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巧韻
【摘要】學生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魅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動手做實驗,便會有收獲。引領學生進入科學探究的殿堂,我們還可以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關鍵詞】實驗;課堂;興趣;成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從省教育廳提供的信息了解到,很多地區(qū)在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中,開展加試理化生實驗操作考核試點工作,實驗成績計入中考升學總分,從這個趨勢來看,學科教學不能單是一堂灌,要結合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授課,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學習,而在課堂上開設各類實驗可以增進師生情感,適合高效教學,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到果子”,事半功倍。變“教”給學生知識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將課堂由“講堂”變?yōu)椤皩W堂”,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課堂,是當今教育的大勢所趨。在中學各科的實驗教學中,通過生動直觀的實驗,來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開發(fā)新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設計綜合探究實驗,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主動適應未來社會。
本人這幾年都作為教學管理人員,對各科的教學變化、發(fā)展都有所了解,我也經常深入到各科的老師中,跟他們去探討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法,下面從幾方面來談談我對實驗與課堂教學的相互關系的看法。
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核心因素是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是引導學生不拘泥于一種嘗試、一種方法、一個結論。在美國, 中學理科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基礎來設計實驗 , 自由地研究、提問、采集和分析數據, 驗證假設寫實驗報告, 注重學生做實驗的過程, 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而對學生的實驗結果并不要求必須準確, 這是值得借鑒的地方。在我們中學化學教材中, 學生分組實驗較少, 許多教師對課本中的實驗習題內容不夠重視, 甚至省略不做, 更談不上增設一些家庭實驗了, 實際上在完成實驗習題的過程中, 設計化學實驗方案需要學生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啟發(fā)下, 設計出各種可行的實驗方案, 成功地解決化學實驗問題, 從而激發(fā)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 同時還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實驗習題:“燃燒與滅火實驗的研究”,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設計好實驗方案, 可根據課本的“實驗提示”進行設計, 用課本中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研究; 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另外設計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并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實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然后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釋、得出結論。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 而且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 自行找到了答案,大大增加了成就感。
二、自覺學習生興趣,突破難點出成績
教學難點,一貫是學生學習的攔路虎,難點積累多了,一些學生會產生畏學厭學的心理,為了全體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快樂學習,找到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至關重要,實驗是一種好的手段,在實驗之前,如果教師能圍繞教學難點設計出不同層次難易各異的幾個問題,讓學生親手實驗來得出答案,就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化學課上,關于“氫氧化鈉、氫氧化銅與二氧化碳的反應能否發(fā)生,若發(fā)生生成什么”?是個教學難點,學生往往記不住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生成物,寫化學方程式經常出錯,而且習慣認為氫氧化銅也與二氧化碳反應,如果老師僅僅通過講解,與石灰水、二氧化碳反應類比,也能模仿得出正確方程式,但印象不深,容易忘記。說明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難點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突破。若采取實驗與問題相結合的方法,結合實驗設計一些問題,有難有易,那么就可以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自己親自去實驗,得出問題的答案,就如同自己經歷電影畫面,同學們爭先恐后地上講臺做實驗,奇妙的反應現(xiàn)象在他們手中出現(xiàn),還有學生自己不可思議的驚嘆聲,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還讓學生的收獲除了知識還有情感。積極參與討論,動手,滿足了所有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實踐證明,通過創(chuàng)設新實驗來突破教學難點,發(fā)揮了實驗的優(yōu)勢,達到了適合教育追求的目標。
三、與時俱進新觀念,細節(jié)凸顯真價值
生命科學學科在兩綱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其中學生最為喜歡的實驗實踐活動是兩綱教育的重要載體,比如,在生物學中,制作并觀察葉片的裝片、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等實驗中可以讓學生從微觀結構切身感受到生命結構的精妙,進而引導學生要愛綠護綠,關注環(huán)境。觀察和解剖鯽魚,觀察和解剖蚯蚓等實驗中,由于涉及解剖,學生會有類似“這個實驗太殘酷了”“這個實驗太不人道”之類的想法 此時正是落實兩綱教育的重要契機 老師在肯定學生想法的同時,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關愛身邊的動物,堅決遏制虐待動物事件的發(fā)生,同時要引導學生知道現(xiàn)代醫(yī)學的很多成就都是建立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的,比如說大家都注射過的疫苗的研制,就是以大量動物的生命作為代價的。今天我們課堂上的動物要為科學而獻身,我們大家應該更加認真地完成實驗,讓它們生命的價值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還有,八年級學生正值青春期,這個階段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好奇心強,喜歡自我表現(xiàn),另外他們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多媒體制作能力,于是,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的老師嘗試改變教學方法,借助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比如,在拓展性實驗實踐活動—“校園花壇植物種植”的教學中,老師們按照 PBL 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習小組、設計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學習成果展示、多元評價和反思總結六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把班級學生分成九個小組,每組 5 人,然后出示花壇照片,并以“如何讓校園荒廢的花壇重新煥發(fā)青春,為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做出一份貢獻”為情境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花壇種植的方案并進行全班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植物高度、顏色搭配等因素,評選出最佳方案進行課外實踐種植持續(xù)觀察花壇植物的生長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愛綠護綠 關愛生命”的意識。班級花壇植物種植活動結束后,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周一次觀察和記錄花壇植物的生長狀況,并進行全班交流,由此強化學生對花壇植物的關注以及對其生長狀況的了解,對于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在小組班級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及時進行反思并商討解決之策。這樣的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新鮮感,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也使實驗體現(xiàn)了真正的價值。
學生只有不斷地體驗實驗成功,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習興趣,那我們的課堂就會活力四射,不失為成功的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習活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不斷進步走向成功,這才是求知的真正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袁運開,趙錚,余自強主編.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關文信,耿淑賢,王鳳英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