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語文新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那么,我們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人性、人格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呢?
一、閱讀情境教學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情感體驗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它是推動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的欲望。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碑攲W生對所學材料發(fā)生興趣時,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如教學《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太空的相關圖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太空的圖片產生要了解太空的欲望,這時趁熱打鐵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太空生活趣事。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宇航員在太空睡覺、喝水、走路、洗澡等的畫面與地球生活相對比,加深學生對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主動質疑
孔子曰:“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生有了疑問就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就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爬山虎的圖片。教師問:“同學們,看到爬山虎的圖片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學生紛紛質疑?!芭郎交⑸L在什么地方?”等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這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他們興趣盎然地閱讀課文去文中尋找答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從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
二、閱讀想象教學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小學生的想象是天馬行空、豐富多彩的。教師要根據學生想象的特點,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借助文本激發(fā)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同時,注重學生的人性、人格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
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彩色的夢》一課,課文第二至四小節(jié)具體描寫了彩色的夢境。教學時,讀第二小節(jié),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找出景物“草坪、野花、太空”,扣“綠了、紅了、藍了”,想象畫面色彩的明麗,抓“大塊、大朵、大片”,感受孩子畫面的歡暢。讀第三小節(jié),引導學生找出景物“雪松、小鳥、小屋、太陽”,抓住“拉、請、留下、結”等詞語,結合課文插圖展開想象,感受森林里雪松與小鳥的團結友愛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二)挖掘文本空白,補白想象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空白,積極開展填補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教學《彩色的夢》一課,讀第一小節(jié),抓住“聊天”和“跳蹦”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他們躺在鉛筆盒里會聊些什么?打開鉛筆盒,跳蹦著,他們又會做些什么?讀第二小節(jié),抓“滑過”想象:腳尖滑過的地方還有什么呢?讀三小節(jié),引導學生從詩句“請小鳥留下歌聲”展開想象,想象雪松與小鳥對話的場景,還可以想象小鳥會留下怎樣的歌聲。讀第四小節(jié),可以從文尾的省略號生發(fā)想象:“我”的彩色夢境還會有什么畫面?
如此,閱讀想象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讓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激發(fā)了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從而獲得獨特而深刻的審美體驗。
三、培養(yǎng)朗讀能力,滲透人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朗讀。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朗讀能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情操的陶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如教學《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指導學生朗讀:
(1)讀好自問自答的句子。
“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讀這一句,重音應落在“好不好”上,要讀出詢問的語氣。朗讀回答的句子時強調“一點兒”,表現伙伴們的不開心。
(2)讀好過渡句。
課文中有兩處過渡句,一處是“不過,我覺得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不過”表示語意轉折,朗讀時可放慢速度讀“過”,然后略作停頓。“真不錯”應重讀,提示下文。另一處是“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個都特別有意思”,朗讀時強調“特別”。
(3)讀好長句子。
文中有不少長句子分句都不長,但語意連貫,讀時要注意分句間的關系。如,“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別被屎殼郎撞傷,因為他們搬運食物的時候,從來不看路?!边@個長句子由多個短句組成,語意連貫,提醒小伙伴走路小心。朗讀時除了按照標點提示作邏輯停頓之外,“因為”后面也應稍作停頓,突出原因。
教師講解完朗讀的要點,示范讀或播放朗讀課件。先讓學生跟著默讀,接著跟著小聲讀,然后大聲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小蟲子生活中的苦與樂,感悟到小蟲子樂觀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中滲透人文精神。
四、開展自主、合作閱讀,促進人文素養(yǎng)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如教學《金色的腳印》一課時,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圍繞“1.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2.狐貍一家和正太郎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三個問題,先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自探中未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們在交流中各取所需,教學相長,共同提高。課堂上,把探究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匯報。每組先讓小組中的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或中、優(yōu)等生評價。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合作探究中獲得收益,這樣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創(chuàng)新的主體。從而,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獲取知識,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