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文章以Dorynei二語習得動機理論為依據(jù)和前提,調(diào)查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特點,并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做了針對性的分析。之后,筆者又提出了一些教學措施,用于激發(fā)和增強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機,以期為英語學習者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二語習得;動機;措施
一、Dornyei 二語習得動機理論的三個層次
動機理論研究受到很多學者的關(guān)注。Gardner和Lambert是創(chuàng)立第二語言習得動機理論的人。1994年,著名語言學家Dornyei提出了動機理論包含三個方面,即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以及學習情景層面。這是到目前為止學術(shù)界認為最完備的二語習得動機體系。
1.學習者層面是與學習者本身相關(guān)的因素,主要有成就需要、自信心、學習能力、語言焦慮、歸因方式和自我效能。
2.語言層面是指與英語語言相關(guān)的種種因素,如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和實用價值等。
3.學習情景層面主要包括教師、群體學習和課程等動機方面的因素組。
二、英語學習動機特點的調(diào)查研究
本調(diào)查對象來自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的初一年級某班學生,共44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8人。年齡從12歲到14歲不等。將研究對象按照英語考試成績分為三組:高分組20人(>85分),中間段15人(60—84分)和60分以下的低分組9人(<60分)。
本次研究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問卷主要包括內(nèi)在動機、外在動機、歸因三個部分。
親愛的同學們:
學習動機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提升英語水平,請在下列選項中選擇一個最符合你英語學習情況的答案,每個題后有五個選項。1表示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2表示基本不符合我的情況;3表示有點符合我的情況;4表示大體符合我的情況;5表示完全符合我的情況。
內(nèi)在學習動機:
1)我非常喜歡英語。
2)我對學語言有很特別的愛好。
3)我喜歡的挑戰(zhàn)是英語學習。
4)我對英語國家的人以及文化感興趣。
5)我喜歡英語語言本身,不去學校也希望能學習英語。
外在學習動機:
1)我學習英語是因為我喜歡英語老師。
2)我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3)如果我學好英語,我的身份和地位將得到提高。
4)我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為了升學考試。
5)我的英語成績好,我就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歸因:
1)如果我英語學得好,是因為我非常努力。
2)如果我英語學得好,是因為我有學習英語的能力。
3)如果我英語考得好,是因為我的運氣好。
4)如果我英語考得好,是因為試卷簡單。
5)如果我英語學得好,是英語老師教得好。
三、調(diào)查結(jié)果
圖1表明,英語學習的內(nèi)在興趣方面,高分組的得分高于中段組和低分組,這表明內(nèi)部動機強的,學習英語的動力更足。內(nèi)在動機與英語學習成績正相關(guān)。
圖2表明,外在動機方面,低分組的得分高于高分組和中段組,外部動機強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不一定優(yōu)秀。外在動機和英語成績的高低沒有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
圖3表明,高分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較高,歸因在可控制的因素,比如努力,對學習能力有信心。低分組自我效能感比較低,歸因在老師和運氣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上。
四、結(jié)果分析
(一)語言層面
動機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近景性動機著眼于短期的學習行為,遠景性動機著眼于長遠的學習行為。從長遠上看,更深遠地推動學習者持續(xù)性進行學習英語的是學習者的遠景性動機。初中生以近景性動機為主,動機能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效果,近景性動機也可以短期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習者層面
英語學習成績由多種因素決定,部分學生將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歸因于運氣不好,教材太難,家里沒有人輔導等等。教師需要幫助學習者找到正確的歸因方式。
(三)學習情景層面
1.家庭因素
一天之中,初中生除了在校八小時,其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外度過,尤其是家里。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對孩子所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及他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都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教師行為
動機可以由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激發(fā)產(chǎn)生。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學的成功不在于教學技巧,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是建立在正確的人際關(guān)系、態(tài)度和素養(yǎng)上的。教師肯定和尊重學生,對學生至關(guān)重要,這有利于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3.同學影響
用朋輩的作用,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帶動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往往可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熱情,這也是教師常說的班風和學風。優(yōu)秀學生代表傳授自己在學習中的心得,可以激發(fā)同學的學習熱情,小組互助的模式可以幫助到同學。
五、教學對策
(一)以學生為中心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聽、說、讀、寫”四個要素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和長期的積累,才能獲得一定的語言技能。英語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yīng)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材、教學媒介、教學手段等,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wù)。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語言學家Gardner和 Lambert認為語言學習動機有兩種:工具型動機和融合型動機。工具型動機需要語言,有明確的實用性目的。融合性動機喜歡語言,后者沒有明確的目的。現(xiàn)在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是出于不得不學,比如應(yīng)試、找個好工作等原因,這屬于工具型動機。少部分學生學習英語是因為單純地喜歡英語,喜歡西方的文化等,這屬于融合性動機。單一的學習動機并不好,因為兩種動機發(fā)揮不同的動力作用。只持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遇到困難沒有興趣不易堅持;只持有融合型動機的學習者學習目標不明確。只有兩種學習動機結(jié)合,學習效果才最佳。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習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學習動機,而教師要能夠看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材施教。對持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生,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遇到困難不退縮,增加他們的融入型動機。對持有融入型動機的學習者,教師要幫助學習者明確學習目標,強化他們的工具型動機。這樣,學習者既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又有濃厚興趣,遇到困難時能堅持下去,學習效果就會更加顯著。
2.幫助學生正確歸因
根據(jù)維納的歸因理論,學生成就結(jié)果的歸因基本上有四種,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務(wù)難度和機遇。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歸于主觀自身因素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兩個方面。正確的歸因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調(diào)整學習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獲取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努力程度、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等是主觀因素,也是影響英語學習結(jié)果的主要因素。教師幫助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結(jié)果的歸因,讓學生明白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找各種理由和借口,因為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歸因。幫助學生增強學習努力程度,勤奮學習,制訂學習目標,尋找學習方法,這才是提高學習的方法。英語環(huán)境的缺乏是外部客觀因素,鼓勵學生利用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學習英語,如課本教材、其他書籍、手機學習類軟件APP、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等。
(二)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場所。因此,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至關(guān)重要。
1.高效課堂,語言情境化、真實化
語言離不開真實的語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設(shè)計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和語境,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使用語言,為終極目標語言的實際運用打下基礎(chǔ)。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呈現(xiàn),如圖片、音頻、視頻都可以讓學生視覺聽覺接觸到真實的情境;小組活動中的表演、討論等等都是在踐行語言教學的情境化和真實化。
2.匯入星辰大海,安排豐富的課外活動
教師要多組織活動,延伸課外,增強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要安排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由徜徉在英語知識的海洋中。教師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比如閱讀英文經(jīng)典名著、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做英文手抄報、開展英語美文朗讀、選單詞小能手等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
3.良師良策,授人以漁
教師是學生的領(lǐng)路人,是學生人生路上一盞知識的明燈。我們要授人以漁,讓學生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慧眼,教給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指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自主學習。
六、小結(jié)
總體來說,學習動機強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越好。不可否認的是,學習動機是多樣復(fù)雜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Dorynei二語習得動機理論的指導下,一線教師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相信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習者找到正確的歸因,多維度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習者的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課堂語言情境化,課后活動豐富化,授人以漁,讓學生擁抱廣闊的藍天和大海,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成績,為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273-284.
[2]Do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Gardner,R.C. Social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4]Williams, M &R.L. 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蔣亞琴.基于學習動機理論的初中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