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軍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向素質教育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這時候,問題導向型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問題導向型教育理念和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之處呢,首先,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轉變學生舊的學習理念,通過一定的互動和實踐讓學生達到較好的學習能力。
新的教育形式下,對學生和教師也有了新的要求,隨著新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學方法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盡可能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努力創(chuàng)新,從陳舊的教學方法中解放出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達到一個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數學方面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運用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那么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實際中是怎樣運用的呢,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一、以問題為中心
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在正常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和回答,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在課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學生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對學習產生較高的興趣,而且在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上有了自己的理解。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對于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將會有不同的解答,這時候就顯示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溝通,將不同的觀點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案,有利于孩子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只有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習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為了能使問題導向教學法得到較好的運用,教師應該首先激發(fā)孩子的探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對問題本身產生興趣,因為問題導向型教學的重點就是問題本身,學生只有對問題本身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數學的教育來說,教師應該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以前的口頭教學為主改為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為主,在學生自己進行探究之后,教師再進行一系列解答。
三、小組合作
在素質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內容。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一定的討論,讓學生們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接下來再由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和教育,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這對于孩子以后的發(fā)是尤為重要的。除此之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能讓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在組內可以進行激烈的談論,不同的學生對于相同的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讓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針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解析,這樣有助于對問題進行更為深刻理解,在教師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也更為輕松,這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四、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用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有必要的問題創(chuàng)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有助于課程高效進行。例如,在這一節(jié)課上,教師就先對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布置,讓學生在私底下進行預習,這樣能有效地提高教師上課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候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生對課程內容就會更加關注,這樣教師的教學效果就能夠有效地達成,學生也能夠輕松掌握學習內容。除此之外,為了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創(chuàng)設的問題一定要切合實際,要讓學生理解起來沒有困難,而且創(chuàng)設的問題應該與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這樣能更好地讓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便于讓學生理解問題。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工具,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多邊形的結構,而不僅僅是局限于課本上的文字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解放孩子的思想,讓孩子更多地開動腦筋,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對于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當然這是建立在孩子能夠進行積極主動思考的基礎上的。在問題導向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問題導向教學法目前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廣,成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追求長遠的效果而不是短暫的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讓學生學到東西,不能急于求成,盲目高估學生的能力,這樣只會起到消極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標準,首先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困難,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這對于后期的學習是不利的;其次問題也不能過于簡單,太簡單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沒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欲望,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
六、拓展學習內容
現(xiàn)代社會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應該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以及課程上的內容,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拓展,這樣不僅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范圍,也讓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了拓展,例如學生在學習多邊形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進行一些必要的拓展,將其他的相似教學內容也引進來,讓學生一起類比學習,這樣往往能達到較好的記憶效果。
七、結語
問題導向教學法作為新教學制度下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廣,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區(qū)別,更加適應新的教學制度。要更好地推廣問題導向教學法,就應該從根本上改進舊的教育制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明確的定位,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