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年級學生要留心的觀察周圍的事物,積累相關的作文素材,增強作文信心,并靈活地運用平時積累的相關語言素材。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如何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是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一、趣味導入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在課堂中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作文方法的指導。特別是教師往往會采取較為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只關注自己講授的內容與過程,而忽略學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作文興趣并未真正被激發(fā)出來,自然也很難寫出令人滿意的好作文。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首先要把好寫作訓練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要善于結合教材的內容,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取趣味性的導入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教師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心理需求,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作文教學導入。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習作《續(xù)編童話故事》時,教師可利用有趣的故事導入寫作的話題,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個國王正悠閑地走在小河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突然,他聽到了河邊傳來了特別傷心的哭泣聲。于是,他停下了腳步,尋著聲音走過去。此時,他看到了……”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情境,猜猜下面的國王會看到什么?又會經歷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讓學生大膽想象與聯(lián)想,并用簡潔的話語說一說。童話故事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文學體裁,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先口頭講故事,然后再試著動筆將自己講的內容寫下來,這樣也降低了寫作的難度。
二、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與水平相對較為有限。而且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較少,缺少寫作的經驗與素材。很多同學提筆忘字,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長此以往,他們對習作充滿了畏懼感,甚至會厭煩寫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張。由此可見,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就要能走入生活當中,用心去感受生活,并進行自己的思考。教師要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積累相關的經驗與素材,讓他們將生活當中的感悟與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比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習作《我有一個想法》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某一個現(xiàn)象進行細致地觀察,然后再深入思考,并針對現(xiàn)象提出想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就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有一個同學正在插隊……”“升旗儀式的時候,在我的前面有兩個同學正在竊竊私語……”“周末,我和媽媽乘坐公交車,車上有一個孩子在隨手亂扔垃圾”等等。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比較熟悉的,此時,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具體現(xiàn)象以及想法,就相對比較容易。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明白只要用心觀察,就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與經驗。
學生要想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就必須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因此,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由于三年級學生在自主閱讀方面還缺乏主動性,因此,教師對學生要不斷地進行督促與引導,鼓勵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寫作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
三、加強有效指導,提升習作素養(yǎng)。
教師進行作文指導并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技能與方法的傳授。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具體實際,創(chuàng)設出多樣化的寫作訓練點。
比如,教師可以將每一次小練筆融入到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不斷地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用語言表述出來。教師還要讓學生對作文初稿不斷進行修改,修改的過程其實不僅僅是學生對自己作品糾正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他們責任心與嚴謹學習態(tài)度的過程。對于作文修改,學生除了自我進行修改,還可以同學之間互評互批。當然,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相對有限,他們不可能發(fā)現(xiàn)作文中所有的問題,因此,教師仍然要對他們的作文進行集中評價與糾正。
總而言之,教師要認真研讀統(tǒng)編教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梢岳枚鄻踊膶敕椒ǎ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