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發(fā)
【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改革,對散文教學的更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加強對培養(yǎng)和提升初中生審美能力的重視,從而豐富初中生的精神領域,逐步提升學生的散文素養(yǎng)。作者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點提高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有效性;具體策略
目前,初中階段的散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教師依舊采取死板專制的教學模式,盲目地追求學生取得更高的分數,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生硬地朗讀或者機械地背誦,忽略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和主體感受,使得散文教學變得沒有生機,阻礙了初中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地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散文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營造豐富的、靈動歡悅的情境,引領學生切實體會散文本身的魅力,注重設計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充分開掘文字背后的意蘊,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豐富其文學素養(yǎng)。
一、聯系日常生活進行導入,激起學生對散文的閱讀興趣
導入是散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首要任務,有較強感染力的導入能夠充分引起學生對文本的關注,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較強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在準確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挖掘生活中的散文教學素材,并利用自身充滿藝術性的教學語言設計優(yōu)美的散文導入語,將學生引入一個貼近現實的散文情境中,有利于降低學生對新學散文的陌生程度,推動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新授散文的大致內容,從而邁出提高散文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
例如,教師在教學《春》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對于春天你們有著怎樣的印象和感受呢?”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進行導入,有利于調動學生以往的經驗,勾起學生腦海中關于春天歡快愉悅的記憶。學生一:“我喜歡在春天去郊游,可以欣賞到好看的風景!”學生二:“春天就該是萬物盛開、爭相怒放的季節(jié),給我們、給世界帶來希望和生機……”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朱自清筆下獨特的春天吧!”教師通過貼近日常的導入,既降低了學生對文本的陌生感,也充分地引起學生對該文本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深刻感知散文語言具體特點
在散文的教學中,朗讀是讓學生感知語言特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能夠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有利于使學生深刻理解散文的具體意蘊,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知識。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關注文本中的字詞、精彩的語句等,加深學生對散文語言的印象,使其通過反復朗讀切身感知散文的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朗讀對學生情感的感染作用,使學生把握散文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散文知識的整體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教師:“同學們,請大家在音樂的配合下一同朗讀這篇課文,盡情地感受文章散發(fā)出來的美?!睂W生們沉浸在朗讀過程中,配合著音樂,切身地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教師:“接下來請找出你認為最美的詞語或是最美的句子,對其加以朗讀或記誦?!睂W生一:“只見一片輝煌……不見其終極?!睂W生二:“泛著點點……互相挑逗。”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對自己認為的美句進行朗讀,充分地發(fā)揮朗讀對學生的感染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魅力,深切地感知到散文語言所具有的特點。
三、對比賞析挖掘文字意蘊,準確把握作者的內心情感
教師要將閱讀的理論知識與課上的散文閱讀實踐互相結合,引導學生對比賞析文本中的具體語句,通過對比進一步分析作者遣詞造句的真正用意,用心感受詞句的感情色彩,繼而深刻地領悟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賞析語言是散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huán)節(jié),在教室引導下的賞析能夠提高學生對散文的賞析能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鮮明的對比賞析中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內心感情,充分挖掘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深刻意蘊,進一步領悟作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想象空間,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率的散文課堂。
例如,教師在教學《背影》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教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一句話在色彩的選擇上有什么特點?”學生:“主要是暗色、冷色調?!苯處煟骸澳亲髡邽槭裁匆磸蛷娬{父親穿著的顏色呢?請大家去掉色彩再讀一次,能發(fā)現有什么不同嗎?”學生:“他戴著布小帽,穿著布大馬褂,布棉袍?!币龑W生進行對比賞析,通過對比發(fā)現色彩的作用,體會作者的用意。教師:“讀出了什么樣的感覺?”學生:“比較沉重,通過較暗的顏色感受到父親被生活所累的感覺”……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對比賞析,讓學生深切體會父親細致的形象,同時領悟作者獨特的情感。
四、從整體上把握散文內容,深入感知所學文章具體內涵
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刻、準確地領悟所學散文的具體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散文的大致內容,引領學生將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個情節(jié)串聯起來,逐步深入到散文的核心思想。由于散文的行文結構相對來說并不是太嚴謹整齊,散文的內容也是屬于比較隨意、比較自由灑脫的,但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卻很集中,其內涵也有著深刻的寓意,如果沒有把握散文的整體內容,就無法準確地感知其核心內涵。所以,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對散文內容的解讀來感知所包含的隱藏內涵。
例如,教師在教學《那樹》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教師:“誰來概括一下那樹的故事?”學生一:“由于人類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把曾經枝繁葉茂、為人類帶來蔭蔽的大樹無情地砍伐掉?!苯處煟骸按髽錇槿祟愖隽四男┦虑槟??”學生二:“為人類遮風擋雨、給人提供一個很溫馨很陰涼的環(huán)境?!苯處煟骸按髽渖砩嫌惺裁淳衿焚|?”學生三:“無私奉獻,任勞任怨?!苯處煟骸叭祟悓Υ髽渥隽耸裁葱袨??”學生四:“用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無情地砍伐大樹?!苯處煟骸澳悄銈冇X得這樣做對嗎?”學生五:“不對!人們應該放下手中的屠刀,讓樹的靈魂得以安息?!苯處熞徊讲揭龑W生從整體深感感知散文的具體內容,使學生深入感知所學文章的真正內涵。
五、巧妙設疑激發(fā)探究欲望,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提問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語文思維品質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要針對文本的具體內用來設計有效的、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探究欲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逐漸獲取散文知識,從而豐富初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散文的具體內容尋找切入點,設置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深入思考,讓學生有所啟發(fā),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教學《荷塘月色》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教師:“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出現了哪些數量詞呢?”學生:“一絲、一道、一帶、一兩點?!苯處煟骸斑@些數量詞有何作用呢?”學生:“數量詞有點綴作用,使靜謐的荷塘在月光下展現出迷人的美感?!苯處煟骸拔闹羞€出現了哪些疊詞呢?”學生:“曲曲折折、田田、高高低低、隱隱約約……”教師:“疊詞的運用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多次調動人的聽覺、視覺、嗅覺……”教師引導學生在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分析文本,有利于學生更準確地體會其中情感,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六、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該嚴格地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地考慮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原有的散文基礎和審美水平,盡可能地從他們的現實需求出發(fā),適當地運用其他教學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生動優(yōu)美的朗讀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散文的美,逐步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力,注重針對文本內容設置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散文具體情節(jié)的深入思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獲取文章的內涵,不斷提高初中生對散文的解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清.情思飛揚 潤美求真——淺論初中散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