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利娟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jīng)濟水平逐步提高,初中教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F(xiàn)如今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各個事物都開始逐步融合。因此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來說,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教師便需要嘗試將時政教學內容引入進來,并展開詳細分析,提升教學質量。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時政教學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促進作用,并對于具體方法方面發(fā)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時政;教學;關系;分析
引言:
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而言,本身便來自于生活之中,但同時也高于生活本身。由于課程內容極為抽象,因此許多學生在初次接觸時會感到難以理解,整個課堂的氛圍也極為枯燥。為此,教師便能夠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時政新聞,引導學生對生活本身予以更多關注,進而使得自身學習熱情有所提升。
一、時政教學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促進作用
現(xiàn)如今教育部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理應嘗試將時政教育引入進來,以此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在一起,從而對教學起到補充的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便有著較強的人文性和科學性特點,與社會時事的關聯(lián)性非常緊密。因此為了更好的把學生培養(yǎng)為合格公民,教師便需要將更多時政內容滲透進來,促進學生自身認知思維及綜合運用能力的不斷發(fā)展[1]。
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中很多枯燥的原理,學生都不能夠靈活認知,而時政材料的靈活補充,則從學以致用的角度,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提供了一個新途徑。這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對國內外的大事加以關注,更重要的是,時政資源蘊含諸多的教育因子。簡單的一個時政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解讀。這不僅幫助學生復習了知識點,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政治敏感性,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哲學層面可以指引學生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以冷靜、縝密、客觀的視角來解讀一些事件,防止學生觀點偏激。這也是當前中高考對學生政治素養(yǎng)考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點予以關注。
二、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時政教學的具體方法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通過將時政教學滲透進來,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進行知識學習,從而使其有著更強的價值理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便需要將一些更具指向性的材料應用進來,確保教學的時效性和育人功能整合在一起。這樣一來,教學課程的整體質量便會得到全面提高,學生們也能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氛圍之中,完成內容掌握,對其個人發(fā)展能夠帶來諸多益處[2]。
(一)課內教學
1.合理應用時政材料
對于時政教學來說,課堂教學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基礎陣地。因此,教師在選擇時政材料時,理應盡可能選擇一些價值較高,且有著指向性特點的內容,以此展開引導工作,宣揚良好的社會風氣。不僅如此,對于一些負面的新聞,同樣不能選擇逃避,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們認真思考,從而使其獨立思維得到增強。
例如,在政治教材中,針對黃巖島的菲律賓問題便有所提及。教師在授課時,便可以對這一素材予以充分利用,促使學生們將自身更多注意力放在時事新聞方面,促使其個人價值觀得到改進。在完成講解之后,還可以為學生們播放一些專家人士的評價,以此讓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進行問題思考,使得自身思維變得更具多元化特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對于國內外時政的了解將會更為全面,同時自身視野也能得到全面拓展,學習興趣也會隨之提高,對其個人發(fā)展帶來了諸多益處。
2.在方法層面進行探究
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極為枯燥,使得學生們很難融入到課堂之中。為此,教師便需要在方法層面展開研究,以此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價值。引導學生認真參與,進而提升學習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我國政府受人民監(jiān)督”課程學習時,教師便可以嘗試將近些年中央政府提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熱點內容導入進來,主要包括四方面材料。其一是十八大之后的反腐成果,其二是習近平書記的反腐語錄,其三是相關反腐漫畫,其四是視頻資料。通過滲透之后,讓學生們進行思考,為何我國政府要受人民監(jiān)督,并帶著問題展開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3]。
(二)課外學習
課外可以看作是政治課程的一種延續(xù),因此教師便需要采取專題講座的方式,對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展開觀察,了解其對于近期生活的了解程度。單從組織形式來說,教師可以嘗試將課堂教學和知識競賽穿插在一起。如果時間足夠,教師便可以開展小型知識競賽,以此起到活躍氛圍的效果。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便會得到提高,對于課程學習有著更高的喜愛程度。即便是面對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yè),也愿意積極參與,進而使得自身學習質量得到增強。此外,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和了解一些電視節(jié)目,讓學生們對其觀點進行借鑒和學習,如最近熱播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中引用的很多素材,如:售票員最美“變臉”、硬核老人掛牌“勿需讓座”、“時光博物館”、最可愛的人——睡著的醫(yī)生、深情親吻國慶的老人等,新聞工作者給出的精確解讀是學生們學習借鑒的典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政治教學的時候,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理應嘗試將時事政治內容應用進來,以此起到錦上添花效果。如此便能使得教學活動更具時代性特點,學生們能夠有效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認真完成知識學習,同時自身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調動。這樣一來,教學質量便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生們的整體水平也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成長為國家社會的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1]王海麗.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教育:文摘版:00103-00103.
[2]莫雪芹.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中學英語之友: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00150-00150.
[3]侯存定.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考試周刊,2018(6):00133-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