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陽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本文正是在此基礎上,探討和分析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途徑,以期能夠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質疑能力;途徑
前言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綜合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想象等活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更加重視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和協調者。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切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1.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觀察其中的規(guī)律,有效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2.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途徑
2.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又有很多種,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使得數學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1] 。比如,面對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停車場有20輛汽車,有人先開走10輛,之后再開走5輛,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參考已知的題設條件,提出相關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更多的是提出停車場還剩多少量汽車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路根本打不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轉變問題思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改成這樣:羊村的村長買了20個蘋果,分給喜羊羊10個,分給懶羊羊5個,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很多小學生都會喜歡看動畫片,而且具有一定測公正意識,因此,他們給出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比如:“喜羊羊的蘋果是懶洋洋的幾倍?”還有“喜羊羊和懶羊羊拿走蘋果之后,還有多少個蘋果?”或許還有同學會說:“羊村還有沸羊羊、美羊羊他們,應該根據人數,公平地分給每一只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知判斷,進行思考和想象,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認為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權威中心。一些學生害怕自己提出問題會被老師否定,或者是影響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另一個是學生會擔心自己問的問題不得當會遭到教師和同學的嘲笑,于是有很多學生干脆就發(fā)展成為課堂上最沉默的人,有問題不敢問,有疑問不敢說,時間長了很有可能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為此,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民主的形式開展教學管理[2] ,注重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工作,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得學生樂于交流、敢于質疑。
首先,教師要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敢于提問。其次,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闡述自己的意見。再次,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不可對發(fā)言錯誤的學生采取輕視、嘲笑的態(tài)度,有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比如,在教學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面積和周長時,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不可簡單地講解計算公式和應用題目。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剪紙,讓學生按一定要求裁剪出對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然后再測量和計算,使得同學們有一個消化吸收和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測量計算過程中,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種測量的方法對這些小的圖形的計算比較方便,但若是對花壇面積計算就顯得不適用了”。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總結和歸納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么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就可以套用公式,使得問題有效解決。為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說、敢問。
2.3引導學生掌握質疑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應當有效結合數學素材,運用聯想、比較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并且學會總結和分析數學規(guī)律。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第一是通過新舊知識進行質疑,要求學生能夠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4] 。比如學生背會了乘法口訣表,那么在學習除法的時候就能將這些知識給用上了,能夠從中悟出乘法和除法是相通的,從而有效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是在新舊知識方面找問題,發(fā)現他們之間的關聯和不同之處,總結規(guī)律,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方法,思考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讓學生主動提出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繼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結束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敢于質疑,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讓數學課堂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參考文獻:
[1] 樓華天.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小學時代,2019(5).
[2] 安文平.培養(yǎng)小學數學質疑能力的途徑探討[J].中華少年,2018(13).
[3] 石花英.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華夏教師,2018,110(26):19-20.
[4] 高建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105.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陽圩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