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力學噢阿驗教學是初中物理的重點, 力學實驗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力學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如何上好優(yōu)質的實驗課成為教學的難點,本文就力學中的實驗,結合教學實踐思考,提出一些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實驗;有效教學
力學是物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作好鋪墊。但力學教學內容龐雜,對這個來源于生活的物理概念束手無策,進而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而整個力學學習都是要通過實驗獲得新知的。所以力學實驗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力學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下筆者在一線實踐中的一些思考:
一、通過生活中的實踐來理解初中力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知識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時,會激發(fā)他尋根究源,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也就能快速進行了。學生的生活實踐無時無刻不和力相關。力的教學必須讓學生結合生活進行。例如,重力的教學,可以嘗試讓學生高拋書本、向上跳,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物體會落到地面。是什么力改變了他的運動狀態(tài)?該力的施力物體是誰?這樣學生就能體會重力是真實存在的,便于區(qū)分重力。又比如在學習“壓強”這種抽象概念時,讓學生用兩個手指握住筆尖和筆尾,讓學生體驗筆端對兩手指的力大小相同,但手指的形變程度不一樣,作用效果就不一樣,從而引出壓強定義。這樣學生能很好區(qū)分壓強和壓力是不同的。又如在教學“液體壓強”時,可以在礦泉水瓶上從上到下打兩個小洞,如圖1示,教學時讓學生往瓶中灌水,接著將問題拋給學生:為什么下面小孔的水射的遠? 這樣學生很快體會液體壓強和液體深度的關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學習物理,從而引起物理疑問,激發(fā)學生去了解并探索,激發(fā)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
二、必要時改進實驗儀器,讓實驗教學效果更好。
實驗教學對初中物理教學尤為重要,實驗教學的有效與否,關系到一節(jié)物理課的成功與否,而實驗的有效性,取決于實驗儀器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從現(xiàn)在的實驗教學現(xiàn)狀來看,傳統(tǒng)的實驗儀器己經(jīng)很陳舊,呈現(xiàn)實驗現(xiàn)象不是太明顯,難操作。需要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儀器,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比如在探究“阻力和運動的關系”實驗中,學校配的器材有木板、毛巾、小車。我們發(fā)現(xiàn)當直接把毛巾鋪上木板時,小車下滑到毛巾端就會停。因為小車的輪子很小容易卡住,每次實驗都不成功。所以我們改裝成把毛巾邊緣厚的部分剪掉,用膠水把毛巾接入端粘好。小小的改進就能讓實驗成功明顯。又比如 “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標配的器材是有一條軌道彎曲,一條是直的,無法同時觀察兩個小球運動的距離,只能用一個小球下滑一次后測木塊移動距離,再用另一小球下滑測木塊移動的距離,不易比較兩次的距離,實驗時間長。這時可把彎曲的軌道改直,用螺絲固定好。這樣就能同時兩個小球下滑做實驗比較兩木塊移動的距離,直觀易懂。
三、每次做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后關鍵要引導學生用受力分析和平衡力的方法分析現(xiàn)象,尋求物理規(guī)律。
平衡力是貫穿于整個物理力學的始終,是整個力學的題眼。學生學會分析物理的受力情況,就掌握了力學的學習竅門。掌握好平衡力,靈活運用平衡力分析受力情況,有助于解決相關物理問題,使解題思路清晰,一些不易懂的原理、不好解的題目也因此會變得簡單而清晰起來。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比如在講《大氣壓強》時,先學生體驗大氣壓實驗,用一次性杯子裝滿水然后用輕膠片蓋住杯口,倒放。學生觀察的現(xiàn)象是水沒流出來。實驗后老師就要引導學生用受力分析和平衡力尋求現(xiàn)象的本質。第一,要求學生對膠片進行受力分析,膠片處于靜止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力的大小怎樣?從而引出大氣壓力。
總之,在力學實驗教學中,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身邊實驗入手,對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用受力分析和平衡力的思維去分析問題,促使他們去尋求答案,揭示的物理規(guī)律。不但能學好力學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物理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l高建祥.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力學知識的教學[[J].新課程(中), 2015 (10).
[2l廖永海淺談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的以生為本[[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 <10).
[3]許文.2018年高考力學實驗題特點分析與備考啟示J1.理科考試研究·綜合版,2018(10);39-44.
[4] 田成良.生活物理與教育教學:淡青午教師如何設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