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葉梅
摘要:在現(xiàn)階段幼兒園語言教育中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廣大家長和老師的好評,打破了傳統(tǒng)模式下語言教學模式,豐富了幼兒園教學活動,本文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下的語言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語言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由于他們這個階段的年紀普遍在4-7歲之間,因此,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化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通過做游戲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是當前幼兒園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我國也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主要以游戲為主,這就要求幼兒園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幼兒的教學內容尋找一些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游戲,這樣能夠讓幼兒通過游戲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促進全方位成長[1]。
一、游戲化教學的特點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活動,然而通過不斷地活動、觸摸來提升自我認知,而這類舉動通常在游戲中得以體現(xiàn)。游戲化教學的開展要以幼兒為主體,對于老師來說這些游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獨立性。因此,老師要和幼兒多多聊天去聽一聽他們喜歡什么類型的游戲,并根據(jù)幼兒所說的游戲進行相關語言教學的開展,以免在游戲設定時有過多的幼兒不喜歡的因素在里面。老師要讓游戲化教學順利開展,讓幼兒在游戲時享受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進而有利于通過游戲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不要在游戲中加入各種各樣的規(guī)定,這樣會打消幼兒對于游戲的興趣。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中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并通過教學游戲活動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這樣才能讓幼兒語言教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同時在設計游戲時要注重幼兒在游戲化教學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這才是在語言教育的學習中開展游戲化教學的目的,但是在當前語言教學中一切的游戲的規(guī)定都是由老師安排,幼兒在游戲中想要進行語言表述時卻要按照老師規(guī)定的思路進行討論、學習,反而像在原有的基礎上被老師無形之間加入了各種各樣的限制,限制幼兒玩耍學習的同時也不利于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游戲化下開展幼兒語言教育的途徑
(一)開展游戲表演,增強語言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開展語言教育的過程中開展舞臺表演的游戲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老師進行舞臺表演的時候要根據(jù)幼兒園教材挑選一些適合幼兒表演的故事內容,在內容上要求句式簡單、故事內容簡單易懂[2]。
舞臺表演的游戲教學模式不同于廣義上的舞臺表演,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幼兒在表演時要充分童真和歡樂在結合幼兒自身的特點,因此,在表演的內容上要挑選一些簡單、語言較少的幼兒游戲。在課上老師可以和幼兒進行小燕子的游戲,幼兒圍成圓圈,老師和幼兒共同有節(jié)奏地念兒歌:“小燕子,真靈巧,飛得低,飛得高,尖尖尾巴像剪刀”,與此同時,老師邊說邊有節(jié)奏地讓幼兒展開手臂做小燕子飛翔的動作,接下來大家開始繞圈轉,兒歌念完時,當哪位幼兒停留在老師面前時老師就讓這名幼兒進行兒歌的背誦,并且一邊背誦一邊表演動作,然后老師接著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游戲,讓幼兒通過游戲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老師還可以針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稍微復雜的故事進行適當?shù)恼{整。讓幼兒在表演時根據(jù)故事的內容適當進行生活化的改編,使之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在幼兒表演的過程中播放和故事有關的背景音樂,為幼兒的表演創(chuàng)造氣氛。
(二)利用室外教學游戲,增強語言教育
幼兒園老師在進行學生語言教育時,可以利用室外教學游戲的方法,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教材中《小企鵝》一課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課上拿著小企鵝的卡片,讓幼兒去認識和了解,這樣死板靜態(tài)的卡片教學下幼兒之間開始聊天,注意力根本沒有放在老師說的話上,對于老師講課內容完全不在意,讓課堂的教學氣氛壓抑、消極。通過室外游戲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老師可以組織幼兒去當?shù)氐膭游飯@,在動物園內開展《小企鵝》教學。讓幼兒先對玻璃櫥窗中的小企鵝進行觀察,觀察企鵝的樣子和特征,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幼兒進行詳細、細致地講解,進而讓幼兒共同朗讀教材中:“小企鵝,真可愛,黑禮服,白圍脖,搖搖擺擺樂呵呵”,通過這樣的室外游戲化教學法遠遠比從在課上枯燥的講解效果大,不僅能夠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強觀察能力。
(三)開展分區(qū)域教學游戲,增強語言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多種類型的游戲能夠讓他們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中增強自身的語言水平。因此,老師在幼兒園開展語言教育時要為幼兒劃分不同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內分別設有不同類型的游戲[3]。
例如在學習《百花開》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將教室劃分為:實踐區(qū)、朗讀區(qū)、討論區(qū)、即興創(chuàng)作區(qū)等游戲內容不同的區(qū)域,不同區(qū)域的教學方式也不相同:實踐區(qū),讓幼兒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卡片中各種花的涂色,通過幼兒在涂色過程中給老師講解不同位置顏色的填充,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朗讀區(qū),通過讓幼兒閱讀課文中“花園里,百花開,萬紫千紅真可愛。小蜜蜂,飛過來,忙把花粉采”,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文中的詞匯的記憶,并且這些短語、詞匯運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討論區(qū),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幼兒要對自己生活中見過的花進行描述,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討論進而增強自身的語言水平;即興創(chuàng)作區(qū),是指幼兒可以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式進行創(chuàng)作,不限題材,不限內容,只要是句子合理通順即可,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還能增強幼兒的思維邏輯。
結束語:
在幼兒園中的幼兒現(xiàn)在正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他們性格開朗、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是他們對社會認知很少,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因此,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化教學方式來啟發(fā)、引導進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茁壯健康地成長,成為社會未來的尖端人才。
參考文獻:
[1]金蕾. 游戲化中的游戲“話”——幼兒園語言教育游戲化的組織策略探微[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31.
[2]蔡怡惠. 幼兒園語言活動游戲化的思考[J]. 學周刊, 2019, 386(02):183-184.
[3]安金雨.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活動[J]. 好家長, 2018(33):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