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在歷史與現(xiàn)實、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交響中,讓“兒童號”精神代代相傳,并滲透到兒童品格的血脈中。學校口袋書教材的深度研發(fā),捐機紀念館的建成開放,童心德育課程建構(gòu)體系和實施方式的兒童立場,在傳承、創(chuàng)生、交響中,淬煉學生品格,培育“愛國、奉獻、博雅、悅納”的實小好兒童。
【關(guān)鍵詞】兒童號;童心德育;知行合一;品格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07-0027-04
【作者簡介】高金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江蘇泰州,225500)校長,高級教師,泰州市名校長。
2018年9月30日,一架按照“中國兒童號”原型1∶1比例定制的實體飛機模型停放進了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實?。┍苯中^(qū)愛國主題園院落的中央。初秋的陽光穿過廣玉蘭寬大的樹葉,灑落在銀白色的機身上,熠熠生輝。這架飛機模型是實小校友、泰州市姜堰區(qū)少年黃埔軍校校長黃志峰先生歷時三個月精心打造,無償捐贈給實小兒童的珍貴禮物。時間追溯到1951年抗美援朝期間,實小兒童向全國少年兒童發(fā)出了捐獻飛機購機款的倡議,《新華日報》《人民日報》等媒體相繼報道?!坝肋h的兒童號”這段光榮校史承載了實小人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基于這樣的歷史傳承,結(jié)合新時代學生發(fā)展的新要求,我們確立了這樣的兒童哲學觀:童心是高貴的、率真的、靈動的、自由的。基于“做向兒童”的校訓,我們確立了“童心教育,讓每一位兒童真實生長”的辦學愿景和“愛國、奉獻、博雅、悅納”的現(xiàn)代公民品格培養(yǎng)目標。
一、愛國:以“兒童啟蒙”唱響“童心詩篇”
2018年元旦前夕,實小“六一堂”嗨翻了!孩子們正在社團老師的指導下編演舞臺劇。舞臺劇創(chuàng)意的靈感來源于姚家齊先生回母校的事件。姚家齊先生是當年捐獻兒童號飛機時學校的少先隊大隊長,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母校和當年發(fā)出捐機倡議的難忘歲月,退休后再回母校并為孩子們講述關(guān)于“兒童號”的校史。于是孩子們就姚爺爺回母校一事進行舞臺劇創(chuàng)編和表演。舞臺劇以一個孩子帶著姚爺爺逛校園為主線,穿插姚家齊先生對當年的回憶,這個舞臺劇帶著孩子們從歷史深處飛向現(xiàn)在,飛向美好的未來。舞臺劇的創(chuàng)編、表演是一種體驗式德育,它是浸潤式的,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當然,“永遠的兒童號”這段光榮校史要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并讓他們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僅僅靠一部舞臺劇是不夠的。于是,我們想到以“圖說”還原“史事”。學校大隊部向全校師生征集“圖說”的方案,孩子們提出組織歷史尋訪團,用剪紙、繪本、版畫、速寫等形式“圖說”永遠的“兒童號”。在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查閱相關(guān)史料、尋訪捐機事件中的關(guān)鍵人物,在尋訪過程中,孩子們對“兒童號”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愛國主題的理解也更深入了。尋訪工作之后,孩子們開始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對“兒童號”的理解和認識,我們把孩子們的這些“圖說”小書稱為“口袋書”,實小的孩子人手一份。孩子們在“口袋書”的制作過程中探究、體驗、感悟,“口袋書”以“史”的形式留存愛國主義的教育傳統(tǒng),以兒童化的方式繪制“永遠的兒童號”這一精神圖騰。
在參觀紀念館、觀賞舞臺劇、閱讀口袋書后,一位三年級學生家長如是說:“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歷史,一所學校有一所學校的傳統(tǒng)。今天的一部舞臺劇、一本口袋書和一座捐機紀念館,讓我真正認識了實小,了解了實小。這樣的教育讓孩子終生難忘?!?/p>
二、奉獻:以“兒童生長”喚醒“童心母愛”
“高校長,您好!這是一盆火龍果,您可以買下它嗎?我還可以告訴您火龍果的養(yǎng)護方法哦?!币粋€穿著公益黃馬甲的小姑娘捧著一盆有些奇怪的植物,略帶興奮地走到我面前說。我一看,她的公益黃馬甲里面是我們學校的校服。哦,原來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在開展“公益·修行”活動。于是,我故意問她:“你在干什么???我為什么要買這盆火龍果呢?”
