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目的 探討滋水清肝飲加減方治療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治療的70例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35例,參照組接受常規(guī)降糖治療,研究組接受基礎治療聯(lián)合滋水清肝飲加減方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1.43%)高于參照組(71.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1個月后、治療3個月后空腹血糖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對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滋水清肝飲加減方治療效果顯著,可遠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關鍵詞】陰虛郁熱型;滋水清肝飲加減方;2型糖尿病
前言
2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分泌異常的代謝慢性疾病,其又稱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該疾病發(fā)病機制主要為胰島β細胞代償能力減弱,提高胰島素的抵抗,胰島素分泌減少,無法維持正常的血糖。糖尿病目前無根治方法,只能依靠藥物和生活干預改善血糖水平,而2型糖尿病則通過降低胰島素抵抗,可趨向治愈[1]。該疾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關格”、“水腫”、“消渴”范疇,與腎虧氣虛有關,有研究表示該疾病病機主要為陰虛燥熱。臨床多采用具有疏肝清熱、滋腎養(yǎng)陰的藥物,效果顯著[2]。鑒于此,本院自擬滋水清肝飲加減方治療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探討其治療效果與常規(guī)治療效果的區(qū)別,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治療的70例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研究,且本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的批準。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并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陰虛郁熱型辯證標準;排除精神障礙者、合并急性重癥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參照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43-70歲,平均(52.89±5.41)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63±1.37)年。研究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2.87±5.37)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63±1.3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降糖治療(人工胰島素或雙胍類藥物),并給予飲食、運動以及宣教等干預,定期監(jiān)測血糖。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接受滋水清肝飲加減方治療:白芍、生地黃、丹參、酸棗仁各15g,柴胡、牡丹皮、當歸、梔子、酒萸肉各10g,地錦草、地骨皮各30g,山藥為20g,上述藥材均為基本方,兼食物模糊者可加白菊花,兼氣虛者加白參、黃芪,兼肢體麻木者加雞血藤、豨簽草、牛膝。將啟用水煎服300ml,每日內服1劑,并平均分早晚2次飯后溫服。
1.3觀察指標
記錄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治療3個月后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制定療效評定[3]:患者治療1周后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超過50%,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降低量超過30%,評為顯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超過20%,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降低量超過10%,均未達到顯效標準,評為有效;患者治療后餐后2h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未出現(xiàn)明顯降低情況,評為無效??傆行?(顯效+無效)/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以百分比(%)、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并分別行 、t檢驗。如P<0.05,則說明兩組數(shù)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研究組中顯效20,有效12,無效3,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參照組(顯效15,有效10,無效3,總有效率為71.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63,P<0.05);研究組治療1個月后、治療3個月后空腹血糖分別為(6.13±0.22)mmol/L、(5.37±0.21)mmol/L,低于參照組[(6.84±0.23)mmol/L、(5.87±0.16)mmol/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5、4.01,P<0.05)。
3.討論
中醫(yī)認為2型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因素體陰虛、稟賦不足,加上飲食不節(jié),從而積熱傷津,所以患者腎經虧損、郁火傷陰。《內經》指出五臟功能衰弱為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虛火內生、肝氣郁結,久而成為消渴之疾。消渴的病機主要為陰虛燥熱,根據三消論治的中醫(yī)觀點,需從腎虛、肝郁論治,為此本院給予滋水清肝飲加減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患者[4]。滋水清肝飲主要源自《醫(yī)宗已任編》,其中當歸、棗仁、白芍具有養(yǎng)血柔肝之效,梔子、山藥可起到降火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郁,丹參、地錦草、地骨皮則清熱涼血,正解患者的虛火內生;酒萸肉則平補陰陽,與諸藥共用可養(yǎng)血斂陰、活血化瘀,還可調節(jié)代謝紊亂,降低血糖,有效增強患者的腎、肝功能,緩解患者的病情[5]。
綜上所述,對陰虛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滋水清肝飲加減方,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緩解病情。
【參考文獻】
[1]鄒譯嫻,吳源陶,鄒曉玲.白虎湯合增液湯聯(lián)合吡格列酮片治療熱盛陰虛型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43(08):810-813.
[2]王紅梅.知柏地黃湯合白虎湯治療陰虛火旺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02):175.
[3]曹勝雁.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腎陰虛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6):19-20.
[4]謝慧敏,魏月,唐國娟,梁起鳴,張法榮.張法榮教授運用滋水清肝飲治療糖尿病腎病經驗舉隅[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09):91-92.
[5]張宇律,鄭和昕,金李君.滋水清肝飲加減聯(lián)合前列地爾對肝腎陰虛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外周血GSH、NF-κB及肝腎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35(03):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