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強調幼兒各項教育要和幼兒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教師要科學把握當下幼兒生活啟蒙教育的具體情況,在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育過程中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引領幼兒主動參與,同時在層次化實踐中找尋生活化科學問題答案,在了解、把握生活現(xiàn)象與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生活化教育;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一、優(yōu)設生活化情境,叩響動手動腦興趣之門
幼兒科學知識獲取、思維能力鍛煉等都建立在興趣培養(yǎng)的基礎上,在幼兒生活啟蒙教育中,教師要有機聯(lián)系班級幼兒生活實際、個性特征等,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同時優(yōu)設生活化科學情境,讓幼兒在感知生活化科學現(xiàn)象與知識中順利叩響科學興趣之門,主動參與科學實踐,確??茖W活動有序開展。
以“有趣的聲音”為例,教師要多層次地把握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結合“有趣的聲音”科學活動主題,借助多媒體集圖片、動畫、聲像等于一體的特征,在融入動畫、故事等元素后,動態(tài)呈現(xiàn)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各類聲音,在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下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化科學教學情境,吸引幼兒眼球的同時使其主動參與科學生活化課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關于“聲音”的生活化場景,巧設一些簡單化的科學問題,在引領幼兒觀看的同時指導其思考,在互動過程中對科學新課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順利展開“有趣的聲音”科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巧借多媒體優(yōu)勢作用,創(chuàng)設生活化科學啟蒙教育情境,讓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自己熟悉的聲音有哪些,在互動中使其對“聲音”有新的認識,向幼兒提供生活實際中熟悉的材料。
二、選擇投放生活中的常見材料,強化知識培養(yǎng)意識
知識的獲取與科學意識培養(yǎng)對幼兒進行課堂內外實踐都有重要作用,在生活化幼兒啟蒙教育中,教師要注重生活中常見材料的可操作性,圍繞活動主題,以班級幼兒為導向,在科學區(qū)角合理選擇、投放材料,在和幼兒層次化互動中引領其實踐操作,實時獲取生活知識與情感的同時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以“物體的沉浮”為例,教師要聯(lián)系班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及“物體的沉浮”課題主題,在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科學選擇投放到活動區(qū)角中的材料,要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高操作性的材料,比如小木塊、肥皂盒、橡皮泥、小皮球,包括常見的蔬菜、水果等,在有機整合中展開“物體的沉浮”科學啟蒙教育活動,在師幼和幼幼互動中促使班級各層次幼兒在生活化實踐中和投放其中的材料進行有效互動,在知識與情感獲取中實時建構生活化活動經(jīng)驗。與此同時,在“物體的沉浮”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先讓班級幼兒猜猜這些材料哪些會浮在水面或者沉入水底,再引領幼兒親自進行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示范操作中科學化引領班級幼兒實踐,仔細觀察的同時有效引領、指導,確?;顒訉嵺`順利進行,可以適時投放新的材料,引領幼兒不同層次探究生活中常見物體沉浮現(xiàn)象。教師要針對“物體的沉浮”生活化教育中呈現(xiàn)的問題,有機整合課題知識點的同時引導班級幼兒進一步實踐,在揭示生活中常見物體沉浮秘密中實時獲取相關的知識,在發(fā)散思維的過程中培養(yǎng)探索、求知和動手能力。
三、引領幼兒合作探究,鍛煉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幼兒思維能力鍛煉離不開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師要在融入生活化元素的過程中深化幼兒生活化啟蒙教育,在知識講解中巧設生活問題,引領各層次幼兒合作探究,在互動、交流中開發(fā)自潛能,在實踐操作中思考、探究問題,在問題解決中實時鍛煉思維能力,實現(xiàn)生活化啟蒙教育的價值。
以“電”為例,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熟悉的,其中蘊含著眾多常見而神秘的科學現(xiàn)象。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及生活化元素同時融入“電”生活啟蒙教育活動中,在構建的生活化情景中引領幼兒進行不同層次實踐,在合作探究中深刻了解日常生活熟悉的關于電的科學現(xiàn)象和用途,從中獲取知識,強化鍛煉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綜合把握班級幼兒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認知層次等,合理劃分實踐小組,在互動、交流中有效動手、動腦、動眼,共同進行探究。教師要將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電線、電池、小燈泡等引入課堂,進行“讓小燈泡亮起來”的趣味實驗,在明確簡單實驗要求、要點中有效啟發(fā)、指導各小組幼兒實踐,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實驗步驟、方法等,促使各小組幼兒在互動過程中挖掘自身潛能,在想一想、動一動等過程中進行有效合作探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等原則,啟發(fā)各小組幼兒一步一步進行實踐操作,可以在把握生活中相關科學現(xiàn)象中設置一些針對性、簡單化的探究問題,不斷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求知欲的同時引領其合作探究,在共同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檢驗日常生活中“電”多方面用途中正確把握熟悉的科學現(xiàn)象,促使幼兒在積累生活知識、豐富生活經(jīng)驗中促進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實現(xiàn)“電”趣味活動開展目標中提高幼兒生活化啟蒙教育整體質量。
四、結語
教師要在解讀幼兒園教育新綱要中深入把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結合科學教育、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深入挖掘、整合生活化科學教育資源,在探索新思路過程中將生活化元素巧妙穿插到幼兒生活化啟蒙教育中,在增強趣味性、針對性的同時確保實踐活動有序開展,讓生活化元素日漸成為幼兒實踐啟蒙教育的源泉、歸屬,便于各層次幼兒在興趣激發(fā)、知識獲取中各項素養(yǎng)都能有所提高,提高幼兒生活化啟蒙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何彥.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6 (32) :72-73.
[2]李婕.淺談如何對幼兒進行自然科學啟蒙教育[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 (11) :148-149.