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玲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學生們日常習作修改的基本情況,從“幫助學生明確中心思想,調整文章結構”“幫助學生審讀全篇習作,校正文章漏洞”“幫助學生聯(lián)系結合生活,豐富文章情感”三個方面著手,對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習作修改作出了探究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修改;調整結構;校正漏洞;豐富情感
四年級是小學課程安排的中間時段,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此時的小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語文習作基礎,但是能力的培養(yǎng)還不夠完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及時指導小學生們對所書寫的習作加以修繕,包括幫助學生規(guī)范寫作的格式,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然而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的出現(xiàn),如教師帶給學生的閱讀機會少,導致積累的華麗辭藻減少,寫不出優(yōu)美的文章;以及教師過于強調模式化的模仿,而忽略了文章的內涵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談談怎樣指導小學生修改習作。
一、幫助學生明確中心思路,調整文章結構
小學生由于寫作次數(shù)較少,所以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顧此言彼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小學生修改習作之前,首先,務必要幫助學生找到中心思想,確定寫作的主題,進而才能合理的安排習作文章的段落順序;其次,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述文章可以分為總分總、分總、總分三種結構,以及段落間的關系可以是并列、因果、轉折等等,從而幫助學生寫出更完整的文章。
例如,在修改小學生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推薦去觀看錢塘江大潮,但是由于時間、經(jīng)濟等等的原因,學生未能去參觀氣勢磅礴的大潮,此時學生所寫的文章毫無中心思路可言。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段落間并列遞進的結構順序來描述錢塘江大潮,潮來之前薄霧籠罩著大江,一切都是風平浪靜;潮來之時,聲音如同悶雷滾動,大潮如同一條白線浩浩蕩蕩而來,感覺如同山崩地裂一般,讓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潮來之時的壯麗奇特;潮去之時,一眼望去江水漫天卷地,風號浪吼。讓學生以大潮的時間點為中心順序去調整文章結構,有利于學生更加條理化自己的寫作思路,便于提高教師指導工作的效率。
二、幫助學生審讀全篇習作,校正文章漏洞
由于學生年齡的偏小,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經(jīng)常存在錯詞錯句、以及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事實。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習作修改的時候要仔細通讀整篇文章,逐句找出并加以修正錯誤,而且教師平時要幫助學生建立多閱讀多摘抄的習慣,從而通過一些固定句式的直接引用,側面減少錯誤漏洞的書寫。
例如,在指導學生修改習作中錯別字的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關于三個漢字“的、地、得”的使用分不清。首先它們的詞性詞義略有不用,“的”讀作de時常用于結構助詞,讀作dí時常組詞“的確”,意為真實、確實,讀作dì時常組詞“目的”,而在2012年的詞典中,正式把“的士”讀作dī;“地”讀作de時用于狀語后面,讀作dì時可以組詞“地球”等;“得”常作為助詞讀作de,讀dé時可以組詞“獲得、得到”,而讀作děi時的意思為需要、必須。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它們的修飾成分不同,“的”讀作de時是構成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如紅的花;“地”讀作de時是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如慢慢地走;得讀作de時常用來修飾動詞或者形容詞,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如走得快。教師通過個別易錯字的舉例,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讓指導小學生修改習作的效率變得更高。
三、幫助學生聯(lián)系結合生活,豐富文章情感
小學生由于大多數(shù)的時間處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所以缺少了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從而導致在完成習作時通常會缺少真情實感的投入,只是將一堆沒有感情的詞藻進行堆砌。教師要致力于改變這種現(xiàn)狀,增加小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有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的去體驗五顏六色的生活,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豐富文章的內涵。
例如,在修改“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習作的時候,由于學生年齡的原因,沒有機會切身體驗當初戰(zhàn)爭年代的戰(zhàn)士們的勇敢、堅毅的品質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此時學生根據(jù)課本所學的《狼牙山五壯士》文章寫出來的讀后感往往存在“假大空”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的紀實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戰(zhàn)爭;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指導學生對五位壯士的愛國義舉做出討論,并提問學生“如果大家面對重重包圍的敵人,而且是彈盡糧絕的情況,大家會怎么做”,以此增強學生們的代入感。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還有利于學生將故事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在寫作文章時也能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生們習作修改能力較弱的特性,教師應全面指導學生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指導學生在寫作之時,首先,要立意,讓一篇文章有了新穎的靈魂;其次,要指導學生基于真實情感或者事跡才下筆描寫,讓一篇文章有了豐富的內容;最后,在寫完全篇文章,一定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進一步優(yōu)化自己所書寫的文章,讓它有了完美的結尾。
參考文獻:
[1]陳金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9):128-129.
[2]張麗華.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考試周刊,2014(3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