發(fā)展。
其次,把學生納入磨課中重要的一部分,接受學生的反饋和意見,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考察,我發(fā)現(xiàn)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現(xiàn)有水平、思維狀態(tài)來設立本課目標。
美玉要琢磨,好課靠打磨。磨課,即是教師個人的思考體驗過程,也是教師團隊的智慧結晶。在細分模塊的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也是教師的舞臺。一個成功的教學案例,是靠辛勤付出“磨”出來的。
參考文獻:
[1]趙二麗.磨課中收獲做課中成長[J].中國教師,2014(09):77-78.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社區(q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