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 祝小波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實踐證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在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競爭意識和社交技能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競爭意識和社交技能,從而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德育功能呢?本文結合我校所推進的小組合作教學改革作粗淺探析。
一、構建積極互賴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
美國著名學者約翰孫認為,積極互賴是構成合作學習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互賴,就沒有合作。因此,構建積極互賴關系,是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的關鍵要素。
構建學習小組。我校各班按照“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4—6人小組。與傳統(tǒng)秧田式的座位相比較,小組圍坐拉近組內(nèi)學生間的距離,方便小組成員面對面地互動交流,促進學生更快地融合在一起。學習小組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集體”組織,有組名、呼號、組徽和公約,實施“班級——小組”、“值日班長——組長——組員”的自主管理模式。在這種圍坐座位結構和小組自主管理架構下,小組成員不再是分散的個體,而是“沉浮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學習小組為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提供極為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
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各小組布置明確的、可測量或考察的學習任務,比如翻譯一篇文言文、完成一份實驗報告、畫出一件美術作品或者模型,完成練習冊上某些習題等。這些學習任務不是針對個別學生提出的,而是小組的共同目標。在目標引領或任務驅動下,學習小組凝聚成為一個共同努力、互相幫助、互相監(jiān)督的集體,小組成員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集體觀念。
恰當分派任務。給每個學生分派特異性的任務,是實現(xiàn)積極互賴、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的最好的辦法。我校成老師在教授《隆中對》第三段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結合課下注釋,準確翻譯課文”,她采取切塊拼接法組織教學。先將文段分成六個小片段,分派給各小組的六個學生。學生領取任務后,先自主學習,嘗試翻譯;然后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內(nèi)容向同組的其他同學匯報,其他同學提出質(zhì)疑、糾錯和補充;最后組內(nèi)每個學生都能比較準確、流暢的翻譯全段。特異性的任務使得每個學生都不可替代,必須相互配合,彼此依賴,互為補充。
合理分配角色。為了完成某一個任務,教師可以給每個成員分配互補且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角色,以使小組責任具體化。譬如在一次化學實驗課中,黃老師分配給各組六個學生操作員、觀察員、記錄員、監(jiān)督員、協(xié)調(diào)員、報告員等不同角色,分別負責實驗操作、觀察實驗情況和同伴表現(xiàn)、記錄實驗現(xiàn)象、編寫實驗報告、協(xié)調(diào)關系、匯報展示等。黃老師很好地利用角色互賴,使每個小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對學生集體觀念的培養(yǎng)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適時恰當獎勵。為了保證小組的成功不是因為一兩個小組成員的努力,而是依賴小組全體成員的共同爭取,合作學習往往需要以小組集體為評價和獎勵對象。實踐證明,為了獲得更多地獎分和老師、他組、他人的更高評價,不僅每個小組成員會盡量呈現(xiàn)自己最優(yōu)秀的、最有實力的方面,而且小組成員之間也會互相督促、幫助或者激勵。適時恰當?shù)莫剟?,促使小組成員之間交往與合作,共享成功的快樂。
構建積極互賴關系,使學生明確只有依靠集體力量才能達到目標,獲得成功,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二、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學習過程中,合作與競爭相互依存。合作學習中的平等競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促使小組成員為了維護小組的共同聲譽與利益,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經(jīng)常的、合理的、長期的評價,可以持續(xù)強化學生健康的競爭意識。我校主要通過以下策略來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建立小組日常評價制度。我校制訂的《學習小組評價辦法》,從課堂表現(xiàn)、德育表現(xiàn)和學習成績等三方面每天對學習小組進行量化評價。教師每節(jié)課都會根據(jù)各組成員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參與度、學習效度、紀律維持、小組協(xié)作、展示效果等方面的對小組進行量化評價,并在下課時公布。學習成績和德育表現(xiàn)都由基礎分和浮動分構成?;A分和浮動分的設置,引導學生不斷追求進步和提高,不僅和他組、他人比,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的過去比,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為自己的小組贏得最大的分值。
