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教學中存在大量抽象化的專業(yè)知識,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專業(yè)知識的內涵,也無法把握其適用場景,因此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教師可以在強調師生多重交互分享的情況下,將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到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本文主要就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師生多重交互分享;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TP393-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04-0089-03
Exploration on the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 Micro-course Teaching System to
Realize Multiple Interactive Shar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I Yun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Chen D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abstrac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computer teaching. For many students,relying solely on teachers’explanations can not well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it is impossible to grasp the applicable scenario,resulting in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In this regard,teachers can emphasize multiple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ntroduce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micro-lesson into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while innovating teaching concepts,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micro-course teaching system for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Keywords:multiple interactive shar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computer network course;micro-course;teaching system
0 引 言
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逐漸深入到了各行各業(yè),對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計算機網絡課程也開始逐漸成為了高校和職業(yè)院校中的重點課程。而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微課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1 微課的內涵及特點
微課的基本內涵,是利用信息技術,依照人們對于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對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進行呈現,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微課的特點集中體現在“微”,包括內容、資源、時間等。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微課教學具備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具備更強的目的性和靈活性,且以視頻為主要教學形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接觸相應的計算機知識。通過微課,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而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也能夠幫助其自身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微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為自主學習提供服務,能夠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移動學習需求,將學習變成一件隨時可以進行的事;二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視頻設計,確保主題鮮明而突出;三是教學視頻為課程核心內容,配合其他資料完成教學工作;四是課程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會超過15分鐘;五是反饋及時,具備較強的針對性,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實現相互學習,共同提升,教師也可以及時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為后續(xù)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參照[1]。
2 微課教學系統(tǒng)設計
從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基礎性課程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實務性課程則更加偏向實踐性,教學難度相對較大,雖然很多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都會結合一定的實例進行分析,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因為其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對于相關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顯然存在一定難度。不僅如此,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再加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微課教學引入到計算機網絡課程中,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利用微課本身的優(yōu)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1 系統(tǒng)功能設計
事實上,微課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可以引入慕課(MOOC)的相關理念,以此為基礎進行系統(tǒng)架構。微課教學系統(tǒng)所應該具備的功能包括在線學習、答疑解惑、資源管理、用戶管理等,要求在對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進行教授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該系統(tǒng)的核心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資源中心,其本身也是微課教學系統(tǒng)的中心,利用其能夠進行課件編制、資源存儲、資源檢索等,為廣大教師挑選微課材料,編制微課視頻提供便利;二是論壇,論壇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交流,能夠實現師生多重交互,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幫助其更好地進行學習;三是后臺管理,后臺管理的主要作用是針對微課平臺中各類資源的管理,也可以對用戶、論壇等進行管理[2]。
2.2 微課教學設計
在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進行微課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廣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課程的教學為例,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理解起來相當困難,但是如果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其中,通過相應的教學設計,就能夠切實保證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首先,需要對教學背景進行明確?!皬V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課程教學的重點是針對廣域網絡中的路由選擇和分組轉發(fā)進行講解,確保學生能夠認識到廣域網背景下網絡交換節(jié)點向數據報轉發(fā)至目的主機的路徑,通過對轉發(fā)過程的詳細分析,要求學生對節(jié)點交換機轉發(fā)表進行檢查。其次,應該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可以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設定相應的分層目標,先令學生初步認識廣域網中主機層次結構編址,再使其了解廣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的具體原理,最后要求學生認識轉發(fā)表中存在的默認路由,通過對轉發(fā)表的簡化來縮短其時間。再次,應該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針對“廣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課程教學的目標,參照教材。相應的教學內容包括了廣域網構成特點、主機層次結構地址以及廣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等。最后,必須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互聯網路由選擇而言,廣域網分組轉發(fā)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也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結合實例分析,要求學生對節(jié)點交換機轉發(fā)表進行模擬分析,確保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分組轉發(fā)機制的原理[3]。
2.3 系統(tǒng)用戶設計
根據使用情況,可以將微課教學系統(tǒng)的用戶分為課程負責人、系統(tǒng)管理員、教師和學生,不同用戶對于微課教學系統(tǒng)有著不同的功能需求:對于課程負責人,主要是進行系統(tǒng)的協(xié)調,這是保證微課質量的關鍵,在開展相應的課程時,應該選擇一名專業(yè)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要求其對于自身負責的課程進行管理,做好課程資源的查閱、修改、添加以及刪除等相關操作,做好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管理;對于系統(tǒng)管理員,主要負責對教學系統(tǒng)中教學資源的管理,參照上文提到的系統(tǒng)功能,管理的重點主要體現在課程資源、論壇和用戶;對于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包括大綱與教材編寫、習題設計、疑問解答等,其不僅需要具備獨立管理微課資源的權限,還需要具備學生用戶的所有權限,甚至可以申請設置獨立的課程討論板塊;對于學生,可以從相應的系統(tǒng)板塊中下載微課資源,也可以自己從網上搜索資源上傳到系統(tǒng)中進行編輯等操作,討論板塊也是學生可以參與其中的一部分。
2.4 輔助系統(tǒng)設計
以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網絡原理”課為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機網絡分層參考模型及相關算法,不過,考慮到網絡原理協(xié)議本身的多樣性及抽象性,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應該設置相應的輔助系統(tǒng),將課程內容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配合相應的計算機圖標、編程接口以及Packet Tracer軟件等,能夠切實實現對于網絡原理、協(xié)議復雜工作過程的仿真模擬。Packet Tracer軟件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種輔助學習工具,能夠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初學者提供相應的網絡模擬環(huán)境,為組網、配置、協(xié)議分析等相關課程的學習提供助力,同時,Packet Tracer軟件支持網絡環(huán)境的自主設置。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可以在相應的用戶界面,通過直接拖拽的方法,構建網絡拓撲結構,也可以對數據包傳輸的詳細處理過程進行分析,了解計算機網絡實施運行情況,配合相應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功能,以及網絡層子網劃分分組轉發(fā)過程、數據鏈路層停止等待協(xié)議、傳輸層三次握手連接過程等,實現相應的系統(tǒng)功能。通過手動輸入主機HI的方式,可以將需要發(fā)送分布目的的IP地址輸入到網絡中,完成分組數據轉發(fā)全過程的仿真模擬,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分組轉發(fā)過程原理的有效認知。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微課教學課程輔助系統(tǒng)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簡單地掌握抽象化的網絡協(xié)議和算法原理,也可以將原本容易忽略的工作過程直觀展示出來,對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4]。
3 結 論
總而言之,新時期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將微課應用到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多重交互互動,提升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的能動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剿?,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也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長生.師生多重交互分享下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系統(tǒng)設計 [J].微型電腦應用,2018,34(11):44-46.
[2] 李元振,于承敏,于林林.微課設計及其在計算機網絡個性化教學中的應用 [J].計算機教育,2018(11):72-75.
[3] 羅志華.微課在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J].職業(yè)技術,2018,17(9):100-102.
[4] 蔡淵.基于ADDIE模型的微課導學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應用 [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5):183.
作者簡介:雷云(1975.06-),男,漢族,江西撫州人,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