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超 孫猛
摘 要: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在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時,要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提高對紅色文化資源品牌效用合理應用,注重精神傳承,通過合理方式完成對紅色文化的開發(fā)與利用,進而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紅色文化;精神傳承;理念信念;革命精神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合理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因此,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應從具體情況出發(fā),做好相應的傳承工作,不斷發(fā)揚紅色文化。
1 紅色文化傳承
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項重要構成,是中古共產黨領導中國人們在艱苦革命建設時間中積累而來的特殊文化,其蘊含著歷史文化內涵和革命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傳承是現代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以及弘揚紅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偉大理想[1]。目前,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做好紅色文化傳承對于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以及民族偉大復興來說意義重大。
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對于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來說有著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文化建設要求。紅色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中的重要構成,也是現代時代文化不斷向前發(fā)展營養(yǎng)劑,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2]。
2 紅色文化資源
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形成或表現出來的政治理性、英雄形象、愛國情懷、高尚品德等,內化于革命事件、革命實物、各種具有文化性的物質,各項內容形成了具有一定內涵的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可以起到承載紅色文化的作用,而在革命建設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紅色文化的最終實現需要依靠載體,而這些載體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實現,比較常見的有社會和軍事活動;以革命文化為主題的紀念地,如:歷史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等;也可通過以革命文化為主體的文化遺存進行體現,如:歌曲、文化、文藝作品等。紅色文化資源是鮮活的歷史文獻、教材,有著豐富道德營養(yǎng)和政治智慧,是具有歷史借鑒性和思想教育的精神財富[3]。
3 紅色文化精神傳承是紅色文化傳承的核心
紅色文化精神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紅色文化意義被忽略,紅色文化符號形式化
一些紅色文化作品過分形式化,脫離了人民群眾的體驗和感受,導致紅色文化精神變得更加抽象化,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成為“空談”,起到不到任何作用。例如,一些以抗日為題材的“神劇”,劇中的英雄形象被無限放大,完全脫離了歷史背景,使其成為了一個“神奇人物”,這看似抬高了歷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實際上卻是導致英雄形象受損。一些地區(qū)過分注重歷史紀念館建設,注重人物形象,安排各種不同類型的設施,遮掩過分注重“面子”紅色文化建設最終只會成為形象工程,忽略了符號背后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意義[4]。此外,還存在略紅色文化符號保存和建設的情況,一些地區(qū)雖然是紅色文化建設的發(fā)源地,或重要的精神起點,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保護,一些紅色文化遺跡很難被找到,或是消失的情況,造成紅色歷史文化發(fā)生斷裂,缺少紅色文化精神載體,以及相應的依據,導致在這些區(qū)域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紅色文化的價值及精神。
(2)低俗化紅色文化符號,紅色文化意義遭到貶低
貶低、損壞紅色文化符號,在符號去除的同時,去精神、去意義。例如,一些以文化歷史和符號為主題的作品,損壞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人民解放軍的正面形象,為了博眼球,虛構歷史,將共產黨員變成了不守紀律、滿口臟話的負面形象。這就割裂了紅色文化符號和文化精神,甚至將兩者放在一個對立面,出現明顯的符號與精神分離現象[5]。一些人,尤其是對歷史了解不夠的人在觀看了這些作品后,會錯誤的將作品體現誤以成為真實的歷史,導致這部分人失去對紅色精神的敬畏,甚至會出現厭煩,抵制紅色文化精神的情況。一些地區(qū)在進行紅色文化旅游開發(fā)時,將紅色文化與不同的故事混編,故意將一些現代游客感興趣的故事加入到紅色文化中,捏造歷史,或者加入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導致高尚的紅色文化精神變得低俗,沖淡甚至是消解紅色文化意義。
(3)紅色文化脫離歷史,紅色精神發(fā)生改變
打著還原歷史的幌子,依據現代人的價值認識和興趣點,有意的將紅色文化符號現代化,將更多的現代元素附著在歷史遺跡、歷史文化上,完成對歷史文化符號的重新塑造,將紅色文化符號歷史內涵抽掉,導致符號背后的意義被剝離,紅色文化被改造時紅色文化意義發(fā)生了變化。例如,在刻畫焦裕祿、雷鋒等歷史人物時將許多現代人追求的創(chuàng)新、張揚等個性添加到這些歷史人物的身上,而他們身上存在的無私奉獻、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則會被掩蓋,長期以往,將會使人們認同紅色文化精神失去原有的顏色。
4 理想信念建設過程中合理發(fā)揮紅色文化作用
理想信念對于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從個人角度來看,理念信念關系到生死問題的判斷,可以發(fā)揮巨大的引導作用。人們如果確定了某種理念,人體的生命則能可以超越自我,從而和群體的生命合理的聯(lián)系在一體,從而獲取集體化存在,在有效的生命個體中同未來目標進行聯(lián)系,具有持久性意義。從社會角度來看,理念信念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群體對未來發(fā)展的目標和方向的共識,可以形成較強的社會凝聚力和精神理想,社會確立理想信念后形成較強的發(fā)展理念[6]。個人若缺少理想信念,容易犯錯,會做出一些極端行為,而社會如果沒有理想信念,通常會處于一個無政府狀態(tài),社會將會處于一個相對混亂狀態(tài),會降低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
目前,中國社會尤其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狀況都成為了的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內容。中國社會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應當堅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建設期間要全面發(fā)揮紅色文化作用。革命理想高于天,人生的前進方向會受理想的指引,而信念則會對事業(yè)的成敗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骨頭就硬,而沒有堅定的理念,骨頭則軟,并且會使信念政治發(fā)生變質,同時,也是會使經濟出現貪婪,生活上遭受到腐蝕、道德發(fā)生墜落。
紅色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理念具有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思想核心理念,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有著遠大的堅定信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以為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定信念,使人們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樹立了堅定信心。將各項核心內容與不同時代特點進行融合,從而使不同的紅色文化歷史能夠得到充分展示,進而凝結為不同時代的紅色文化精神,形成具有特點的紅色文化符號,使其成為中國共產黨理念信念,對當地人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精神吸引力。將紅色文化合理的應用到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使教育的形象性、示范性、體驗性都得到增強,避免出現單純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導致該項工作內容過于說教化和空洞化,這也是進行紅色文化宣傳,加強對該項內容研究的意義所在。
5 結束語
紅色文化資源是歷史留給人們的一項重要政治遺產和財富,其具有豐富的道德滋養(yǎng)和政治智慧及社會功能。合理開發(fā)、應用紅色文化資源,從而使紅色文化能夠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楊圓圓.以紅色文化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學理論,2019(08):159-161.
[2]許芳.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傳承關系淺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31):4+6.
[3]許婕,葉文亮.紅色文化對提升文化自信的新時代價值[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30(10):91-94.
[4]歐陽敏.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為例[J].文化產業(yè),2018(19):33-36.
[5]王麗,滕慧君.秉持改革開放精神 傳承地域紅色文化[J].人民論壇,2018(25):136-137.
[6]安新麗.紅色文化傳承要正確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90-95.
基金項目:2018年度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計劃重點項目“膠東紅色文化進課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煙臺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膠東紅色文化增進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研究(YTSK2018-Y-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