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社會目標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币虼?,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是學前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讓幼兒在參加各項活動中學會團結合作,注重集體的力量,明白與人之間協(xié)作的重要性。教師應該抓住一切契機,多開展有利于幼兒形成團結合作意識的活動,從而真正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擁有集體主義精神。
人們經常會說:“一人之智,不如眾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眾目之明?!闭f的就是一個人的聰明比不上許多即使是所謂愚笨的人一起思考;一個人的明察秋毫比不上眾多人一起觀察。由此可見,懂得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不少幼兒因受到了家長的關注比較多,特別是長輩的過度溺愛,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如:在分配玩具的時候,幼兒不管自己會不會玩,首先搶一大堆的玩具放在自己的面前;在參加集體游戲的時候,只顧自己玩,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自我意識過強的幼兒在平時與人際交往過程當中因過于自私、不懂得為他人著想,很難融入集體生活中,長此以往,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是學前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懂得團結合作是幼兒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要想讓幼兒在參加各項活動中學會團結合作,注重集體的力量,明白與人協(xié)作的重要性,教師應該抓住一切契機,多開展有利于幼兒形成團結合作意識的活動,從而真正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擁有集體主義精神。
二、通過分組合作,讓幼兒樹立團結合作意識
分組合作是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精神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分組合作。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多樣化的活動,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在互幫互助的真實體驗下能夠形成團結合作意識,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幼兒通過體驗這種合作關系能夠懂得原來在合作中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與快樂。分組合作是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徑,小組之間的合作互動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
教師要善于運用這樣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座位進行安排,以就近原則進行分組。讓幼兒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名字,這個組名要有一定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他們從給自己的小組命名開始便懂得了合作,樹立了集體的意識。其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比如:在手工課上,教師讓幼兒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對優(yōu)先完成作品或者作品完成質量比較好的小組,讓組與組之間相互比拼,及時加以表揚與獎勵,提高幼兒小組合作意識,讓幼兒的想象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同時,在小組合作與比拼的過程當中,也有利于提高幼兒作品的質量。
再比如,可以借助小組作業(yè)讓幼兒共同完成一個節(jié)目表演,每個小組成員自行選擇自己的角色。在表演的過程當中,幼兒充分地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們分別表演不同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想象成節(jié)目中的人物,從而讓整個表演的作品更加豐富多彩,也讓團隊更加具有凝聚力。
幼兒就在這樣的小組合作的活動當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到了互幫互助的樂趣。因此,教師在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活動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激發(fā)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成長。
三、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感受團結合作的意義
要想讓幼兒懂得團結、互助、謙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適時地滲透相關的一些故事,特別是有關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使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能夠得以傳承與發(fā)揚。同時,對幼兒生活當中的美德精神與點滴事跡,教師都要及時進行表揚,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教學氛圍。教師還需要搜集一些有關美德方面的故事素材,通過有效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教育。比如:教師在故事課上可以向幼兒傳授一些關于謙讓的故事,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有關謙讓、團結、互助的視頻與圖片。同時,可以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不僅有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也能充分激發(fā)他們認真聽講的欲望。
幼兒在這樣的故事情境當中懂得了謙讓,學會了團結互助,他們會將故事中的情景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真正明白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教師通過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習得了知識,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懂得了道理。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團結的精神,讓他們真正懂得謙讓、互助、合作團結,養(yǎng)成與人相處要學會互相幫助的好習慣。這樣的教育形式讓幼兒逐步地明白了生活當中到處都蘊藏著大道理:在生活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為他人著想,學會分享快樂,將快樂傳遞出去,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