小姑娘有些激動地說:“高校長,我是實小公益小天使,我和同學們正在進行公益義賣。很多大人以為我們是騙人的,不相信我們,現(xiàn)在正好遇到校長您啦!您一定要支持我們?!?/p>
我接過小女孩手上的火龍果,這時剛好湊過來幾位路人,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道:“這些小家伙,弄些東西來忽悠人?!焙⒆觽兟犃撕苁莻械卣f:“高校長,您看怎么辦???”
圍觀的那幾個人聽到孩子們喊我校長,轉(zhuǎn)而問我怎么回事?我借機做起了推銷員,我告訴大家:“這是我們學校的一項公益行動,這些孩子是一群公益小天使,雙休日他們都會在各大公共場所去義賣,所得義款會全部捐給有困難的人?!甭犃宋业囊环忉?,圍觀的人馬上消除了心頭的疑惑,轉(zhuǎn)而夸獎起孩子們,有一位老大爺還立刻買了一盆火龍果。
手捧火龍果,看著孩子們跳躍離去的身影,我略感欣慰。學?!靶凶叩牡掠敝肮妗ば扌小表椖?,讓孩子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學會奉獻,錘煉自我。義賣活動中,他們學習判斷,學習溝通,學習在挫折中成長。“行走的德育”之“公益·修行”項目讓孩子們擁愛前行,心向陽光。
我們在組織孩子們進行校外公益體驗的同時,還在校內(nèi)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生命的成長,引導孩子們由外向內(nèi)觀照。實小校園內(nèi)有一個“快樂農(nóng)場”,這是一個快樂之園、勞動之園和品格之園。“快樂農(nóng)場”課程主要包括農(nóng)耕教育、快樂種植、科學探究、田園詩情、創(chuàng)意刻繪烙五大板塊,課程主要指導學生認識各類農(nóng)具、學習科學栽培的方法、誦讀經(jīng)典田園詩文、了解生命延續(xù)等。學生們在勞動體驗中感受生命的重要,學會感恩。
一位負責小葫蘆項目的學生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葫蘆彩繪有意思,葫蘆彩繪也不易。彩繪之前,我回想起葫蘆從幼苗到長成葫蘆的過程,其間有小伙伴們的期待與欣喜,也有他們的沮喪與無助,尤其是看到一夜之間葫蘆耷拉著腦袋,儼然沒了生命氣息的時候……小伙伴們在欣喜和憂傷中,逐漸地有了對生命的敬畏與憐愛之情。葫蘆收獲季,我們收回葫蘆,先將葫蘆去皮、晾曬(陰干),去瓜瓤和種子,晾曬過程中,要根據(jù)天氣情況,將葫蘆搬進又挪出。最后,還得根據(jù)葫蘆的特點篩選分類,確定是制作掛件,還是制作擺件,如果制作擺件,就要求葫蘆的底部平坦些。歷經(jīng)如此豐富的歷程,葫蘆彩繪才可以開始。一顆葫蘆種子落地→破土→生長→歷經(jīng)風雨→成熟→工藝品和我們的成長經(jīng)歷很相似,其中飽含了父母、老師、同伴給予我們的陪伴、關(guān)心與付出……”
三、博雅:以“兒童需要”構(gòu)建“童心課程”
創(chuàng)造、創(chuàng)生,轉(zhuǎn)化、轉(zhuǎn)譯,我們始終堅持“永遠的兒童號”德育品牌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主旋律,構(gòu)建起多樣豐富、知行合一的“童心”課程。
2018年6月27日清晨,伴著《小小城南》的歌聲,實小城南校區(qū)的師生在上演一場“青秀城南,難說再見”的離別大戲,孩子們淚眼婆娑,一一擁別老師和同學。在畢業(yè)季的每一天里,每一寸光陰都似乎定格了。師生彼此用視頻和文字剪一段光影珍藏,更有教師為孩子的小初銜接開展的創(chuàng)意活動,還有不同領(lǐng)域、不同行業(yè)的社會人士來指導孩子們進行職業(yè)體驗,構(gòu)想、規(guī)劃自己的理想和未來。這是實小“三季”課程之畢業(yè)季,“一頓共享的自助餐、一宿難眠的露營、一周難忘的師生遠足、一臺溫情的光陰故事、一場跨界的對話”探索出實小畢業(yè)季的“五個一”范式,生成了實小畢業(yè)季課程的五大模塊:我和自然、我和母校、我和中學、我和世界、我和未來。畢業(yè)季課程讓德育穿越了校園,穿越了時空,穿越了書本,實現(xiàn)了德育的全程、全員和全方位,師生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共同探究、互助成長。
“訪學周”期間,我們組織孩子們在實小集團的三個校區(qū):“老字號”“青年號”“兒童號”的時空隧道中快樂穿梭,砥礪品格。
一個孩子們在日記中寫道:“訪學周很短,訪學周也很忙。詩詞大會、古詩牌大賽、手指上的閱讀、泥塑中的經(jīng)典、葫蘆彩繪、草房子里的領(lǐng)讀分享、過錯樹下的自悟成長、快樂農(nóng)場里的播種……走進萬年臺,臺下仰望,心緒放飛!”
