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 王海波 楊曼麗
摘 要:本文分析了獨立學院好學學生所具有的特點,并重點分析了他們具有怎樣的優(yōu)勢和劣勢。根據學生的特點、專業(yè)特點以及現有教學模式,討論了獨立學院好學學生如何學好高等數學的看法及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始終貫穿在當代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憑借其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鍛煉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辯證性,發(fā)散性。以由淺入深的形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意識。高等數學作為各專業(yè)學習的前置課程,涉及到理工,經管,醫(yī)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教育。在鍛煉學生思辨性的同時,也要求學生運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專業(yè)問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而對于部分獨立學院學生,學生并非沒有實力也并非不努力,而是經歷了“x因素”才導致高考失利。相比經過高考篩選后和他們處于“同一階層”的學生,這類學生具有很不一樣的特征。首先,這類學生在此時的模子還是好的,不論是基礎,還是學習能力,都比“同一層次”的學生要高出許多。而且,只要能及時的消除掉高考失利帶給他們的負面情緒,他們在大學四年一定是很有上進心,愿意付出更多努力的。很多學生抱著“高考成功就成功了”的錯誤心態(tài),到了大學開始墮落,這樣的學生雖然考上了某一所知名大學,但相比之下不一定就是更好的苗子。這些算是這類學生具有的益處,而壞處,主要集中在心理層面: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本身也許就是他們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經過這一挫折,可能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影響;來到一所不是他們夢想中的大學,可能會使他們的學習動力受阻;由于拿不到出色的大學文憑,他們考慮的學習之外的事情也許會更多,承擔的壓力更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高等數學的鉆研。
這部分學生因為其自身特點的原因,在高等數學學習上存在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其優(yōu)勢有:
1.相比同校同學,該類學生的基礎好,學習能力更強,對學習方法的理解也更到位。因此該類學生很容易取得拔尖的成績,容易得到老師的注意和親睞,這能極大地增強他們的信心。
2.由于該類學生很容易在校內拔尖,因此他們更容易獲得很多機會,例如代表學校參加數模競賽,高等數學競賽等等。
同樣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勢:
1.教師資源不夠理想。中下水平院校教師團隊以后生力量為主,教師多為剛進入這一行業(yè)的缺乏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
2.“模式”與“模板”不匹配。以獨立學院為例分析,獨立學院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因為主要的學生都是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低,高等數學又是一門枯燥難懂的學科,大部分學生不愛學,如果還是以較高的標準要求學生,最終的結果只會是掛科率慘不忍睹。因為獨立學院不得不降低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只要求學生能記住書上簡潔的結論,并且會用結論得出答案即可,而省掉繁瑣的推理過程,過于復雜的章節(jié)甚至采用全篇刪除的做法,比如泰勒公式。對于這類學生來說,他們的能力遠高于學校的標準,卻無法在課堂上領會足夠深度的高等數學思想,甚至會錯過很多對他們極其有用的篇章。
3.研討難題的學習氛圍不夠。任何具有鉆研性質的課題,交流都是至關重要的,靈感很容易從交流中產生。但他們大部分的同學往往缺乏學習積極性,使得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很難和別人交流,或者只能和老師交流,但老師畢竟是已經在思維上建立起“高等數學的大廈”的人,對他們提起的問題基本都能直接給出答案,這就很難站在求學者或者說是未知者的立場引導他們逐漸地靠自己找到對疑問的解答。所以學習氛圍不夠濃厚,會是很大的損失。
根據以上特點以及個人的學習經驗給出以下的總結: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生基本都是靠自學獲取知識的,該類學生更要增強這一能力。其次,要學會針對自己的特殊情況,開辟一些新的道路。
一、學會利用網絡課程。近幾年興起的網絡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其中MOOC更是被視為解決人們對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不斷增長的需要與高等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隨著中國許多名校的加盟,國內越來越多的精品課程都可以從MOOC上得到,而且是免費的。該類學生要重視對這一寶貴資源的利用。事實上,眾多研究表明,慕課對大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影響是很積極的,例如有助于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有助于對數學理論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解決辦法。
二、主動展現自己的能力。該類學生不能被動地等待自己的才能被發(fā)現,因為越早被發(fā)現,就能越低限度的降低自己的損失。因此他們必須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例如課堂表現,集中考試等等。
三、主動尋求交流。主要包括兩方面的交流,一方面是與校內教職工的交流,針對學校的大眾教學方式不適合自己的情況,磨合出一些有效的補救措施,獲得好的建議。另一方面是與其他學校的認識的同學的交流,了解那些實力強的學校的教學要求,哪些是重點講的,哪些是粗略講的,使自己對知識的把握心中有數。
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國正積極實施高考改革,從中也能看出國家對人才的看重。如何挖掘出獨立院校中具有潛力的學生以及這些有潛力的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發(fā)展自己,仍需要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作者簡介:陳江(1999.6-),男,漢族,浙江臺州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本科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海波(1999.9-),男,漢族,浙江臺州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本科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訊作者:楊曼麗(1979.12-),女,漢族,浙江青田人,博士,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郭瓊,徐小明,邱翔,陳煉.關于工科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33):65-68.
[2]李建祥,唐虹.高等數學教學質量提升途徑與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6(20):131-132.
基金項目:2018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一點兩面三融合”模式的計算機人才培養(yǎng)機制研究,編號JG2018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