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益
【摘要】隨著我國新聞廣播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電視新聞報道逐漸增多,人們對電視新聞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在社會不斷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民生類新聞以及相關節(jié)目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成為一種主流的新聞形式。電視新聞中的出鏡記者是社會群眾實時了解社會動態(tài)的橋梁,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質量直接關系著新聞報道的可靠性、真實性,以及對社會大眾觀念的牽引性。本文針對電視新聞中出鏡記者的表達技巧和作用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為推動我國電視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更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出鏡記者;表達技巧;作用
新聞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秀的出鏡記者,這支具有文化底蘊的人才隊伍是新聞節(jié)目得到持續(xù)性的、經久不衰的發(fā)展基礎和關鍵。表達技巧作為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不僅是電視新聞出鏡記者個人的價值體現,也是出鏡記者必須掌握的基礎。因此,出鏡記者的在鏡頭前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新聞節(jié)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出鏡記者不僅要對事實要進行精準的報道,而且還要使之成為有深度的報道內容。作為新聞媒體的主流工作隊伍,出鏡記者具有時時刻刻提升自己業(yè)務素質的責任,只有注重提升個人業(yè)務水平,整個新聞記者的工作隊伍水平才會有質的提升,新聞報道才會更具有客觀性,更能反映社會民生的實質內容和問題。
1. 新時期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定位
一篇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需要經過實地考察、認真記錄并加以整理、總結才能完成,電視新聞出鏡記者就是將現場的事件和信息加以分析、整體,最終呈現給廣大觀眾。電視新聞出鏡記者不僅要在一線了解、記錄事件,還要在節(jié)目中將事件完整的傳遞給社會大眾,這是體現一個人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工作,如果出鏡記者的思維有跳躍性,或者語言表達不流暢,那么播報的內容很有可能脫離實際,違背新聞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要求,因此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必須嚴密,靈活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技巧。出鏡記者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起到主導作用,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是檢驗是否是一個合格出鏡記者的最重要的標準。出鏡記者要從語言流程、語氣、節(jié)奏以及體態(tài)語言等方面做好把關,不斷充實自己形成自身特有的表現力和風格,播報出符合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最終獲取專業(yè)人士和大眾的認可。
2. 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表達要求
2.1 確保新聞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流暢性
電視新聞中出鏡記者一般采用直播的形式對觀眾進行播報,因此對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鏡記者不僅要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還需要運用合理、生動、條理清楚的流暢語言對該事件進行簡單的說明。在面對具體的新聞事件時,出鏡記者要盡量用簡潔的話語開門見山地引出事件信息,并且要圍繞事件真實發(fā)生的經過進行表述,不能出現停頓、卡殼等現象以及過多使用口語性的語氣詞等。
2.2 重視即興表達能力
電視新聞出鏡記者不僅要重視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流暢性,即興表達能力也是檢驗一個出鏡記者自身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指標,出鏡記者的即興表達能力直接影響了電視新聞內容的質量。一方面,出鏡記者在進行新聞直播前,應在自己的腦海中針對新聞事件構建一個簡單的提綱,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出鏡記者要注重自己的即興表達技巧,多使用精煉、簡潔的詞語和句子,不能盲目追求華麗的辭藻而忽視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2.3 注意自身的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就是電視新聞出鏡記者在進行現場播報時,應注重自己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行為語言注意包括以下三種:首先,就是出鏡記者的鏡頭感。出鏡記者在進行新聞播報時,不能緊緊把目光聚集在鏡頭上,而且不能出現掃視、眼神轉移過快等現象,應給觀眾一種面對面交流的直觀感受。其次,出鏡記者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一些手勢等動作要結合新聞內容做出,動作幅度、力度、速度不能過于夸張,一些有損形象的小動作要及時改正。最后,出鏡記者的服裝、妝容等影響個人形象的因素也要多加注意,要符合新聞工作者端莊、大方、得體的要求,并且結合電視新聞的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服飾和妝容。
3. 加強出鏡記者語言表達的有效措施
3.1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新聞質量
只有電視新聞中出鏡記者具備健全的價值觀,才能夠給社會大眾傳播更多正面能量。具備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意識,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素質,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出鏡記者的表達內涵,還有利于新聞宣揚正能量,促進社會凝聚力的形成。因此,電視新聞出鏡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牢記道德與法制的要求,不能觸碰法律法規(guī)的底線,堅定自身的信念,做到為觀眾負責,為自己負責,重視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將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作為目標,例如對人民群眾關注較高的民生問題要進行客觀反映和表達,提升新聞播報的權威性,引導社會大眾形成良好的輿論方向。
3.2 重視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自我的突破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當前我國的新聞在內容和形式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死板、不具備新穎性的問題,這與對創(chuàng)新不夠重視有很大的關系。作為一個出鏡記者,如果不具備先進的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就不能深入理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及特點,就會影響其播報新聞內容的過程。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需要出鏡記者積極轉變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樹立危機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從多個層次和多個角度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對事件進行深入的解讀,同時要不斷學習先進的工作理念,結合自身的表達技巧創(chuàng)新采訪形式和播報形式,為新聞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奠定基礎,進而實現自我的突破,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推動電視新聞的不斷發(fā)展。
3.3 加強基礎練習,提升自身表達能力
作為一個出鏡記者,語言表達能力才是考察其自身的能力的重要標準。如果一個出鏡記者沒有扎實的功底,沒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那么最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一個專業(yè)的電視新聞出鏡記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色地完成所有工作,而是必須通過日積月累,花費遠遠超出常人的艱辛和汗水才能在新聞節(jié)目上立足,才能獲取傲人的成就。語言表達能力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關鍵的內容,是提升專業(yè)技能的重中之重。因此,出鏡記者必須時刻保持對基本功練習的飽滿熱情,在不斷的練習中尋找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合理調整和改進。多思考、多總結,分析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加強語氣、節(jié)奏、眼神等練習。不僅如此,出鏡記者還必須適應新聞記者的工作特性,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多觀看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多向優(yōu)秀的記者學習,從中加深對新聞內容的深入理解,不斷吸收營養(yǎng),全面提升自己,避免在新聞報道時語言蒼白、缺乏深度,以此加強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在新聞媒體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出鏡記者的工作性質表明了其是媒體時代的產兒,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將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作為價值追求,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技巧,結合自身特點和市場需要播報出更加完美、更具吸引力的新聞內容。在不斷發(fā)現問題、不斷改進問題中,加強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引發(fā)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只有這樣,出鏡記者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才能推動新聞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翁健盈.民生新聞出鏡記者有聲語言表達技巧淺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6,6(05):56-68.
[2]楊平.試論電視民生新聞中出鏡記者的表達技巧和作用[J].活力,2013,9(06):672.
[3]馮蜜,劉長宇.淺談電視出鏡記者副語言的表達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05):84-86.
[4]楊軼雯.淺談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技巧——以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交友大會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0):155.
[5]李嘉娜.民生新聞出鏡記者有聲語言表達技巧[J].新聞傳播,2015(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