一位隨訪的學生家長這樣說道:“學校的童話森林里,童心樹、兒童號飛機,不同的物件,書寫著相同的情感——愛。訪學的日子里,我也和孩子種下了一棵‘童心樹’。她承載著孩子的一份希望,離開校園,孩子還會想著,念著。若干年后,即便孩子離開了實小,我們還會再來?!?/p>
一所隨訪的老師感慨地說道:“走進‘北大街’,一條載滿姜堰記憶的老街,小巷、老屋、民居、店鋪,一應(yīng)俱全。走在里面,我突然有了哼唱《老家北大街》的沖動。我慶幸我們的實小坐落在北大街,徽商的智慧,魚湯面、大爐燒餅里的純樸鄉(xiāng)情,都是實小文化的DNA?!?/p>
訪學周課程,以兒童邏輯來觀照,讓兒童在行走與體驗之中站在最高處。創(chuàng)生,開啟兒童的中國之眼,讓童心與中國相遇。
四、悅納:以“兒童喜歡”浸潤“童心德育”
“永遠的兒童號”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一是永遠的中國,二是永遠的兒童,三是永遠的中國兒童。其最終或最高目的是構(gòu)建知行合一、學生喜歡的德育范式,是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當下、歷史與現(xiàn)實、兒童與中國的命運交響,是對“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么培養(yǎng)人”的有力回應(yīng)。
晨間巡校,我看到城南校區(qū)一年級2班的教室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很是熱鬧!原來,他們在班主任的組織下,正在開展“童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活動。老師和孩子們一問一答,好不熱鬧。
師:愛國是什么?
生:愛國就是升國旗時響亮地唱國歌,就是能用畫筆和文字描繪祖國的山山水水,愛國就是做實小好兒童。
師:和諧是什么?
生:和諧就是爸爸媽媽不吵架。
師:誠信是什么?
生:誠信就是借了同伴的橡皮要按時歸還。
師:敬業(yè)是什么?
生:敬業(yè)就是我們每天上學不遲到,認真完成作業(yè)。
師:民主是什么?
生:民主就是我們可以向校長說我們喜歡和不喜歡吃的菜。
…………
這樣的對話,從兒童的特點出發(fā),將宏大的德育命題轉(zhuǎn)化為兒童的自我教育。童言稚語,雖難以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內(nèi)涵,但是在一個個豐富的事件中足以建立適合兒童的價值話語體系。我們把這個班的“童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作為“微創(chuàng)新案例”向全市所有的學校推廣,并衍生出“童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剪紙”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版畫”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項目。
受到“童話”“童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的啟發(fā),學校把“學生內(nèi)心喜歡、可以貼近兒童”作為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實施的重要原則。在課外閱讀這樣一個影響兒童品格形成的重要領(lǐng)域,我們開啟了一場被稱為“手指上的閱讀”改革。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愛的作品,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將作品中自己喜愛的人物及有趣的場景用剪貼、描摹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白雪公主、小豬唏哩呼嚕、古利和古拉等鮮活形象成為孩子們的手工作品。為了更好地實施“手指上的閱讀”,我們首先從“兒童喜愛的名著”和“名著塑造的兒童”出發(fā),組織全校語文教師篩選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開發(fā)“手指上的閱讀”校本教材;同時將“手指上的閱讀”課程與勞技課、語文綜合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整合,美術(shù)、勞技教師提供技術(shù)支持,并形成基本的操作模式。
閱讀是吸收,有吸收就有輸出。一味讓學生閱讀,而不引導他們表達,或者不注意不同學生不同的輸出方式,可能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就可能喪失一條最能影響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途徑?!笆种干系拈喿x”需要學生深入研究文本內(nèi)容,準確把握作品傳達的思想價值,然后創(chuàng)作出貼近故事情節(jié)的人物或場景。這種形式特別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傳承,創(chuàng)生,交響,輝煌,是實小“童心教育”的詩意篇章。一劇,一書,一館,讓“永遠的兒童號”扎根“童心”,唱響“童心里的中國”。創(chuàng)想,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讓三水姜堰城,永遠“兒童號”的光榮詩篇,歌聲嘹亮,代代相傳,光芒永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