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摘 要:小學階段是乒乓球啟蒙的黃金時期。但以傳統(tǒng)的方式開展乒乓球課堂教學,由于枯燥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易受場地限制使練習不夠而影響教學效果。我校在開發(fā)小學生乒乓球校本課程實踐中,引進校外專業(yè)俱樂部合作,系統(tǒng)地制訂了課程計劃,實現(xiàn)了有序教學;轉變理念、創(chuàng)新教法、優(yōu)化教學形式,從而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采用多元評價,形成激勵機制,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提高了教學實效。
關鍵詞:乒乓球;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改變理念,變競技為游戲
乒乓球運動是由課桌上玩“簡易網(wǎng)球”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成現(xiàn)在這種競技性很強的運動項目。當前快速多變的技戰(zhàn)術風格,已經(jīng)遠離了當初以“玩”為宗旨的游戲本質,也逐漸拉開了與初學者的距離。所以,在小學的啟蒙教學階段,我們不妨改變理念,讓其回歸“游戲”屬性,盡量結合“玩趣”開展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如,練習顛球時可以配上明快的音樂,引導學生邊顛球邊隨著節(jié)奏自由扭動,在愉悅的練習中發(fā)展球性。在練習對墻擊球時,我們少用計時多用計數(shù)的方法,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緊張感。對抗賽也不要氣氛搞得太緊張,可以采用“爭霸賽”“打擂臺”“接力賽”“晉級賽”等趣味形式進行。
二、開發(fā)教材,變隨意為系統(tǒng)
為了讓教師有章可循,避免教學的隨意性,我們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發(fā)了乒乓球校本教材,在充分考慮乒乓球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保證了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實效性(表1)。
三、創(chuàng)新教法,變抽象為直觀
現(xiàn)代的乒乓球技術,打法類型多、對抗強、速度快,往往使初學的小學生感到眼花繚亂、手足無措、遇難而退。為了減輕初學者的心理負擔,盡快培養(yǎng)學習興趣,我們應簡化教材、創(chuàng)新教法、以學定教,使學生一目了然,產(chǎn)生易學的感覺。
1.利用多媒體增加教學直觀性
學生是通過“聽”“看”來感知技術動作的示范過程,而且“看”是學生主要的信息來源。乒乓球技術快速多變,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很難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教師也不可能像武俠片里描述的那樣把球懸滯在空中完成動作示范。這時,我們?nèi)绻褍?yōu)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制作成PowerPoint慢放出來,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觀察和模仿,同時結合畫面講解分析,就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學習起來就會比較直觀輕松。
2.利用直觀講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的講解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知識,而且還能通過思維建立動作概念。生動形象的講解能達到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如,在進行正手近臺攻球動作教學時,針對學生對揮臂位置把握不好的難點,我們可以把揮臂動作形象地描述成鐘表的指針位置,準備姿勢“三點鐘”(平放)揮到“十二點鐘”(額頭)完成,結合教師的語言提示反復練習,就會獲得很好的練習效果。又如在教學“旋轉球”技術時,我們可以把純色的乒乓球涂成彩色,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了解乒乓球的旋轉軌跡。為了讓學生掌握攻球落點的位置,我們可以在球桌上用粉筆畫上圓圈,幫助學生找到定位感覺。
3.模仿錯誤動作來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
模仿錯誤動作來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自己的技術動作,往往缺乏明確的評斷,請其展示錯誤動作又容易挫傷自尊。教師用語言去描述錯誤動作,學生又不一定能體會和理解。這時,教師應根據(jù)觀察,適宜地把錯誤動作模仿給學生看,讓學生分析產(chǎn)生錯誤的關鍵原因,然后與正確的動作進行對照,就能較快地改正錯誤動作。但采取此種方法時,不能過分夸大,只能形象模仿,以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鏡子來觀看自己的動作過程,以獲得正確的技術印象。
四、優(yōu)化形式,變單調(diào)為新奇
變化、新奇是維持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呆板、單調(diào)的說教形式,只能使學生感到枯燥、厭煩。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形式。
1.以面帶點,變難為易
我們在乒乓球技術教學中發(fā)現(xiàn),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一個教練員只能帶教四五名學生。如,在教學左推右攻技術時,教練員需要給隊員邊“喂球”邊糾正動作,最后形成“動作定型”?,F(xiàn)在開展整班教學,學生接受單獨“喂球”的機會不多。如果讓這么多學生長時間重復練習單個動作,又會覺得很單調(diào)枯燥,容易失去練習興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為此,我們把乒乓球的技術動作編成乒乓球操的形式,拍攝了教學視頻,配上音樂組織教學。并把乒乓球操當成熱身運動,在每堂體育課和大課間活動中進行練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節(jié)奏中逐漸掌握乒乓球的基本動作。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再進行技術深加工,這種“以面帶點、先模糊后精化”的教學形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分層教學,晉級激勵
不同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也不一樣。為提高課堂效率,我們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技術水平開展分層教學,根據(jù)不同的練習小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實行啟蒙組、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的臺階式順序晉級。先挑選一些技術好、管理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員只要完成自己組的練習目標,經(jīng)組長考核推薦,就可以晉級到高一級別參與練習。高級組的學生,經(jīng)體育教師推薦可以進入校隊試訓。為了激發(fā)組長組織管理和業(yè)務指導的積極性,每晉級一名組員就給組長加一分,按小組長、標兵組長、精英組長、金牌組長的順序晉級。進入高級組的同學有權利挑戰(zhàn)組長,競爭管理崗位。
3.形式多樣,循序漸進
乒乓球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雖然有些學生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術動作,但是一般都沒有很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以打基礎為主。基礎打好了,學習新動作就沒有心理負擔了。如,先教會學生練習怎樣握球拍,然后利用顛球、對墻擊球練習球性,等到學生有了一定基礎,才進行推擋等技術的教學。教師的教學一定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創(chuàng)新練習形式,讓學生對下一堂乒乓球課充滿期盼。如,顛球練習,我們可以采取高低、正反拍、轉體、雙拍交替自顛球和顛球“投籃”等練習。對墻擊球我們可以采用對墻變換距離連續(xù)擊球、向墻上指定區(qū)域連續(xù)擊球等練習。我們還可以組織多人參加三角“傳球”、 四人兩球對角賽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玩趣”中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結語
在小學乒乓球教學中科學、靈活地選用各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具有較好的作用。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的能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提高。學生在乒乓球體育鍛煉中意志得到磨煉,獲得了體育技能,進而達到身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學生自己的練習體驗到乒乓球運動帶來的樂趣,真心喜歡并享受每一節(jié)乒乓球課,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統(tǒng)韜.新課程背景下關于小學乒乓球教學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2(34).
[2]郭成芬,張斌.小學乒乓球教學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3(05)
[3]董慶才.淺議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發(fā)球訓練[J].遼寧:沈陽市皇姑區(qū)體校沈陽市.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