建立小組評優(yōu)制度。我校分階段、多層次的評選優(yōu)秀學習小組:每周評選班級優(yōu)秀小組,每月評選年級優(yōu)秀學習小組,每學期評選學校優(yōu)秀學習小組。對優(yōu)秀學習小組,除了適當給予物質(zhì)獎勵外,還通過廣播表揚、上光榮榜、頒發(fā)獎狀、先進經(jīng)驗介紹等形式予以激勵,鼓勵各個小組力爭上游,奮勇爭先,光明磊落的競爭。
建立組員評優(yōu)制度。每個學習小組根據(jù)組員在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的表現(xiàn),對組內(nèi)成員作出評價,評選小組最佳發(fā)言人、最守紀律的人、最樂于助人的人、最講衛(wèi)生的人、成績進步最大的人等,各小組獲得同類稱號的人在班里再進行差額評選,選出班級最佳發(fā)言人、最守紀律的人等。這樣既使每個小組都重視小組內(nèi)部建設,又形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局面,增強學生個人積極進取、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
建立學生內(nèi)省制度。學生通過周記定期評價和反思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貢獻,如“列舉本周在小組活動中做得好的三件事和一件值得改進的事”。在完成某些重要的合作學習活動后,讓學生說一說:誰在活動中的貢獻大?誰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措施最有助于達成小組目標?這些自評內(nèi)省活動,促使學生自覺觀照自我,改進不足,不斷完善。
三、加強社交技能指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學習小組成員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然而,社交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可能偶然習得。學生的社交技能往往需要通過教師的傳授才能得以提升和強化,也需要在小組活動中或者與小組同伴的交往中得到發(fā)展。
傳授指導。美國學者卡甘認為,“合作技能被鑲嵌在特定的合作結構中教給學生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將內(nèi)容與相關的交往技能配合,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近三年來,我校對每屆初一新生進行入學培訓,社會交往技能是培訓重點。如:《認識你我》通過自我介紹與互相介紹,促進學生的互相了解;《課堂發(fā)言知多少》對學生在課堂討論、匯報、質(zhì)疑、辯論時的語言、語態(tài)、語速、音量、手勢、姿勢、問候語、結束語等作出詳細指引。教師教授指導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在指導學生之間“給予真誠的鼓勵”時,我校伍老師請兩個學生角色扮演。其中一個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觀滄?!泛?,第二個學生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然后豎起大拇指說“你朗誦得真好!”。這時,教師請其他同學說說這個學生是如何給予真誠的鼓勵的,他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并請其他同學也嘗試給第一個同學一些鼓勵。
點評強化。教師對學生社交技能的指導,更常態(tài)、更有效的方式是在教學中的適時點評,發(fā)揮課堂即時點評的導向功能。譬如一個學生發(fā)言結束后,老師可以從表情、語速、節(jié)奏、音量、體態(tài)語言等角度對發(fā)言學生進行表達技能的指導,也可以從眼神、表情、動作等方面對其他學生予以點評,引導學生掌握“專心傾聽”“耐心等候”“禮貌質(zhì)疑”“提醒同伴”等傾聽技能。教師在課堂教學要把握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引導學生在“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p>
除課堂教授指導與點評強化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嘗試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到課堂外、到生活中,到師長、親友、鄰居等的交往中使用所學的社會技能。學生不斷實踐,直到把它變成一種自然行為,成為行為中永久的一部分。
合作學習是符合時代需要的學習形式,有效地促進學生品德發(fā)展。通過構建積極互賴關系,學生分工協(xié)作,互相激勵,共擔責任,增強了集體合作意識??茖W、多樣的評價,促進學生在平等競爭中學會合作,在合作的同時也學會健康競爭。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學生在課堂有效合作學習和以后的事業(yè)發(fā)展與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蘭,盛群力.多彩合作課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4).
[2]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
[3]伍新春,管琳.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
[4]張素蘭,李景龍.合學教育:突破合作學習的五大瓶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7).
[5]李昌明.思想品德教育中合作學習小組德育功能弱化現(xiàn)象及調(diào)適策略[J].長春:《考試周刊》,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