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慧玲
摘 要:素質教育想要搞好,就必須提升學生的對于美的認識,也就是加強對學生的美學教育。而美學教育一定要從小做好啟蒙,小學語文課文的選擇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讓小學生從語文課文的閱讀學習中得到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探究
小學語文課本擔負著十分重要的任務,通過訓練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審美能力,用高水準優(yōu)秀的引導為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打造出良好的基礎,這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僅學習了基本的詞句和語法,擴充自己的識字量和語感,還能最直觀地感受到文字所帶來的意蘊美,進而提升自身對于美的分析和領悟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讓人身心愉悅的美的感受,從而可以提升自身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高效地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更好地完成教育的根本目標。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興趣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味的灌輸性教學根本起不到有效的課堂交流的作用,想要讓學生熱愛閱讀,那就應該讓他們從閱讀身上看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花費時間去閱讀,而且在這種興趣為主導的教學中,學生會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獲得知識和審美感受,因此,小學語文課本中適當?shù)娜の缎允潜夭豢缮俚模@可以為老師授課節(jié)約不少的精力和時間。
所以,要在學生進行閱讀的初步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比如在文章第一段或者是文章的配圖的選擇上投其所好,當然老師也可以通過為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萌發(fā)出想要讀下去的念頭,這樣就可以營造出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更容易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美感。
(二)情境策略
考慮到小學生年紀小而且人生閱歷很少,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大多數(shù)都還是懵懵懂懂的,并不能很清晰的認識到文字所傳達出那種美感,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多種手段來輔助學生額按收到更直觀的美,這并不是對于孩子想象力的扼殺,而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去想象,在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文化的傳承,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1]比如當課文是是由于某一山水景色而引起的抒情散文,學生并未真正身臨其境地感受過,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實景照片或者是實景錄像,為學生的想象空間打造一個十分必要的基礎,同時在恰當?shù)貙W生想象的方向向正確的方向上引導,依據(jù)這種合理的基礎展開聯(lián)想,深化學生對于美的內心感受。又或者學習的內容是一首描述美景的古詩,詩歌的語言本身就十分的優(yōu)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加強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領悟,將詩化的語言展開,為學生描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場景,通過講解讓學生感受到詩歌語言的運用技巧和原理,并且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詩歌語言來描繪相同的場景,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提升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三)對話策略
記敘文是小學語文課本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記敘文這種敘述性很強的文章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技巧,認真推敲絕對會挖掘出更有價值的美學感悟,記敘文中最常見的就是對話,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xiàn),對話可以用最少的語言在最快的時間內塑造出一個人最鮮明的性格特點,讓整個文章鮮活起來。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對話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思考說話的藝術,思考對話背后所蘊含的情感,通過流于表面的意思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意思,來感受說話的藝術美感,這樣可以很好的訓練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言值得推敲的方面是很多的,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表達著截然不同的意思,從任意一個方向入手都是很有趣的研究,對話較多的課文也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巧妙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體現(xiàn)語文教學根本目的的教學方式。
(四)誦讀策略
想要充分理解小學課本中的文章內涵,做到情感共鳴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共鳴可以深化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感悟,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誦讀課文。誦讀課文可以讓學生更加細致全面的感受文章,細化到一個文字的使用原因,在反反復復的誦讀當中,讓學生由外到內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由自主思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情感的共鳴?!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將美育與閱讀教學相結合。[2]誦讀課文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并不是機械性地朗讀,需要教師做出正確的示范,將必要的朗讀技巧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去揣摩文章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和心理,這樣在學生自己閱讀的時候可以提高誦讀效率,自讀結束教師應該適當?shù)奶岢鲆恍╆P聯(lián)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思考,層次遞進地引導學生去想象字里行間蘊藏的情感和思想,這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體系和思考能力,對文章內所蘊涵的知識也會有更深刻地認識。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一)依托教材,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審美元素
基礎教學不能離開教材,教材使一切教學工作的根源和基礎,脫離教材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美學教育的啟蒙課程,一本好的教材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想要讓小學語文教學擁有自身的審美特性,依托教材展開教學是必要的基礎。人對于美的感受過程一般都是由感性和引發(fā),繼而就是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充分領悟和學習之后形成具有個性的審美體系,語文教學也可以依據(jù)這個過程展開對于課本內容的探究學習,教材設計和講解方式也是如此。
(二)關注語言,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對語言的探究和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和載體,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伊始就應該引發(fā)學生的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辨識語言的美,領會到何為有美感的語言以及如何去運用充滿美感的語言,在這一過程中教會并深化學生對于美的辨別和運用能力,完成更為高效的語言美學教育。
(三)聯(lián)系生活,引領學生創(chuàng)造美
語文課文傳達出的最根本的智慧便是生活的智慧,小學語文教學想要取得最根本的成就就不能將生活與教育分割開,語文教育本身就應該生活化,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繼而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和有趣,同時語文作為百科之母,和其他學科也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審美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感和加強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積累具有有效作用。[3]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聯(lián)系可以更輕松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愛上語文,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美。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高質量的審美教育,啟蒙階段的美學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了日后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審美能力是人類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小學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之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袁曉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與途徑[J]. 語文教學通訊, 2018, 1013(30):63-64.
[2].楊彥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構建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與策略[J]. 甘肅教育, 2019, 621(01):58.
[3].文燕.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 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