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放 紀雪瑩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教學方法也隨著日新月異的更新,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師生之間的對話。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對話教學的理念對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對話教學切實落實到教學中,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有所改善。
關鍵詞:談話法;應用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一、談話法的含義及優(yōu)點
(一)談話法的含義
談話法是教學過程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教學手段,是經(jīng)過前人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理念,體現(xiàn)的是對話教學的教學原理。對話法指的是教師將互動交流貫穿在自己整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課本等相互之間進行多元互動交流的模式。在對話的基礎上,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呼喚,能通過積極對話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將生活、學習相結合,這樣有助于促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積極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
(二)談話法的優(yōu)點
1有助于構筑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
教師要不斷在教學運用談話法的過程中調節(jié)好師生關系,積極構筑師生之間和諧平等的交流環(huán)節(jié)。因為心理學已經(jīng)證明,學生只有處于輕松的環(huán)境下才能更積極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談話法的特點是將對話作為教師的原則,將對話作為教學的目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談話法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nèi)容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積極通過對話構筑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進而達到教學效果。
2有助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對話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互動,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話中,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發(fā)散性思維。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對話中,則談話法的在教學中的作用就能運用的更好。這要求教師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學水平,要對談話教學有深入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談話內(nèi)容,讓學生不排斥,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面對談話過程中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也要懂得如何進行調控。
二、談話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談話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必要性
1 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談話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新課程要體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中,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習慣和生活習慣。新課程的目的是要將學生的個性多樣化發(fā)展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而談話法則能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點。通過談話法,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表面內(nèi)容,學生可以通過主動討論獲得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
2 關注學生的生活
談話法還具有更關注學生的生活的優(yōu)勢。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講授知識,則學生只能獲得書本上的知識點,卻不知道該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習得的知識。但是教師如果運用談話法,將生活化內(nèi)容融入到教學中,則學生能意識到所學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知識能用于解決生活問題,幫助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更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德,擁有一定的公德心,對待社會也會抱著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
3 促進師生的互動
談話法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傳統(tǒng)的講授法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境況。但是如果運用談話法就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思考某些問題。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4 促進師生的平等
談話法的運用還具有促進師生民主平等的有點。因為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面發(fā)展,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差異性,因此學生之間的能力有強有弱,教師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平等地投入到談話中,這樣便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談話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
1 學科特點決定了使用談話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所研究的是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和良好習慣形成的學科,由于其學科的特點,決定這門學科必須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在設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案時要注重這門學科的課程特點,要重點突出思想性和實踐性,同時兼顧到學生個性發(fā)展中的缺陷。在此基礎上,如果教師能將談話法運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則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2 時代需要決定了使用談話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談話法是時代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因此談話已經(jīng)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也要積極構筑多元對話。談話法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改革的需要,改革提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求,體現(xiàn)出教書育人在社會實踐中的效果,還要展現(xiàn)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而談話法能很好地結合這一點。
(三)在新媒體時代,談話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入教學
隨著多媒體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不再是單純的面對枯燥的課本,這樣的話更能引起學生之間的互動,增添學生談話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圍繞多媒體課件的內(nèi)容利用課外書籍、網(wǎng)絡等工具進行搜索,為自己的談話提供更多的素材。
2 利用微信群展開討論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日新月異,教師在運用談話法時也可以插入相關的新媒體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媒體手段,促使學生在課后組織微信群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互動談話中,讓學習無處不在。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談話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重視生活化教學原則
在運用談話法時要重視生活原則,正如學者于忠海提出的那樣,任何一種信念最終都是為了讓人的生活更自主、更有創(chuàng)造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也要注重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進行強行的知識的灌輸。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討論生活化內(nèi)容,鏈接生活熱點新聞等方式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談話中,并獲得相關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維護人格尊嚴》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給學生先設置生活場景,例如,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怎樣來維護人格尊嚴?爸爸媽媽如果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這算不算是沒有維護孩子的人格尊嚴呢?”這個問題在學生生活中是有可能存在的現(xiàn)象,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chǎn)生想要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聯(lián)系網(wǎng)絡上的熱點新聞,讓學生更深入地展開談話。由于教師先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情境,而后又圍繞更廣闊的社會天地中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討論,所以學生的認知會更深刻。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運用談話法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覺得學習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變得更好,這樣才能讓學生更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加關心,多加引導,但是不能過分的干預學生的發(fā)散性思考,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想法。此外還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對與學生之間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討論解決難題。教師還要倡導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舉一反三,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能夠自主提出問題,主動探索尋找答案,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分析,這個過程能夠促養(yǎng)成學生探究學習的習慣。
(三)構筑師生和諧關系
在運用談話法時教師應用對等的關系來和學生對話。心平氣和的對學生加以引導,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指揮和批評。在學習《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的共同責任》這篇課文時,教師安排學生討論一下要如何才能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有哪些違反公共秩序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頗為得意地提出了自己的插隊經(jīng)驗:“趁著有人沒有注意,偷偷地進去,然后分別和站在前面和后面的人說話,這樣前面的人以為你和后面的人是一起的,不會說什么,后面的人以為你和前面的人在一起,也不會說什么,這個方法我試過好多次。”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并未直接進行批評,而是用平等的角度加以引導,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排隊等候的人,前面如果有人使用這種伎倆插隊,造成自己沒有買到東西,自己會怎樣想。這種設身處地的思考方式更能讓學生有所感悟。
(四)合理選擇課內(nèi)外資源
談話法的教學不在乎學習的內(nèi)容有多少,教師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材料,只要能促使學生深入談話,討論該話題即可,學生可以通過互動交流自主獲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選擇談話資料時要充分考慮到談話的內(nèi)容,避免出現(xiàn)舍近求遠的問題,切不可忽略了課本中的重要資源,當然,教師也不能過于拘泥于課本的內(nèi)容,忽略了對于課外資源的運用。
(五)注重對學生談話的引導
教師要認識到和學生談話時自己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的引導作用,有的教師引導過多,引導學生每一個思想走向,這樣便影響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而有的教師則采用“放羊”的方法,全程很少或者沒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這兩種方法都讓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部分教師在談話過程中過于天馬行空,忽略了談話要圍繞主題展開,要有一定的思想性。
(六)融入多種教學手段
個別教師認為談話法就只需要純談話即可,但是其實談話法還要輔以其他的教學手段,如可以用板書展示討論的內(nèi)容和重點。教師可以根據(jù)網(wǎng)絡時代的特點,將多媒體課件引入到教學中,這樣能使得談話產(chǎn)生許多新的話題,也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楊守寶.啟發(fā)與助產(chǎn)——孔子與蘇格拉底談話法的比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8).
[2]吳丹.淺析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J].今日南國,2009(7).
[3]程金鳳.如何運用談話法與學生溝通[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4]魏磺.如何組織談話法教學[J].天津四中,1997.
[5]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
作者簡介:馬天放(1996.09-),女,回族,遼寧葫蘆島市,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紀雪瑩(1996.11-),女,漢,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8級碩士研究生在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