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摘 ?要:為了幫助現(xiàn)代小學教育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正確樹立,各級學校均開展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該課程開展的前提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以此帶動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關于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對目前開展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只有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的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方面有所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道德與法治]
我國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進程突飛猛進,需要運用到的知識也隨之增長。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的速度,教育部在日常工作時也需不斷的進步。小學教育是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被重視。我國目前對于小學教育的改革最重視的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改革需要每個學科的老師們積極配合,充分發(fā)揮學科的優(yōu)勢,采用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充分挖掘知識的價值所在,以學生的意愿以及接受程度為主體,來對其進行培育。最后,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是為了他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都不了解,有著極大的好奇心,這也就代表著他們對事情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在這個階段應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幫助他們去了解這個世界。因此在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非常有必要,可以更加科學的幫助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世界觀以及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為發(fā)展文化道德素質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制定計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同之處,這就非??简灲處煹膶I(yè)水平,如何將教學與同學們的特質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與法治課程相關制度不完善,老師對于該課程缺乏經(jīng)驗,雖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但缺少科學性。這些存在的問題導致教師的教學進度緩慢,因此學生也無法充分的學習這些知識。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生本教育理念無法進行,教學計劃無法開展,知識點不簡單易懂,這些問題均導致該課程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
(一)綜合提升教師素養(yǎng),促進各學科教學有機整合
經(jīng)過改革,當前小學教育實行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領域眾多,有心理健康教育、歷史、地理、德育等領域,這表面了該課程的多樣性,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同時還涵蓋了日常教學中其他的文化課,相輔相成。同時,這一改革也提升了對老師們的專業(yè)技能的要求,首先要老師們對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以及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準備,其次需要提高自身講課水平,對重點難點逐一分析,保證學生對知識點有充分的掌握。如對《美麗的校園》有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結合實際具備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加充分全面的接觸校園的同時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深層次的含義。還可以結合美術課程,來補充相關知識,全面了解校園,讓學生認識到除了語言文字可以描述校園的美好,用繪畫的方式也可以描繪出校園的美麗,以此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事物多樣性。
(二)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推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
情境式的教學對教學有很多好處,比如,更好的展現(xiàn)教學內容,可以更加直觀的讓小學生體驗教學形式,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需求。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更注重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學生的一些日常行為以及思想,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所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比較喜歡,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道德與法制素養(yǎng)。有很多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很受歡迎,比如“親親熱熱一家人”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老師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相互合作進行親子游戲,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融洽溫馨。不僅讓學生完成了日常的教學任務,而且使得學生可以真實的體驗到和父母的親情以及同學之間的友情。還有一個“歡天喜地過新年”的教學,學生學習到了春節(jié)的相關內容,而且還在春節(jié)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脫離課堂,去生活中感受豐富的民俗活動和節(jié)日的氣息,讓學生更加立體、深刻的感受到春節(jié)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紅火喜慶的氛圍。
(三)教師學生平等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形成
新課改的順利進行,使得學生學科教育模式也不斷更新進步,這樣一來,就會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被提出,對老師的要求也會高一些。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開放度比較高,這時候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就比較突出,需要老師的充分尊重,推動教學中主體的改變,讓學生代替老師主導者的地位,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加強參與、服務和合作方面的教學力度。當教學到“我們一起做”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可以一邊教學生制作技巧,一邊和學生相互合作,比賽制作手工制品。設置一定的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評比每個人的作品,找出問題在哪里,好在哪里?等等,而老師自身不用急著去發(fā)表建議。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合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真正實現(xiàn)平等、互助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融洽師生關系的建立。如此一來,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學習,可以促進師生共同學習,相互進步。
三、結語
對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是成長豐富知識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時候教師就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他需要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特別是在小學道德和法治課堂教學的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和法制意識,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學生的成長成才,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玲.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研讀與教學思考[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7(9):18-19.
[2]劉汝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34(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