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江蘇教育》(班主任)2018年12月刊專題“構建課堂道德生活”的一組文章,感慨良多。一如主持人所言,課堂需要回歸本真、增添道德意蘊。當下,無處不在的競爭讓我們的教育幾乎忘了教會學生如何做一棵樹,而往往只在乎那一個果實。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窄化、簡單化為“知識教育”課堂:從知識開始,到知識結束。但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教育終究不是純粹的知識堆積,唯有精神的品格和思想的亮色,才能永恒傳遞。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闭n堂道德生活就應該在接納和等待中喚醒學生心中的那顆渴望雨露滋潤的生命的種子,讓其破殼萌發(fā),使學生擁有對真的感動,對善的敬畏,對美的捍衛(wèi)。作為班主任,要讓道德元素棲息于我們的課堂生活和教育細節(jié)中,真正促進學生道德的發(fā)展。
——江蘇省無錫市山明中學 姚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