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廷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群眾對文學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批評文體上,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本文通過對批評文體的多元化和開放性、營造活潑而充滿詩意的批評文體、批評文體保持審美經(jīng)驗的完整性、批評文體背后主體個性的彰顯四個方面的探究,得到了一些關于建構當前批評文體的啟示,希望對中國文學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文體建構
前言: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研究不斷地被推進,出現(xiàn)了很多批評文體。在這個時期的文論,不僅僅汲取了秦漢的精華,更是推陳出新,形成自身獨有的特征。在形式上,有排比、典故、對偶等修辭手法的融合運用;在內(nèi)容上,創(chuàng)作與批評相互貫通。不管是在形體上、音韻上,還是在內(nèi)涵里,讀者都能無比地享受在其中,愉快地遨游在這片文學知識的海洋中。
由此可見,魏晉南北朝這些“色、香、味”俱全的文論,對當前批評文體的建構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批評文體的多元化和開放性
(一)文學批評體式的總體風貌特征
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的總體風貌有體現(xiàn)理性和感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征,擁有這種風格的文論總是能讓我們回味無窮,感受深刻。比如,我們可以從《文心雕龍·序志》中的“原始以表末……綱領明矣……以馭群篇”看出其嚴謹?shù)倪壿嬎季S。通過閱讀和探究,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文章中的理性和科學,還可以鍛煉我們自身的邏輯思維[1] 。還有,郭紹虞的《中國歷代文論選》中寫道,“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這里連用兩個比喻,句子簡潔干凈,卻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唯美的畫卷。
(二)批評文體的開放性、多元性特征
魏晉南北朝的批評家們并沒有全盤否定前代的文學體式,而是既有繼承,又懂得推陳出新,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而這也反映出這個朝代擁有與其他朝代不一般的包容性的開放性。比如,鐘嶸的《詩品》不僅僅是詩話體,它又是專著體,這在在當時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實,當今時代對文學的包容度和開放度并不比古代差,但是由于規(guī)范化的限制和阻礙,在整體上,批評文體還是稍顯單一。所以,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積極地轉變觀念,處理好規(guī)范化和多樣化之間的矛盾[2] 。在這個網(wǎng)絡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更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好身邊的資源。比如,現(xiàn)在在很多通俗歌曲、流行文字中,我們也能看到批評文學的影子。這就很好地實現(xiàn)了批評文學的創(chuàng)新。
二、營造活潑而充滿詩意的批評文體
(一)批評文體應詩思兼?zhèn)?/p>
在談到批評文學的審美上,批評家們總是爭論不休。有的人說,批評文學應該是科學嚴謹?shù)膶W術論文。但是有的人卻覺得批評家應該是藝術家,批評文學應該是藝術的化身。其實,不論哪種說法,其中都有合理性。而魏晉南北朝的批評家們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度爭論,而是讓批評文學“百花齊放”、詩思兼?zhèn)洌褍烧叩暮侠硇韵嗷ト诤?,真正地把心思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去[3] 。反觀現(xiàn)代社會,批評文學的發(fā)展更多的是被規(guī)范限制,這也導致許多批評家們不敢輕易去嘗試和創(chuàng)新?;谶@樣的現(xiàn)狀,我們應該積極地向魏晉南北朝靠齊,實現(xiàn)批評文體的詩思兼?zhèn)洹?/p>
(二)批評文體的美化導向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批評家們在美文的創(chuàng)作上,大致有三種方法。首先,表達直觀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讓讀者很容易地就產(chǎn)生畫面感,而且還能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讀者情感的抒發(fā)簡潔明了,卻深刻動人。其次,多用意象表達、少用抽象表達。比如,“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都是意象—譬喻批評的典范。最后,講究對稱。對稱美是自古以來罕見的審美趨同,更是文人體現(xiàn)文體美感的重要形式。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對偶的運用從來都沒有消減過。比如,在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寫道: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如今是全新的時代,科學已經(jīng)貫穿于世界的每個角落。當然,我們不是想回到魏晉南北朝,而是警醒世人要懂得汲取歷代的精華,以便激發(fā)中國文論的活力。
三、批評文體保持審美經(jīng)驗的完整性
評論家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僅需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很高的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讀者,使讀者能夠體會作品的魅力,抒發(fā)自己真摯的情感。
在保持批評文體審美經(jīng)驗完整性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的這個方面,魏晉南北朝的文論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比如,在陸機談論幾種文體的時候寫道: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緜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簡簡單單的幾句,對仗工整,句句押韻,思路清晰[4] 。不僅讓讀者明白了幾種文體的區(qū)別和美感,更使讀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審美體驗。
四、批評文體背后主體個性的彰顯
(一)批評文體淡化了個人情感,較難看出主體獨特的個性與風格
就中國當前的批評文體來看,大多數(shù)都過度講究邏輯和科學,卻忽視了作品的個性與風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甚至是一些華麗辭藻的運用,沒有了這些,文論自然而然地就失去了美感。文體雖然具有嚴謹?shù)倪壿?,但是卻顯得沒有活力,讀者閱讀起來也覺得枯燥無聊。而在包括但不僅限于魏晉南北朝的古代,卻能很好地處理這一點。比如,王充在《案書》中寫道:“夫俗好珍古不貴今”,“不論善惡而徒貴古”。我們從中不僅僅能讀出作者“易曉樸實”的主張,更能體會到鮮明的人物性格和所站立場。
(二)批評文體的術語、范疇過于講究精準與規(guī)范化,被體制規(guī)訓而顯得較為單一
在“五四運動”過后,西方文化被引進中國。由于缺乏科學的思維方式,導致出現(xiàn)一些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全盤照搬的做法。在加上“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根深蒂固,批評文學的發(fā)展舉步維艱[5] 。今時今日,網(wǎng)絡信息技術發(fā)達,我們不僅能接收到西方文化,還能鑒賞全世界的文化。對于批評家來說,這是極大地誘惑,更是巨大的挑戰(zhàn)。不管是全盤照搬還是全盤否定,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筆者認為,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的觀念來對待這一現(xiàn)狀是目前最好的做法。
結語:幾百年來,中國批評文學發(fā)展迅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遇到的困難卻是十分的多。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批評文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關于挑戰(zhàn)和困難,我們也許會找到部分答案。激活傳統(tǒng)可以古為今用,魏晉南北朝批評家在批評思維、批評意識、批評方法和批評智慧的運?以及美文體的建構上,有著很多寶貴的理論資源和話語經(jīng)驗可供今人學習和傳承,當然,這還需要數(shù)代人堅忍不拔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鄧心強.魏晉南北朝言說主體對中國當前批評的啟示[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2013,34(3):115-121.DOI:10.3969/j.issn.1003-5281.2013.03.024.
[2] 鄧心強.魏晉南北朝言說主體對中國當前批評的啟示[J].學術界,2013,(3):134-144.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3.03.016.
[3] 趙學勇.於可訓的“文學批評”與“治史”建樹[J].長江學術,2019,(3):12-17.
[4] 李冉,季明舉.通俗與經(jīng)典———讀者反應批評視角下的莫泊桑小說敘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35-140.DOI:10.3969/j.issn.1672-335X.2019.02.019.
[5] 孫文起.論宋代文章批評對高校中文師范專業(yè)古文教學的啟示[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39(4):63-69.DOI:10.16729/j.cnki.jhnun.2019.04.011.
(作者單位:德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