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琴
耐久跑是小學中高年級段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發(fā)展耐力素質(zhì)的主要手段。耐力素質(zhì)是機體長時間活動與疲勞作斗爭的能力。耐久跑練習無疑要求學生長時間地與疲勞作斗爭。由于小學階段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發(fā)展耐力素質(zhì)練習,特別是長距離耐久跑練習不是很多,造成小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對耐久跑練習產(chǎn)生畏懼心理,表現(xiàn)為不愿練習、不愿堅持,甚至有學生一聽耐久跑就產(chǎn)生四肢發(fā)軟、情緒低落或厭倦等心理反映。對此,教師往往采用增加運動負荷,或加強思想教育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練習的效果,但往往還是有許多學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班級及格率常在78%—85%之間,其中不及格人數(shù)大多是有耐久跑心理障礙的學生。本人就幾年來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對六年級有耐久跑心理障礙的學生在教學中作了以下教法改進,以論證幫助學生克服耐久跑練習中的心理障礙對提高耐久跑成績及格率的重要作用。
1 調(diào)整運動負荷,重視心理負荷的合理安排
運動負荷即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學生有機體施加的訓練刺激,包括生理負荷與心理負荷。一般來講,生理負荷與心理負荷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對學生施加的生理負荷越大,學生承受的心理負荷越大;反之,學生所能承受的心理負荷越大,也就越能促使學生承受更大的生理負荷。但學生心理負荷的承受能力是以自身所能承受的生理負荷為基礎,所以本人認為在耐久跑練習中對學生耐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應從提高學生的生理負荷承受能力開始,練習初期應盡量降低學生的心理負荷。
通過實踐,本人認為造成小學生耐久跑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對自己耐久跑能力與發(fā)展?jié)摿Σ荒苡姓_的認識。小學生對耐久跑負荷的認識多以距離為標準,往往認為距離長就累,在長距離耐久跑面前產(chǎn)生極度的畏懼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施加的心理負荷要由低到高逐步有序地進行。初期練習應極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耐久跑能力與發(fā)展?jié)摿?。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練習之中。
(1)持續(xù)性練習。初期可采用計時跑,不規(guī)定所跑距離,要求可降至不走就行,但每次練習要求學生必須記下所跑距離。
(2)變換練習。應注意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和方法,設法引起學生對練習的興趣,消除枯燥感,如整隊接龍、接力游戲等。
(3)間歇練習。練習的組間間隔時間應長一些,并多采用積極的恢復手段,負荷標準的制定應以學生所能承受的限度為準,逐步增加運動量,強度的增加應慎重。
2 組織教法的調(diào)整,改進耐久跑教法組織安排
由于有耐久跑心理障礙的學生多數(shù)為耐久跑成績較差或不及格的,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區(qū)別對待原則是相當重要的。對有耐久跑心理障礙的學生,本人認為教師在教法組織安排上可作如下改進:
(1)練習初期學生分組整隊跑練習應多一些。因為分組整隊跑不僅可發(fā)揮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作用,同時也可幫助學生克服耐久跑練習中孤立與畏懼感,發(fā)揚學生團隊精神,特別是在有跑步節(jié)奏和姿勢較好的同學帶領下,在教師的語言和手勢的指揮下,更易讓學生堅持到底、完成練習任務。
(2)每圈或每段距離向?qū)W生報時,培養(yǎng)學生的速度感。在練習中應注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跑步動作、步幅與節(jié)奏上,并隨時提示加深呼吸深度、節(jié)制呼吸頻率。
(3)測驗、評價時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應以相對性評價為主,即采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這樣可比絕對性評價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練習積極性與客服困難的信心。
3 加強意志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耐久跑心理定向
是否能有效地完成練習任務、提高學生耐久跑成績,意志力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且有耐久跑心理障礙的大多是意志薄弱者。因此,本人認為在耐久跑練習中教師應注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
(1)培養(yǎng)學生對練習產(chǎn)生高度的自覺性。耐久跑練習大多是長期多次重復的周期性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中樞神經(jīng)過程容易產(chǎn)生保護性意導。因此,耐久跑練習中學生應有高度的自覺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啟發(fā)誘導學生,使學生對耐久跑練習持明確、積極的態(tài)度。要使學生知道任何困難都是相對的,如果學生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已行動的目的和動機,就能使學生在練習中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就能動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與達到目的程途中的各種困難進行頑強而不懈地斗爭。
(2)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心理定向。在耐力練習中,學生自覺地接受耐力練習計劃,形成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堅決實現(xiàn)既目標的心理定向,有助于克服疲勞,完成預定任務。有資料表明,如果學生的“心理定向是假設的(例如,如果負荷不大我就堅持到底,如果我太累等等),學生完成任務的概率可下降70%。(《運動訓練學》)因為訓練中的意志努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所下的決心。因此在進行耐久跑練習時必須教育學生在困難面前下定決心。如在實踐中,教師在宣布課堂練習任務之后可振奮地提問全體或個別學生能否完成任務,或?qū)@次練習自己所制定的目標情況進行提問?!?/p>
(3)提高學生對自己注意力的控制。在耐久跑練習中當產(chǎn)生疲勞或感到痛苦不快時,除教師在組織教法上的改進,還要暗示或教會學生將注意轉(zhuǎn)移到有積極作用的事物上去,注意那些有意義或感興趣的事,如讓學生想象自己為一只可愛的小鳥或小鹿在大草原上飛奔或回憶最快樂的耐久跑練習的場景。
(4)多采用暗示或鼓勵的方法。暗示與鼓勵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能充分地動員機體的內(nèi)在潛力,有助于克服困難和戰(zhàn)勝疲勞。實踐中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暗示與鼓勵,也可通過學生自己或相互間的暗示與鼓勵,如教師口令“支持住,堅持到底”,學生一邊練習一邊集體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自我暗示“再支持快跑兩圈、超過前面同學”等等。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學生耐久跑練習中心理障礙便可克服。
綜上所述,教師的勤教、善教,有助于學生克服耐久跑的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耐久跑的興趣,從而達到耐久跑訓練的目的,全面提高耐久跑的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安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